蔡 勇
寧夏大學,寧夏 銀川 750021
論“五大發展理念”中創新理念與教育改革的關系
蔡 勇
寧夏大學,寧夏 銀川 750021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必須牢固樹立、貫徹“五大發展理念”,即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這五大發展理念可謂是“十三五”規劃的靈魂。而結合我國當代中國的基本國情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實際情況來看,教育的改革也必須提上日程。本文將結合“五大理念”中的創新理念來論述教育改革中的教育理念創新、教育者思維創新與人才培養創新。
五大發展理念;創新;教育改革;教育理念創新;教育者思維創新;人才培養創新
用創新發展理念引領教育創新與創新教育①。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迅速發展,我們從低收入的國家邁入了中等收入國家行列。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中強調,堅持創新發展,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徹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②。在現代社會,盲目出賣勞動力與犧牲環境和透支資源為代價來搞發展,已然不再能被國家和人民接受,因此走創新之路是必然選擇。
然而,創新并非一蹴而就之事,更不是你我臆想幾天就能達成。要想通過創新來增強國力、造福民生,就不得不從多方面來創新。包括經濟體制的創新、社會管理制度的創新、科技的創新以及教育的創新。毛澤東曾說:“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弱則國弱。”青少年與大學生正是我們國家的希望與未來,因而更應讓創新的理念深深扎根于教育事業,讓青少年接受知識的傳播時就能夠接收到各種理念與技術的創新。這一條路,也是任重而道遠的。我認為,結合“五大發展理念”中的創新理念來說,教育改革應當從教育理念創新、教育者思維創新以及人才培養創新這三方面來思考。
當今社會對教育提出的要求主要有四點:現代化、個性化、多元化和全球化。即要有現代化的教育理念,革除陳規陋習,讓學生除了學習文化知識外還要有相應的現代技能;對學生的教育要注重學生個性化的體驗,要教育出真正有個性化的人、有個性化思想的人,而不是像從工廠中的機器加工出來的工件一樣,每一個都有一樣的規格、一樣的造型;對學科知識的學習要有多元化的遠見,在當今社會的人才招募中,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已經隨處可見,因而知識的多元化儲備是必要且重要的,不能再用過去文理分科的制度來繼續阻止學生廣泛的獵取多元化的知識了;要有全球化的視野和胸懷,不光告訴學生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更要讓我們的教育插上翅膀,飛往更為廣闊的天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結合中西教育理念,接受新鮮事物、新奇思想,從小就給孩子們打開世界之窗。
在21世紀,提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創客,你一定不會陌生。“創客”特指具有創新理念、自主創業的人③。那么什么又是創客教育呢?創客教育所提倡的理念就相當于“邊玩邊學”的體驗式學習,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融合了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學習者所處的“學習環境”、學習過程中“相關知識點”、以及學習者們之間的“小組協作”,還包含了一系列的多元“評價反饋機制”等等的學習形式。學習者可以充分的發現問題,再去解決問題,更可以開動腦筋作出屬于自己的DTY作品。
創客教育的創新學習理念,正是印證了“五大發展理念”中的創新理念。在美國,他們把原本的STEM教育改革為了STEAM教育,他們把未來的教育立足在創新之上,要求本國的教育要立足于science(科學)、technology(技術)、engineering(工程)、arts(藝術)以及maths(數學)的融合上,他們要求學生注重學習與現實的聯系,注重學生的動手體驗。其微觀是幫助學生成長為個性的復合型人才,宏觀正是為美國未來的經濟發展、社會棟梁構建了不錯的藍圖。他們對創造力與創新的培養力度是有目共睹的,這也為我們敲響了警鐘,因此教育改革,勢必要有教育理念的創新!
2015年11月19日,第二次全國教育信息化會議召開了。在會上,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提到十三五時期要大力推進教育信息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讓農村、邊遠、貧困和民族地區的孩子們共享優質教育資源,縮小城鄉教育差距。要提高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創新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要把握“互聯網+”潮流,通過開放共享資源為創客等創新活動提供有力支持,為全民學習、終身學習提供教育公共服務。這次會議正是為我們的教育理念創新指明了方向、確定了目標。
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李克強總理八提“互聯網+”。通俗來說,“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但這并不是簡單的兩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它代表一種新的社會形態,即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社會資源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域之中,提升全社會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④。
李克強指出,“互聯網+”思維就是跨界思維、用戶思維、簡約思維、平臺思維、迭代思維、社會化思維、極致思維。遷移到教育中,薩爾曼·可汗很好的印證了用戶思維。他本是一個上班族,因為一次出差不能像往常那樣給表妹補課,于是就把他要講的課錄制成10分鐘左右的小視頻放在了網上給表妹看,沒想到點擊率越來越多,后來他創辦了“可汗學院”。他為教育者的思維送來了創新的清風,“可汗學院”的成功,對當前的教育體系是一種挑戰。根據YouTube網站的統計,可汗的課程比他母校麻省理工學院制作的免費網上課程還受歡迎。許多大學的網上課程,不過是把教授上課的過程攝制下來,強調的是“教”;而可汗的教學視頻,則突出“學習”的過程。翻轉課堂的創始人之一喬納森·伯爾曼,他原本是個化學老師,因為班里有同學生病請假,他著實為學生著急,想把上課過程錄成方便學生觀看的視頻,既能不讓他的學生落下功課,又能為他的教學查漏補缺。于是成就了他后來的翻轉課堂,他的創新思維讓美國多所學校開始實行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真正的為學生考慮。
“互聯網+”對教育的影響可以概括為“個性化”、“移動化”、“社會化”和“數據化”,因此除了上述論證之外,在教育的變革中,我們要善于突破阻礙,拓寬“互聯網+”教育實踐方式的廣度和深度,真正的落實“互聯網+”在教育領域中的突破性思維、開放性思維、整合性思維、多維性思維以及創新思維。切不可把這些教育者該有的思維變成空口號,腳踏實地的踐行才能出成果。要能把政策中的指示轉化成教育中的實際行動,教育者的創新思維尤為重要。
教育是人類社會化過程的重要環節,也是人類走向文明進步必不可少的手段。教育模式必須是一種創新思維教育,并在教育中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而作為培育學生創新思維的教師,首先也要具有創新思維。在教師的日常工作中,應該讓自己的創新思維保持在積極狀態,不一味照搬照抄他人的創新成果;不一味照搬教材、脫離教學實際;不打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創新成果;不閉塞自己,努力汲取外界新事物和新的教學理念,融匯貫通到自己的教學過程中。
而對于大學中的教育管理者,也要牢牢把握五大發展理念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領。做到堅持創新發展,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動力;堅持協調發展,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堅持綠色發展,提升思想政治品質教育;堅持開放發展,改變思想政治教育格局;堅持共享發展,夯實思想政治教育根基。輔導員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需要將五大發展理念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指導,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提供動力支持,確保思想政治教育各項工作的高效落實,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開辟新局面,完成高校的育人目標,為中國的發展提供人才支持。
著名的“錢學森之問”讓教育者開始關注與思考高校創新人才的培養,國家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創新人才,而創新人才的培養離不開先進的現代化教育⑤。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的轉型,社會對高等院校的人才培養要求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高校中人才培養的模式有待轉變,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的矛盾也有待解決。一方面,社會對人才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另一方面是高校畢業后就業難的問題越來越多。
現階段我國高等教育已經從“精英教育”轉向了“大眾化教育”,很多高校都盲目擴招,所開設的部分專業已然與社會需求相脫節。從文革期間高考被取消,到后來恢復高考,與當年很多求知若渴的莘莘學子奮發圖強勵志改變自己的生活、改變社會相比,現在的高校學生有很多都過著逃課、淘寶、網游的大學生活。為什么他們對自己的專業課不感興趣?這與當今社會高校培養人才的方式有著很大的關系。我認為,首先要做的是要樹立高等教育強國的理念。人不可以沒有信仰和理念,教育也是一樣的。如果我們都不知道所受的教育是用來干什么的,我們怎么會為它“衣帶漸寬終不悔”?作為華夏兒女,學習強國這樣的志向定是照亮我們前路的光明。其次要做的是準確定位專業教育與社會需求的接軌,現代社會,知識、信息、技術等更新迅速,據統計,新的科學知識大約每兩年翻一番,對于大學生來說,很多學生在大學一年級時接受的知識到大學三年級很有可能就過時了。美國原教育部長雷利指出,2010年最需求的十種工作崗位在2004年根本就不存在,現在要讓孩子為未來還不存在的工作做準備。未來使用的技術現在還沒有發明出來,要解決現在還根本不知道的問題,年輕一代急需掌握全球化經濟時代新技能。
有三種技能必須教給學生:我們必須教學生處理海量信息;我們需要從幼兒園開始就教學生全球交流;我們需要教會學生學習,如何自我導向學習。最后我認為高等院校要理智招生,不再盲目擴招。國家教育部改革方向早已明確,1200所普通高等院校中,將有600所轉向職業教育,即轉型的大學本科占50%。這樣既滿足了高等教育專心“搞學術”、“搞精英教育”,又能滿足社會各行各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可謂一舉兩得。
優質人才的培養同時也是為社會經濟做貢獻,因為創新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動力。“五大發展理念”具有豐富的理論內涵,體現了我國今后五年甚至更長時期的發展思路、發展方向與發展著力點,為我國未來的發展注入了強大思想動力。積極貫徹實施“五大發展理念”,必將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穩致遠。
在改革開放的今天,立足我國基本國情,即便我國的綜合國力已經大大提升,但我們面臨的任務仍然艱巨。我們要對中國的基本國情有充分的認識,更要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體制。而教育正與它們息息相關,教育的發展決不能脫離這一前提。五中全會提出的“五大理念”,應該成為“十三五”期間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引領中國教育健康發展⑥。而“五大發展理念”中的創新理念,也為中國教育的改革創新指引了方向,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注釋]
①朱永新.用“五大理念”引領“十三五”教育改革發展[N].中國教育報,2015-11-16.
②樹立貫徹五大發展理念[N].黨建,2015.11.開篇要論.
③百度百科.創客[EB/OL].http://baike.baidu.com,2014-12-26.
④百度百科.互聯網+[EB/OL].http://baike.baidu.com,2015-10-20.
⑤韓穎,繆建華.綠色教育理念引導的創新人才培養探析[N].職教通訊,2015(19).
⑥朱永新.用“五大理念”引領“十三五”教育改革發展[N].中國教育報,2015-11-16.
[1]朱永新.用“五大理念”引領“十三五”教育改革發展[N].中國教育報,2015-11-16.
[2]樹立貫徹五大發展理念[N].黨建,2015.11.開篇要論.
[3]百度百科.創客[EB/OL].http://baike.baidu.com,2014-12-26.
[4]百度百科.互聯網+[EB/OL].http://baike.baidu.com,2015-10-20.
[5]韓穎,繆建華.綠色教育理念引導的創新人才培養探析[N].職教通訊,2015(19).
[6]朱永新.用“五大理念”引領“十三五”教育改革發展[N].中國教育報,2015-11-16.
[7]谷亞光,谷牧青.論“五大發展理念”的思想創新、理論內涵與貫徹重點[J].經濟問題,2016(3):1-6.
[8]白洋.五大發展理念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領與創新[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7,30(5):32-33.
G
A
1006-0049-(2017)24-007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