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仲
(西華大學,四川 成都 610039)
綜合型大學音樂教育的意義與側重點分析
張國仲
(西華大學,四川 成都 610039)
深入發掘音樂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的深層次內涵,發揮音樂教育所具有的顯著外部效益,不僅有助于提升受教育者的音樂素養和音樂鑒賞能力,更有助于拓寬音樂文化傳承與發展渠道。當前我國音樂教育仍面臨著一系列顯著的問題,尤其是綜合型大學在音樂教育方面存在課程組織欠缺系統性、課程內容狹窄、課程形式單一等,影響和制約了我國傳統音樂教育的穩定發展。如何深入探析綜合型大學音樂教育的意義,把握音樂教育的側重點,促使音樂教育課程安排趨于完善,對于構建擁有鮮明特色和時代內涵的大學教育體系具有顯著的價值。
綜合型大學;音樂教育;課程內容;音樂教育意義
音樂教育已經逐步成為塑造人類靈魂的重要舉措,在提升審美能力、開拓思維和陶冶情操等方面扮演著有力的角色,并逐步成為當代大學生素質教育的基本內容之一。現階段綜合型大學音樂教育承擔著音樂基礎知識與技能傳授、音樂鑒賞與創作,以及音樂文化傳承等主要職責,然而大學音樂教育表現出的發展緩慢、重視程度不夠等一系列問題,逐步成為制約音樂教育提升大學生德智體美綜合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音樂教育對大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并系統的表現在傳授知識、提高鑒賞能力和傳承文化等方面,而系統化、體系化的音樂教育對于培育大學生審美能力和推動音樂文化傳承發展,則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作為年輕人群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對獨立思考、創新思維、自我認知等良好品質,而充分調動和發揮大學生的多重潛質,不僅是大學教育的客觀要求,也是新時期培育復合型人才的重要舉措。音樂教育擁有培育人們審美能力,發掘和創造美的能力,其立足的根源便在于音樂教育包含著對樂理基礎知識和技能的掌握。通過系統的課成教育,高校教師引導大學生聆聽音樂,在感受音樂魅力的過程中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和技巧,并逐步轉化為個人的內在修養。
音樂文化的魅力不僅蘊含在高超的藝術表演技巧和美妙動聽的樂曲之中,傳統的音樂理論知識則是蘊含生活哲理、陶冶情操的力量源泉。例如,古曲《高山流水》蘊含著尊重知己、相知可貴等良好的情誼,提醒珍視親朋好友的良好素養。而音樂基礎知識則將這樣的傳統文化理念,借助樂理的形式表現出來,并源源不斷的將傳統的文化知識、道德情操等,輸送給當代大學生。
高校大學生正處于思想快速成熟期,容易受到新鮮事物和錯誤觀念的雙重影響,而加強對大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讓廣大大學生在音樂學習中提升對美的鑒別鑒賞能力,將有助于推動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更有助于廣大學生提升文化素養,并以此逐步成長為綜合型人才。大學音樂教育過程中重視理論與技巧的雙重教育模式,其中理論教學方面將培育學生對美的感受作為重要目標,通過對傳統音樂與現代音樂的鑒賞,在深入了解各個音樂學派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形成獨立且健全的人格;而在技巧教學方面,深入發掘大學生對音樂的熱愛度,并以提升學生的創作能力作為方向,不斷為音樂的發展注入時代的活力,豐富和發展當代音樂風格。
作為現代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傳統教育相類似,音樂教育同樣肩負著為經濟社會培養更多創新型與實用型人才的艱巨使命,在培育新時期音樂學子的過程中達到傳承文化的目的。發展音樂教育是提升經濟創新產出、優化就業結構、傳承文化的強有力補充,也是推動勞動力市場供需平衡的重要措施。音樂教育產生的初衷便將進行廣泛的音樂文化傳承作為重要的目標,重視時代特征,汲取傳統音樂的優良營養,在“教書育人”中實現音樂文化傳承與創新的雙重目的。
伴隨著經濟步入新常態,人力資源狀況也因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需要不斷適應并作出新的調整,其中綜合型大學教育便首當其中。首先,傳統音樂教育重視技能人才培養,卻對更具創新型的“新型人才理念”缺乏足夠的重視。新型人才理念的提出,則是為了應對人才轉型與經濟轉型脫節而產生的。其次,經濟新常態對音樂教育提出了新的人才需要,原有的大學音樂教育培養計劃遠不能實現新的發展目標,導致音樂教育陷入單一重視技能的發展局面。音樂教育、人才理念與經濟轉型三者欠缺有機統一,成為經濟新常態下音樂教育所面臨的重大難題之一。
音樂教育承擔著傳授音樂基礎理論知識和培育鑒賞能力、創次年能力等重要職責,其發展的深層次目的在于為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提供多層次的人才要求。然而在實際發展過程中,音樂教育的發展卻暴露出與培養目的欠缺吻合的弊病,尤其是辦學方式與教學模式存在“錯位”的問題。音樂教育在辦學模式上往往依賴專業型大學的作用,相對忽視綜合型大學在音樂教育過程中的作用,部分綜合型大學具有培養音樂人才的比較劣勢。同時,綜合型大學過于注重學生實踐能力與技術能力的提升,但缺乏相對系統的德智與文化素質的培養。特別是具體的教育形式對解決實際的勞動力就業問題產生了積極的作用,但卻難以滿足社會對綜合型音樂人才的需要。
與此同時,在教學模式上,綜合型大學音樂教育注重“教、學、做”三者有機結合,無論是從專業設置還是職業培養方案都體現出相對較強的實踐性與理論性的統一。而在實際發展環節上,音樂教育重教輕學、重技術輕理論等弊病去卻違背教育模式發展的初衷。音樂專業學生雖具有較高的演奏技藝,但缺乏理論總結與經驗傳授能力,也在另一個層面上體現了我國教育缺乏相對完善的音樂教育體制機制。
教育資源配置往往與經濟發展狀況密切相關,最終又會反向影響教育自身的發展。在區際音樂教育發展方面,東部沿海地區無論是在傳統的大學教育還是音樂教育上,資金配置與就業環境較中西部地區有顯著的比較優勢,致使音樂教育存在地區性發展差異并具有差異累積效應。在城鄉音樂教育發展方面,農村因經濟發展水平明顯落后于城市,尤其是廣大農民對于音樂教育的認可度低,廣大農村居民寄希望于通過高考改變孩子的命運的理念根深蒂固,并由此引致音樂教育在中學階段便陷入資金投入相對缺失、宣傳力度與青睞度明顯低于城市地區的尷尬局面。
深入發掘現階段綜合型大學音樂教育發展存在的難點,尤其是音樂教育的側重點,將有助于為大學音樂教育指明前行的方向,提升音樂教育在大學生德智體美培養過程中的顯著作用。為此,應該重點鎖定音樂教育的核心意義,以推行多元化的音樂教育模式,在倡導更加自主的音樂教育的過程中,逐步建立科學的綜合型大學音樂教育體系。
1.更加重視音樂教育的核心意義
音樂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德育、智育、體育和美育等方面具有顯著的作用,不僅有助于提高大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陶冶情操,更對于培養創新思維和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等都有幫助。為此,需要更加清晰音樂教育的核心意義,將培育人的審美能力,逐步提升學生的音樂綜合素養,進而推動整個教育體系改革發展,作為現階段綜合型大學音樂教育的主攻方向。
2.推行多元化音樂教育模式
針對大學生具有發散性思維,并且存在的鮮明個體差異,要更加注重引導學生形成具有獨特思維和音樂理念,為此需要推行多元化的音樂教育模式。將音樂教育課程內容、課程形式和課程內涵等一系列環節進行科學的創新,以滿足多層次學生的多樣化需求作為音樂教育的出發點和立足點,注重學生愛好與課程教育的相結合,更加注重“快樂學習”在提升學生素質和水平方面的價值。與此同時,要逐步變革傳統音樂教育過于注重單一的技法傳授或基礎理論教授等教育模式,形成多層次、科學、立體的新型音樂教育模式。
3.倡導更加自主的音樂教育方式
大學生對課程教育的靈活性和互動性具有更高的要求,傳統的填鴨式教育方式對于開拓大學生的視野和培育創造性思維容易產生一定的制約作用,需要逐步破除傳統教育方式的禁錮性,推行更加自主的教學方式。為此,應該注重音樂課堂的互動性交流,深入發掘大學生的對課成教育的需求狀況和青睞程度,尊重創造性思維和獨特的想法。同時,鼓勵并支持大學生音樂團體,幫助具有想法的大學生籌備相應的校園團體組織,營造良好的音樂文化交流氛圍,搭建起更加自主的學習氛圍。
針對現階段綜合型大學音樂教育發展存在的難題,在綜合眾多專家學者研究的基礎上,提出樹立新型音樂人才理念,構建具有時代特色的音樂教育培養體系,均衡音樂教育資源的配置等對策建議,努力推動大學音樂教育的科學健康發展。
1.樹立新型音樂人才理念
新型音樂人才應該是兼具音樂鑒賞能力、創作能力和音樂文化傳播能力的綜合體,其在音樂發展過程中扮演著文化推動著與創造者的角色。應該逐步打破綜合型大學在音樂教育環節所固有的“填鴨式教育”與“被動式管理”,更加注重新型人才培養里面,將音樂鑒賞、音樂創造、音樂文化傳播等內容納入到音樂教育體系中,逐步建立更具科學性的人才培養方案。
2.構建更具時代性的音樂教育體系
針對音樂教育存在階段性發展的特點,要不斷為音樂教育體系注入新的血液,需要從音樂教育課程安排、內容選取、教育方式等一系列環節,進行相應且必要的教育變革。逐步打破綜合型大學音樂教育相對固守而缺乏創新的發展局面,以時代特色引領校級教育改革,并以音樂教育試點的方式探索新的教育體系。適時適度地根據市場人才需求狀況,科學的制定音樂教育方案,建立人才培養需求與供給相適應的教育培養體系。
3.均衡配置音樂教育資源
綜合型大學需要承擔起推動教育均衡化的職責,以自身音樂教育相關專業的配備與打造,作為推動音樂教育均衡化的重要舉措。相比較東部發達地區,專業型的音樂教育學院在培育音樂人才方面具有顯著的作用,而中西部綜合型大學借助良好的師資力量和政策環境等,在發展音樂教育方面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為此,要逐步煥發出綜合型大學在推動音樂教育資源環節的價值,借助自身具有的音樂專業設置、設配配備和師資力量等,提升地區音樂教育發展。■
[1] 姜子威.綜合性大學音樂教育專業的教學現狀與分析[J].北方音樂,2015,35(21):186.
[2] 周靜.綜合性大學音樂教育模式淺析[J]/中國高等教育,2011,18:52-53.
[3] 李茵.綜合性大學音樂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之研究[J].音樂創作,2013,04:185-187.
[4] 屠鋒鋒.高校音樂藝術教育對大學生綜合素養培養的重要性探討[J].通俗歌曲,2015,09:163-164.
[5] 陳昕,陳超.綜合性大學音樂教育的現狀研究[J].北方音樂,2016,36(8):184-185.
張國仲(1976-),男,四川眉山人,西華大學音樂與舞蹈學院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鋼琴音樂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