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翠晶
河北建材職業技術學院,河北 秦皇島 066004
?
秦皇島文化旅游資源與文化創意旅游調查*
張翠晶*
河北建材職業技術學院,河北 秦皇島 066004
文化創意旅游作為旅游業發展的新興業態,是文化旅游產業的升級性產業,與傳統的自然山水觀光不同的旅游發展模式。秦皇島山、海生態自然資源得天獨厚,歷史文化底蘊厚重,可供開發的文化旅游資源尤其國家級省級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十分豐富,這些都是秦皇島創意文化旅游開發的重要依托。
文化創意;文化旅游資源;秦皇島
文化創意旅游作為旅游業發展的新興業態,是文化旅游產業的升級性產業,與傳統的自然山水觀光不同的旅游發展模式。旅游是秦皇島市實施城市經濟戰略的突破口2013年秦皇島市確立“開放強市、產業立市、旅游興市、文化鑄市”發展戰略。秦皇島不僅有得天獨厚的山、海生態自然資源,還有著底蘊厚重的歷史文化,可供開發的文化旅游資源尤其國家級省級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十分豐富。
(一)長城文化軍事文化
長城是秦皇島重要的文化旅游資源和旅游開發的厚重根基。秦皇島市境內不但有保存較為完好的明代萬里長城的精粹,還有清晰可見的北朝長城,既有完善的軍事防御體系又有很高的建筑價值,敵樓關隘戰墻隘墻眾多,山海關羅城長城文字銘文磚,板廠峪長城發掘的全國最大的長城磚窯群值得深度挖掘開發。長城沿線風景名勝眾多,董家口,板廠峪,桃林口等長城旅游景觀和長城腳下鄉村風情相互融合別具特色,是長城文化旅游和鄉村休閑旅游結合的最佳之地。
(二)碣石文化
碣石真正的所在地昌黎碣石山,秦漢時期這里是東巡朝拜和兵家必經之地。秦始皇第四次出巡到碣石,刻碣石門。漢武帝東巡觀海,到碣石筑漢武臺,并在此用兵攻朝鮮衛樂王朝,把北戴河金山嘴作為屯糧城。魏武帝曹操東臨碣石,寫下流千古詩篇《觀滄海》。
(三)傳說典故秦皇求仙孟姜女孤竹歷史文化
兩千余載,秦皇島留下了夷齊讓國,秦皇求仙,姜女尋夫,漢武巡幸,魏武揮鞭,唐宗駐蹕等歷史典故,尤其孟姜女傳說,流傳廣泛,遍及全國。與之相關的歷史遺跡眾多,如萬里長城、孟姜女廟、姜女墳、孟姜女哭倒長城等多處精神財富。此外,兵陷孤竹,老馬識途傳說,盧龍伯夷叔齊、李廣射虎、玄鳥生商、蕭顯寫匾的歷史傳說也源起于秦皇島廣為頌傳。
(四)工業文化
山海關橋梁鐵路,“中國玻璃工業的搖籃”耀華玻璃文化,公牛啤酒葡萄酒等酒文化也是秦皇島文化旅游開發的名片。山海關橋梁廠歷史悠久建于1894年,是山海關乃至中國鐵路企業的始祖。我國第一所鐵路學堂——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由北洋鐵路總局在此創辦。
(五)山海關古城歷史文化
山海關古城是李自成征討吳三桂“石河大戰”發生地,明代城墻建筑基本完好,關城東門,天下第一關城樓聳立長城之上,蕭顯寫匾典故,以及甕城,靖邊樓、牧營樓和臨閭樓等建筑。古城四合院民居關隘文化以及關城飲食民俗文化眾多。
(六)民間曲藝民俗文化
秦皇島入選國家級的五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民間曲藝就有四項:昌黎地秧歌,昌黎民歌,撫寧鼓吹樂,昌黎皮影戲。“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昌黎地秧歌,河北省最具代表性的三大民間舞種之一,“中國民間吹歌文化藝術之鄉”撫寧鼓吹樂,即撫寧吹歌,源遠流長。昌黎皮影戲融有古代壁畫、佛像、戲曲臉譜、戲曲服裝、民俗裝束與剪紙等民間藝術的精髓,展示了我國民間皮影戲極高的藝術價值。
此外,秦皇島還有河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如撫寧太平鼓、撫寧抬皇杠、青龍猴打棒、滿族村子秧歌、北戴河任家班鼓吹樂。經調研,這些地秧歌民歌吹歌皮影戲等珍貴的國家非物質遺產目前尚未進行旅游開發和推廣打造成旅游產品和活動。
(七)民間工藝文化
青龍撫寧剪紙,繡花鞋,磚刻畫,盧龍葫蘆烙畫,水印木版畫,民間傳統榫卯等。
(八)風味特產飲食文化
潘氏風干腸餑欏葉餅“楊腸子”青龍水豆腐山海關渾鍋盧龍粉條等。
(九)海洋文化
秦皇求仙,望海大會等海洋民俗節慶文化產業,海洋科學,海洋藝術等尚未作為旅游文化要素提煉挖掘。
以上都是秦皇島地域特色文化的集中體現,潛在的文化旅游商品開發價值大,也是秦皇島文化創意旅游開發的重要文化依托。
秦皇島雖然自然人文旅游資源眾多歷史和文化遺存豐厚,但目前文化創意旅游開發雷聲大雨點小,主要以濱海休閑度假旅游等老牌自然旅游產品,文化旅游產品尤其品牌創意文化旅游活動項目少之又少。近幾年大型燈光秀實景演出——“天下·山海關”為秦皇島文化創意旅游開發開拓了思路,桃林口文化產業聚集區,正準備開發文化影視等文化產業項目。文化創意旅游商品方面,真正能叫得響有知名度的旅游紀念品尤其體現秦皇島特色文化內涵的幾乎沒有。主要以貝堆貝雕等貝類工藝品和海貨食品為主,均為外地購進沒有特色缺少地方性,土特產品包裝粗糙不精細,商品文字說明推薦缺文化內涵。旅游紀念品銷售主要以北戴河石塘路市場為中心,各旅游景點小攤位為輔,混雜在全市各景區攤位、商家買場,缺乏集中分類分區向游客展示供游客選購,缺少大型富有地域文化氛圍旅游購物一條街和旅游商品集散地,我市急需開發制作體現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紀念品,完善旅游購物環境,改善我市旅游經濟收入格局。
同時,筆者認為秦皇島文化創意旅游開發應考慮如下幾個因素:第一,文化創意元素如何轉換為旅游資源和旅游吸引物,再現傳統歷史文化創意旅游精品內容。第二,文化資源如何拓展為旅游產品和紀念品。第三,文化創意如何改造傳統旅游產業模式,提升城市功能。第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開發性保護。
[1]茹子晏.淺談秦皇島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旅游開發[J].大眾文藝,2012(18).
[2]李萌.基于文化創意視角的上海文化旅游研究[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
[3]甘瑩,郭巒,陳紅玲.廣西文化創意旅游產業發展初探[J].沿海企業與科技,2011(6):72-75.
[4]秦皇島旅游局.暢游秦皇島——景區中英文導讀[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06(10).
*2016年秦皇島市科技局項目“秦皇島文化創意旅游產業發展模式及對策”(編號:201602A333)的研究成果。
F
A
1006-0049-(2017)10-0061-01
**作者簡介:張翠晶(1981-),女,山東泰安人,管理學碩士,河北建材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文化旅游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