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希敏
【摘要】略讀重在考查學生能否把握閱讀材料的大意,是新課程理念,引領人們重新對它定位,挖掘它本身所承擔的與精讀課文同等重要的教學任務。略讀課文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能力有著重要作用,有利于學生個性化的形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應不斷鉆研探索,做到“教略而學不略”,精略相輔、略中有精。
【關鍵詞】略讀;閱讀方法;遷移;品讀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略讀課文被人們自動屏蔽,對這類考試“考不到”的課例,很少有人會去探索它存在的意義。是新課程理念,引領人們重新對它定位,挖掘它本身所承擔的與精讀課文同等重要的教學任務。
一、更新觀念,準確定位
最新修訂的《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應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葉圣陶也曾經說過:“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只是補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才是應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讀,而忽略了略讀,功夫便只做得了一半。”“精讀文章只能把它認作例子與出發點,既熟習了例子,占定了出發點,就得推廣開來,閱讀略讀書籍。”精讀是略讀的基礎,略讀是精讀的補充,它們都是閱讀的最基本的方法,有著各自不同的作用,略讀與精讀一樣重要。它是學生從課內閱讀通往課外閱讀的橋梁。
二、注重遷移,發揮功能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對略讀的評價建議為“重在考查學生能否把握閱讀材料的大意”,可見,略讀課文在內容理解上要求低于精讀課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點、難點,幫助學生大體理解即可。但略讀課文在閱讀教學中扮演自己獨特的角色。
(一)閱讀方法的鞏固遷移功能
課標對略讀課文的性質定位是:略讀教學對鞏固、遷移精讀課文中的方法承擔著重要作用。著名特級教師錢正權認為:“略讀課文是精讀課文的有機延伸,是將精讀所習得的方法進行實踐運用。”因此教學中要求教師更加放手,讓學生運用精讀課文中獲取的知識與方法,自己把課文讀懂。教師要心懷“讓學生實踐閱讀方法,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這一基本目標,關照整體,局部推進,保障學生自主探究、自讀自悟,真正實現讓學生“課有所得,學有所長”。
(二)寫作方法的拓展延伸功能
讀為寫服務,讀能促進寫,所以略讀教學應挖掘其自身的語言特色,為習作打下扎實的基礎。比如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中的略讀課文《藏戲》《各具特色的民居》《和田的維吾爾》在謀篇布局、表達方法上各具特色,對引導學生調查訪問、撰寫民風民俗習作都有借鑒意義。
三、精略有致,教略學豐
崔巒老師認為一節好課應具備四點:(1)有很強的目標意識,兼顧理解內容,體會感情,學習語言,得到方法,既得意又得言;(2)有好的教學設計思路,體現三點(語言訓練點、方法習得點,能力培養點),教學內容適當,設計從有利于學生的學法出發,設計簡約、簡單、適用;(3)有恰當的教學方法、策略,在教師教法策略下,看到學生一連串的學習過程,教師要“讓學”(讓學生自主學習,有效地合作探究學習),教師導要合法;(4)有好的教學效果,能看到學生的進步和發展(認識提高、方法運用、語言能力的提高等)。
如何將崔巒老師的好課標準落實在略讀課文中呢?下面以《夢想的力量》教學設計為例,談談具體的教學策略。
(一)立足目標,準確定位
《夢想的力量》選自新課標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四組。第三學段的課程目標將略讀定位為“學習瀏覽,擴大閱讀面,根據需要搜集信息”。
本組主題是感動的人和事。單元導讀:學習本組課文,要入情入境,抓住那些感動我們的地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還有認真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如果有條件,還可以搜集一些感人的故事,和同學進行交流。
本課的閱讀鏈接語:默讀課文,想一想,瑞恩的夢想是什么,他是怎么實現自己的夢想的。聯系實際說說讀后的體會,還可以把自己想到的寫下來。
綜合以上認識,教者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讀讀記記“放棄、下旬、募捐、水泵、顛簸、節奏、簇擁、迫不及待、一聲不吭”等詞語。
2.用精讀課文學到的方法把課文讀懂,體會題目含義。抓關鍵詞語,感受瑞恩心靈的美好,并懂得僅僅有夢想是不夠的,還要通過不懈的努力才能夢想成真。
3.領會課文表達上的特點,并能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去。
(二)巧妙遷移,學法引路
在《夢想的力量》教學中,教師利用本組精讀課文中總結的學法,密切聯系閱讀提示,設計了四個自主閱讀流程:
通讀感知大意——瑞恩的夢想是什么;速讀抓準要點——他是怎樣實現自己的夢想的;細讀體會感動——勾畫出深受震撼的地方,入情入境地多讀幾遍,感受夢想的力量所在,體會作者的感情,同時抓住關鍵詞句,聯系實際批注自己的感悟;品讀領悟方法——學習在敘事中刻畫人物形象。
課堂上以學法引路,把課堂還給學生,放手讓學生通過讀、思、議、說、寫等形式,主動探求“夢想的力量”。引導學生全程參與,使他們讀懂并理解課文,在閱讀感動的故事中受到啟發與教育,在探究活動中達到自悟自得,培養學生主動閱讀的習慣。
(三)品讀語言,感悟內涵
引導學生抓住要點或感興趣的問題,可以是內容上的,也可以是寫法上的,通過討論、交流,感悟文本內涵。一篇課文中可訓練的內容或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有很多,如果教師什么都想抓、什么都想練,必將是“蜻蜓點水、水過鴨背”,到頭來學生什么都沒學到。所以,教師要抓住要點,忽視枝節,而這個要點必須聯系本組教材的訓練點(單元專題)來確定。
《夢想的力量》所在單元主題是“感動的人和事”,學習本組課文,要入情入境,抓住那些感動我們的地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還要認真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
因此教學時,我引導學生抓住深受震撼的語句,交流感悟。
如:
“瑞恩的第一項工作是為地毯吸塵……瑞恩把得到的所有錢,都放進了那個餅干盒里”,引導學生想象瑞恩還會做些什么(掃院子、洗衣服……),你想用哪些詞來夸夸他,讓學生進一步感受瑞恩為了實現夢想而不懈努力,他做了多少事呀。
再如:
(1)當他聽說挖一口井要2000元錢時,他只是興奮地說:“那我再多干些活掙更多的錢吧!”(2)一聲不吭的瑞恩突然說:“那我來攢錢買鉆井機吧。”他的聲音很小,但很堅定,“我想讓非洲的每一個人都能喝上潔凈的水。”這兩句話,都寫了瑞恩的語言,但說話的態度明顯不同,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引導學生透過瑞恩的語言、神態,觸摸一個年僅六歲的孩子所擁有的博大愛心和執著的夢想。
(四)習得方法,延伸實踐
讀為寫服務,讀能促進寫,所以略讀教學應挖掘其自身的語言特色、結構特點等進行讀寫結合,為學生習作打下扎實的基礎。
在《夢想的力量》的課文結尾,教師引導學生概括本文的一些表達方法,如:
1.學習了課文,你想說:瑞恩是個( )的孩子。課文是怎樣表達這一人物形象的。教師小結,課文通過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動作、神態等描寫,刻畫了一個善良,富有同情心、愛心,為實現夢想不懈努力的人物形象。
2.夢想的實現是何等艱難,作者根據什么順序把他寫清楚的。(時間順序和事情發展的順序)
3.文章在開頭、結尾的處理上有什么特點。(首尾呼應,這樣的處理使文章的結構更緊湊,也更完整)
最后告訴學生將作者的這些敘事、寫人的表達方法運用于我們自己的習作中,會使得我們筆下的故事更精彩,人物更熠熠生輝。
這樣,學生抓住語言現象習得寫作方法,一旦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后,對他們今后的寫作是非常有幫助的。
綜上所述,略讀課文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能力有著重要作用,有利于學生個性化的形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應不斷鉆研探索,做到“教略而學不略”,精略相輔、略中有精。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葉圣陶.葉圣陶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