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麗君
【摘要】《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第一學段的主要任務之一是學會漢語拼音,同時能夠借助漢語拼音認讀生字。可是漢語拼音的獨特性質,又導致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本文就從如何指導低年級學生有效學習漢語拼音入手,來展開具體探討。
【關鍵詞】漢語拼音;特殊性質;學習現狀;改善措施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漢語拼音在小學生的語文學習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它關系著學生將來認識生字、理解詞語、疏通課文的能力。學好了漢語拼音,才能夠奠定語文學習的良好基礎。《語文課程標準》在闡述教材編寫以及教學目標時明確提出:小學生在第一學段的學習任務是學會漢語拼音,同時還能夠借助漢語拼音來認讀生字。所以,對于低年級學段的小學生來說,學好漢語拼音是有重要意義的。
可是由于漢語拼音是毫無意義的注音符號,對字母的認讀、識記,以及書寫的過程都是非常枯燥乏味、毫無趣味可言的。鑒于漢語拼音的特殊性質,如何正確把握《語文課程標準》的編寫意圖,深入領會大綱精神,選用適當教學方法,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興趣,提升漢語拼音教學的效率,是擺放在我們所有語文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再加上科學的理論指導,我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教學方法。
一、充分創設有趣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莎士比亞曾經說過,“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可得益”。尤其是對于低年級學段的小學生來說,他們的心理發展還不成熟,他們的思維還停留在形象思維的階段。如果單純地把枯燥的漢語拼音以注音符號的形式呈現在他們面前,很難想象他們會對這些內容感興趣。但是假如我們換上另外一種方式,例如用他們最熟悉的故事情節來給他們授課,或者用多媒體的電教手段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那學習的興趣又另當別論了。
在授課之初,教師能夠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創編與授課內容密切相關的小故事,一定會把學生帶入到生動有趣的情境之中,學生一定會對當堂課的內容認真聆聽,仔細學習。例如在教學聲母y、w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識記這兩個聲母,我便給學生編了一個小故事:螞蟻和烏鴉是一對形影不離的好朋友,平時經常在一起游玩和做游戲,并且互相幫助。學生聽了后都想認識這對好朋友,于是便順理成章地引入了兩個聲母的教學。
我們還可以借助多媒體平臺,把一些抽象難懂的漢語拼音知識介紹給學生們,因為現代化的電教手段圖文并茂,聲音、色彩、圖像生動逼真,會一下子拉近學生與教學內容之間的距離,打破教學過程中的壁壘。例如在教學聲母j、q、x和韻母ü的拼讀規律時,為了讓學生更加深刻地記住在拼讀時,必須把上面的兩點去掉這個規律,我便采用了多媒體演示的方法,首先是由j、q、x扮演的三個小朋友,特別喜歡搞惡作劇,大家都不喜歡跟他們玩。尤其是一個叫小ü的小朋友,這個小朋友啊,每次見到那三個搞惡作劇的小孩兒時,實在躲不過去就把墨鏡戴上,裝作不認識他們,因為有了墨鏡,頭上的兩個眼睛便看不清楚了,因而他們幾個在一起玩耍時,總是看不到小ü的眼睛,看起來就好像變成了u,但是二者是有區別的哦!講了這個小故事,小朋友們便非常容易地記住了拼讀的規律,也能準確判斷出一個音節中出現的到底是韻母u還是ü了,教學效果特別好。
二、根據學生學習情況,適當調整教學思路
在漢語拼音的教學過程中,雖然會遇到這樣那樣的難題,但是我們一定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我們面對的是只有六七歲的小孩子,不能對他們要求過高,要注意從小學生的思維發展特性出發,以及能夠充分利用小學生原有的知識體系,巧妙地把漢語拼音教學和小學生的生活經驗、識字教學、語言積累有效結合起來,當教學遭遇瓶頸時,能夠主動調整授課思路,選用合理授課方法,力求讓小學生學得輕松、學得愉快。
例如我在教學聲母的發音時,就和課本中的插圖有機結合起來。蘇教版的教材安排可謂匠心獨具,照顧到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教材中安排的內容基本都是圖文并茂,內容特別有趣,漢語拼音部分安插了幾十幅色彩生動的課文插圖,這些插圖也是類型各異。有的插圖是為了示意字母的發音或者音標,例如在第一課中的a、o、e,用一位阿姨的畫像,形象地告訴學生第一個字母讀作a,又用一只白鵝浮綠水的圖畫直觀告訴學生第三個字母讀作e;有的插圖是為了表明字母的形狀,例如呈現一個傘柄,是為了說明它和t的共同點;還有的課文插圖是為了提高學生的拼讀能力而精心安排的。不管是哪一種安排意圖,我都充分利用好教材這個有效資源。
我們還可以把拼讀音節和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一年級的小學生在入學以前已經會運用很多詞語了,即用拼音的思維來說,他們已經會發出很多音節的音了,但是卻對音節和自己平時說的話對應不起來,也不明白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雖然他們不明白其中的規律,但是我們卻可以充分利用這些現成的資源。例如我在教學ba這個音節時,讓學生聯想自己的爸爸;教學整體認讀音節shi時,讓學生聯想自己的老師;教學chi,聯系自己的學習用具直尺……利用手頭的物品、身邊的人物,或者周邊的環境,來對學生進行實際的拼音拼讀教學,因為是從身邊熟悉的人和事入手,學生拼讀起來也有興趣,學習起來也有熱情。
三、抓住學生自身特點,合理設置教學游戲
教育學家贊可夫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教育兒童的竅門就是努力把他們應做的事情變成一種游戲”。這句話對于低幼學段的小學生來講,尤其適用。當我們帶領小學生進行漢語拼音學習時,就可以設計一些小小的游戲為教學增趣,為學生助力,這樣也完全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
例如我們在經過一個階段的學習后,學生已經掌握了很多音節的拼讀方法和拼讀規律,需要對這段時間的學習成果進行鞏固。如果單純地采取拼讀練習,很容易讓學生產生視覺疲勞、心生厭倦,這時如果我們能夠把小游戲的形式安插在教學過程中,那授課效果絕對不一樣。于是我設計了“打撲克”(兩個小朋友對著玩,一個拿聲母,一個拿韻母,同時出牌,先拼對的人得牌,獲牌多的人獲勝)、“抽獎”(把許多寫有各種音節的卡片放在一起,抽到哪一張,讀對了,就中獎)和“送信”(把班里小朋友的姓名拼音寫在上面,讀對了,送給那位小朋友,送對信多者獲勝)等游戲,讓孩子們在輕松和歡笑中復習了不同音節的拼讀,掌握了拼讀的規則,效果較好。
再如我在上拼音讀寫復習課時,采取“開超市”的小游戲:有人扮演售貨員,有人扮演顧客,把自己所要售賣的商品用卡片寫好,在和同學的溝通中自己認讀、拼寫、鞏固和提高,學生感受到了別樣的新鮮感,發揮了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所有的學生都愿意熱情參與,傳統的教師檢查、學生應對的模式得到有效扭轉。
四、運用積極鼓勵措施,揚起學生自信風帆
前文提到,漢語拼音枯燥乏味,教師要努力為學生創設有趣情境,適時調整授課方法,設計有趣的教學小游戲,才能讓拼音教學的課堂充滿趣味性。但還存在這樣一個問題:如何讓學生在學習疲勞后重新熱情地投入到下一個階段的學習。這就牽扯到我們所要說的教師的激勵手段了。
要使低年級學生一直保持學習的積極性空前高漲是非常不容易的,因為他們在課堂上的有意注意的時間是短暫的,非常容易走神、分心,這就需要教師運用教學智慧,及時地鼓勵學生,喚起學生參與課堂的主動性。我通常會采取眼神暗示、語言提醒或者動作喚醒等方法。例如我在教學zhi、chi、shi和zi、ci、si的區別時,部分學生自認為已經掌握而開起了小差,我對他們投以一個提示的眼神,立刻把學生的視線拉回到課堂中來。再比如當學生能夠積極地和我進行互動,即使回答問題時出現錯誤,我也會開心地鼓勵他勇敢發言。在課堂上,教師要讓學生感受到“教師關愛著每一位學生,教師欣賞班級中的每一位學生”,應該努力地揚起學生自信的風帆,這也是他們將來成長、成才的良好基礎。
五、結語
漢語拼音的教學過程,應該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學習、共同提高的過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知識、習得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掌握教學智慧,提升教學技巧。
參考文獻
[1]王嘉明,漢語拼音教學技巧知多少[J].新語文學習,2012(4).
[2]孫志利,淺談小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問題和策略[J].語文教學方法論,2013(12).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