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曉彤
中共遼陽市委黨校,遼寧 遼陽 111000
提升公務員服務人民根本宗旨問題研究
崔曉彤*
中共遼陽市委黨校,遼寧 遼陽 111000
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的實踐進程中,提出新時期的人民觀,與之相適應,公務員的建設也要凸顯服務人民的根本宗旨,規范公務員隊伍的建設。
公務員;服務人民;根本宗旨
從本質上說,服務人民是公務員職業道德在社會層面的要求。社會的發展對于政府職能轉變具有推動作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的實踐進程中,提升公務員的服務人民的根本宗旨實屬必要。
(一)有利于推進服務型政府的建設
政府管理模式的轉變隨著社會的不斷變化,發生了職能要求上的轉變。服務型政府,是當前政府轉向的一個方向。服務型政府是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并承擔著服務責任的政府模式。評價一個政府是否是服務型政府,終歸結底,要看其提供優質的公共服務和公共產品的能力和水平。在這一進程中,落實公務員服務人民的根本宗旨是重要保障。所以,公務員踐行服務人民的根本宗旨有利于推進服務型政府的建設。
(二)有利于提升政府公信力
政府公信力相對于一些行政措施而言是一種軟實力,它反映了政府在公眾心中的地位。隨著我國開始從生存型社會步入發展型社會的新階段,公眾民主法制意識的提高的同時,對政府的要求也相應地提高。換言之,民眾對公務員形象的認同度是衡量政府公信力高低的最直觀反映。各級公務員只有真正理解了服務人民的根本宗旨的精髓,才能站到職業的高度上來處理具體事務,通過改進作風,作為能動的力量來推動政府的發展和職能轉變,讓政府的職能適應社會的變化,通過行政倫理的變革來維護政府的形象,提升政府的公信力。
(三)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
國家公務員局黨組書記楊世秋坦言:職業道德培訓對公務員培訓只是一個方面,或者說是一項基礎性工作,僅僅靠培訓是遠遠不夠的,還要靠養成實踐、制度規范等方面下功夫。當前,對公務員進行服務人民根本宗旨的培訓正是提高公務員自身角色認知的一個重要方面,使其明確自己的工作職責,通過對公務員進行服務人民的根本宗旨的培訓以明確自己的“公共人”身份。公共人是與經濟人相對的。經濟人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公共人是追求人民的利益最大化,這是建設公務員隊伍的一個重要方面。
在現實生活中,服務人民根本宗旨被弱化和異化的現象普遍存在,正是這些因素導致了人民群眾的極大不滿,削弱著政府的公信力程度。
(一)公仆意識淡化
在各個歷史時期,絕大多數公務員都能落實為基層服務、為群眾服務的意識。但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受各種因素的影響,有的領導干部的公仆意識卻逐漸淡化了,官本位思想替代了公仆意識,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官員漸漸迷失了為誰服務,怎么服務的正確方向了。
(二)嚴重脫離群眾
保持與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為官履職的標準。在我們的隊伍中,少數領導干部脫離群眾、脫離實際的現象確實存在。集中表現為:缺少調研不了解百姓生活實際,脫離群眾實際制定政策。這樣造成的結果必然是政策脫離群眾,政策的貫徹落實也得不到群眾認同。
(三)權力觀異化
從權力授予關系上講,公務員掌握和行使的公權力是都人民賦予的,權力的運用也只能被用于公共目的,即為人民謀福利。但是實際生活中,一些干部對權力來源這個問題認識不清,有的人認為,權力不是人民賦予的,是個人奮斗得來的,是通過考試取得的;有的人認為,是某上級領導給予的。這些看法無疑都是權力觀異化的表現。
在新的歷史時期,要把服務人民的根本宗旨貫徹到公務員的實際工作中去就要做到以下的現實要求:
(一)執政為民做公仆
公務員要明確公仆的涵義,這是履行基本工作職責的起點。公仆主要是致力于人民事業,為提升人民政治生活質量的一群人的稱謂。這個稱謂本身內含著質樸的韻味。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公仆就是要出于公心、增強服務意識,勤勤懇懇為人民辦事。公務員踐行服務人民的根本宗旨就是要求公務員從自我本身做起,理解公仆的真正含義,樹立公仆意識服務理念,用好手中的公共權力保證公民權利的實現和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二)百姓利益是根本
要真正做到服務人民,就要從群眾最關心的公共服務質量的提升入手。從這一層面保證公務員和人民群眾之間的血肉聯系,增強公務員對群眾的感情以及群眾對公務員的認同。保持深厚的情感最關鍵的就是為百姓辦實事,把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三)群眾路線是首要
公務員提升服務人民根本宗旨還應該以群眾路線為首要。通過貫徹落實群眾路線,了解群眾的所思所想所盼,群眾路線的貫徹落實和調查研究的深度是成正比的。“知政失者在草野,知屋漏者在宇下”就是說明的是這個道理。不管是領導干部還是普通公務員,本身都是來自于群眾的,要做好當前的工作就是要做到不脫離群眾,到群眾中去,深入地體察民情,仔細地傾聽民聲,從群眾最期盼、最迫切解決的問題入手,切實解決群眾的實際困難和需要。
(四)人民滿意是標準
判斷公務員的工作成效歸根結底要以實踐為標準、以人民群眾的滿意度為標準。江西廣昌縣曾委托獨立的第三方機構實施滿意度民意調查,并將民意調查結果與干部任用掛鉤,真正變“官評”為民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這一事例說明,讓人民滿意的公共服務輸出是政府行政行為的追求目標。權力是由人民賦予的,還權于民就是要行使公權力使得公共利益做大化,用權的同時接受人民的監督。
總之,提升公務員服務人民的根本宗旨,歸根結底是打造“公共人”的過程。這也是在全面深化改革過程中,政府職能轉變的應有之義變化。提升公務員服務人民的根本宗旨,同時也是踐行群眾路線,密切聯系群眾的過程。
崔曉彤(1983-),女,遼寧遼陽人,中共遼陽市委黨校,教師,主要研究方向:政治學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政府與政治。
D630.3;D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