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秀秀
臺州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臺州 318000
?
大學生校園文化微公益活動實踐探索*
——以“微心愿 傳遞愛”活動為例
潘秀秀*
臺州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臺州 318000
高校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越來越關注學生公益意識的培養,大學生微公益活動的探索為基層黨建、高校文化育人提供了多元化的社會志愿服務方式。本文以臺州某高校校園文化之“微心愿·傳遞愛”為主題的微公益活動為例,探討高校學生微公益校園文化活動的模式。
校園文化;微公益;活動
近年來,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大學生微公益活動的探索越來越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正能量傳播的重要途徑。校園文化微公益活動的開展有利于培養學生服務社會的公益意識,有利于輻射引導廣大師生積極投身于力所能及的微公益;同時也有利于充分發揮學生黨員、入黨積極分子模范帶頭作用,通過實際行動開展黨員教育實踐,為高校基層黨建注入了多元化的志愿服務方式。本文以臺州某高校校園文化活動之“微心愿·傳遞愛”為主題的微公益活動為例,探討高校學生微公益校園文化活動的模式。以下簡稱“微心愿”活動。
“微心愿”活動以志愿活動為載體匯聚微力量,積極整合現有團學組織志愿服務資源、公益活動項目及工作力量。學校在微公益活動開展過程中,致力于提升廣大學生的自身修養,注重內涵建設,以黨建帶團建,將青年志愿者實踐基地建設列為拓寬校園文化建設、基層學生黨建工作的重要途徑。該系列活動通過愛心贈書、分享閱讀、快樂游園的形式推進愛心的傳遞。經過精心的策劃和組織,活動歷時近一個月,反響很好。
(一)活動主題
微心愿·傳遞愛·我們在行動
(二)活動思路
1.圍繞黨建帶團建,團建促黨建的工作思路,通過微公益活動,充分整合和盤活大學生青年志愿服務平臺、公益資源,創新黨建工作實踐載體,推進服務型黨支部的建設。通過簡單易做、見實效、輻射廣的活動形式,推動廣大師生關注農民工子女的教育問題。
2.立足于發揮學生黨員的主體作用和能動作用,培養青年學生社會服務意識,鍛煉他們的組織策劃和溝通等各方面實踐能力,探索高校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培養模式。借助微公益活動,匯聚微力量,傳遞正能量,關注留守兒童和農民工子女,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學習融入學生黨建實踐工作中。
3.從活動的可行性角度出發,注重前期調研,深入了解當地一所對接的農民工小學學生的實際困難,分別從“微心愿”征集及優化、公示及認領、實現環節的項目安排等,務實推進主題活動的組織和開展。活動過程做到精心策劃,幫助農民工小學學生愛上閱讀,知學樂學,使得微公益活動實現讓愛心落地、用愛心搭建知識、讓閱讀傳遞快樂的良好愿望,真正發揮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優勢特色。
(一)前期調研分析
活動對接的小學是一所民辦的農民工小學,多年來一直是學校青年志愿者服務實踐基地,雙方有著良好的交流基礎。在“微心愿”策劃案的商討過程中,小學校方給出的建議是不希望讓孩子們受到太多的物質誘惑,同時出于各類困難學生的自尊考慮,校方不建議直接的饋贈形式,不建議根據學生自身意愿實際填寫個人微心愿這種最原始的方式。經過多次與小學校長、部分師生的溝通和學校實際情況的了解,以及部分班級學生的意愿采集,考慮到活動開展的實效性和針對性,支部初步排除了微心愿原始的直接征集“微心愿”的方案。
(二)“微心愿”征集與優化
支部在前期調研的基礎上,組建微心愿活動的策劃團隊,對“微心愿”征集內容進行進一步的調整和優化。在活動策劃案的優化過程中,雙方一致認為愛心贈書的形式、游園活動贈獎品的形式符合農民工子女、留守兒童、困難學生的成長需求,也能正真實現高質量的愛心傳遞。
(三)“微心愿”宣傳及認領
支部充分考慮校方的建議和農民工子女閱讀方面的困難和需求,多方商討確定分年級的適齡課外讀本目錄。愛心書單通過學校微青年、校網等平臺進行公布,并以下屬一個學院為主要陣地進行認領。
(四)“微心愿”實現的活動項目安排
在“微心愿”實現環節的活動中,我校主辦方要求活動策劃團隊整體謀劃,其中學生黨員甘挑重擔,由黨員先鋒隊通力合作。期間,大力激發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充分發揮學生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在學生黨員帶領下,黨員先鋒隊在新媒體宣傳、認購書單的征集和確定、志愿者的招募和心愿的認領、贈書的LOGO的設計、求真小學愛心書架的設計美化、閱讀分享書友會的策劃、游園活動的策劃等方面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
(一)該微公益活動以黨建帶團建,以團建促黨建,創新了黨建工作的實踐載體,一定程度上也拓寬了高校思政工作的途徑。以微公益形式的青年志愿服務實踐活動,有利于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青年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時,通過網絡、微信等宣傳媒介擴大了基層黨建的影響力,增強了組織的活力和黨員活動內容的吸引力,有助于改變普遍存在的組織生活形式單一的尷尬局面。
(二)該微公益活動有助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整個活動策劃和組織中,學生干部、學生黨員首當其沖,實踐活動環節極大激發了學生黨員的工作熱情,強化其自身的黨員意識與服務意識,加深了黨員身份的認知。通過志愿服務,一定程度上擴大了學生黨員的模范帶頭效應,使黨員的先進性得以彰顯,進而推動整個學生群體的先進性。
(三)微公益活動和黨員教育的有機結合,成為基層黨組織提高內涵建設能力的有效途徑。提高建設服務型黨組織能力,是高校黨組織建設的重要任務。微公益活動,一定程度上為師生力所能及的服務人民、奉獻社會提供了可行的通道。高校基層黨建在內涵建設上需要加強學生黨員的理想信念教育,積極推進師生黨員共產主義信仰的日常化生活化。而合理安排固定的義工基地、志愿服務微公益項目,有利于增強基層黨組織的活力。只有讓正能量有利的釋放,才有助于黨員先進性的體現,學生自身職業素養的提升。
*浙江省教科規劃課題“基于大學生職業素養提升視閾下的高職校園文化建設路徑研究”(課題編號:2017SCG162);浙江省高職院校黨建研究會2016年課題“以大學生職業素養提升為導向的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研究”的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2016B24)。
G
A
1006-0049-(2017)10-0062-01
**作者簡介:潘秀秀(1983-),女,浙江臺州人,臺州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校園文化建設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