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麗近
太原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山西 晉中 030600
重讀馬克思共產主義思想
米麗近*
太原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山西 晉中 030600
共產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思想內容。但是,長期以來,“共產主義”這一詞語很少出現在公共視聽領域,更甚以“被妖魔化”的姿態出現。因此,需要對馬克思的共產主義思想重新做一番所謂馬克思主義意義上的解讀。使公眾能夠正確理解馬克思共產主義思想。
馬克思共產主義思想;異化勞動;私有財產
馬克思共產主義思想是馬克思關于共產主義學說的理論。然而,長期以來,“共產主義”這一詞語卻逐漸淡出公眾的話語思想之外,甚至以“被妖魔化”的姿態出現,具體表現為:烏托邦化和庸俗化。本文通過分析和闡述馬克思共產主義思想的演進方式、具體內容和理論價值三個方面,使公眾對共產主義思想的理解能夠回到馬克思意義上來。
共產主義思想屬于馬克思主義理論中科學社會主義的內容。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是馬克思的兩個偉大發現,正因為這兩個偉大發現,科學社會主義由此誕生,共產主義也不再是空想。然而,現時代的人們談及共產主義時,總是嗤之以鼻,更甚將其“妖魔化”。烏托邦化和庸俗化便是共產主義“妖魔化”的兩種表現。
(一)共產主義“妖魔化”表現之一:烏托邦化
具體來說,有些人將馬克思的共產主義理想理解為烏托邦式的。是因為,他們認為馬克思所描述的共產主義只不過是基于歷史唯物主義中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而設想出來的理想社會和終極狀態。正如馬克思主義理論中所描繪的理想的美好社會生活一樣。所以,人們可以竭盡所能的暢想人們自認為是“烏托邦社會”的美好。基于此,有人便順其自然的認為馬克思所描繪的共產主義社會與基督教所倡導的天國理念并無二致。然而,持這種觀點的人們忽視了二者的實質的不同。馬克思共產主義設想是有科學基礎的,是能夠被科學論證的科學理論,而屬于宗教派的基督教則相反。因此,這就從本質上決定了馬克思共產主義思想與基督教天國理念的涇渭分明,二者不能同一而語。
(二)共產主義“妖魔化”表現之二:庸俗化
除了上述對馬克思共產主義思想的錯誤理解外,還有人將馬克思共產主義思想作庸俗化理解。持這種觀點的人們,往往站在經驗的角度、運用經驗的方法去設想馬克思所描繪的共產主義社會究竟是怎樣的社會狀態。然而,立足經驗的角度、采用經驗的方法不可避免地就將馬克思共產主義思想作庸俗化理解了。比如,蘇聯曾提出的“土豆加牛肉”式的共產主義以及在中國社會主義探索時期民間所流傳的馬克思主義所謂的共產主義就是“樓上樓下電燈電話”。這是典型的將馬克思共產主義思想庸俗化的例子。
馬克思主義之所以是正確的、科學的理論體系,是因為此理論是建立在不斷地批判中并且該批判還具有嚴密的邏輯性。具體來說,宗教批判、政治批判和經濟批判是馬克思理論內容中的三大批判。而馬克思從宗教批判向政治批判的過度,接著從政治批判向經濟批判的過渡的批判
過程是層層遞進、環環相連的邏輯過程。不論是從內容來看還是就過程來說,馬克思主義的全部批判,無不致力于馬克思共產主義理想“人類解放”。“人類解放”既是馬克思理論批判的出發點同時也是立足點。
(一)馬克思共產主義思想的演進邏輯
具體來說,在宗教批判中,馬克思首先將宗教視為被壓迫生靈的嘆息和麻醉人民的鴉片。在此基礎上,馬克思批判宗教,其不僅是要人們撕碎鎖鏈上那些“虛幻的花朵”,而且要求人們扔掉沒有幻想沒有慰藉的鎖鏈。拋棄那些給人們虛幻幸福的宗教,人們便會得到現實的幸福。在宗教批判中,馬克思將人類的幸福置于批判宗教的基礎上。政治批判是《黑格爾法哲學批判》中馬克思所要表達的一個重要的思想。馬克思認為市民社會決定國家,政治解放雖然是一種進步的社會運動,但是客觀來說,政治解放只是“局部的純粹的革命,毫不觸犯大廈支柱的革命”,只是資產階級為了反對封建專制,從而達到解放自己的革命。所以,馬克思認為,德國革命的前景,不是“政治解放”而應是“人的解放”。從而,馬克思從政治批判轉向了經濟批判。在《手稿》中,馬克思通過分析人類所生活的經濟境遇,在經濟批判的過程中發現了共產主義。
(二)馬克思共產主義思想的具體內容
在《手稿》中,第一手稿的標題是”異化勞動和私有財產”,第三手稿的標題是“私有財產和共產主義”,二者構成了《手稿》的主要內容。但是,透過標題也不難看出,異化勞動—私有財產—共產主義的遞進模式便是馬克思主義在經濟批判過程中共產主義思想的產生邏輯。
在“異化勞動和私有財產”部分中,馬克思指出勞動、生產是人的根本活動,是人類社會發展和歷史前進的前提基礎。但是,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勞動者的勞動卻表現為奴役勞動者的異化勞動。從異化勞動和私有財產的關系上看,二者的關系是相互的,異化勞動是私有財產的本質和根源,私有財產是勞動異化的必然結果。通過對二者關系的深刻論述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中的赤裸裸的剝削關系。
在“私有財產和共產主義”部分中,馬克思進一步指出,共產主義是揚棄私有財產的積極表現和現實運動,是人的解放和復原的一個現實的必然的環節。在他看來,共產主義作為對私有財產的積極揚棄,并不是取消在私有制基礎上所創造的一切積極成果。相反,馬克思所說的共產主義是讓人重新占有對象世界,而這也正是符合真正的人的本性的占有。進一步說,私有財產的積極揚棄意味著徹底消滅人與自然、人與人的敵對態勢,即人的需要從單純的利己主義中解放出來、自然界從單純的有用性中解放出來,人與人、自然界達到一種和諧的狀態。
總的來說,共產主義作為對異化勞動和私有財產的積極揚棄的社會運動,其根據和條件便存在于現實的社會運動中。簡言之,共產主義是資本主義條件下私有財產矛盾運動達到最高階段的必然結果,是資本主義社會中勞動與資本、工人與資本家對立和斗爭達到極限的必然產物。
從人類社會這個大的方面來說,其理論意義表現在馬克思將共產主義理解為私有財產的積極揚棄,人和自然、人和人之間矛盾的徹底真正解決,以及人所具有的人的本質全部解放出來。馬克思共產主義思想是共產主義的現實運功,人的解放和發展學說關于未來社會美好制度的三者的有機統一體。“人的解放”貫穿于馬克思共產主義思想的演進過程和豐富內容中,它的提出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作為一項事業,它是前無古人并且需后繼者不斷為之而奮斗的。馬克思共產主義中對人的本質的終極關懷不論是在馬克思那個時代還是在現代社會都具有影響力和感召力。
從個人這個小的角度來講,重讀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思想,對個人特別是學生的社會價值觀影響重大且深遠,促使我們能夠堅信馬克思主義的共產主義理想,在懷著美好憧憬的前提下,努力為自己個人的提高以及國家社會的發展增添一份堅實的力量。
通過以上論述,相信公眾應該對馬克思共產主義思想有了正確的認識與了解。當然,我們也有理由堅信馬克思關于共產主義的學說和思想在現代化的今天并沒有過時,今后的未來也必將不會過時。因為,馬克思共產主義思想所向我們展示的不僅是人類進步的前景,而且這個美好前景也是我們每個追求發展的人的精神動力與力量支撐,指引我們每個人為之而奮斗。
[1]《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9.14.
[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之《黑格爾法哲學批判》.人民出版社,2009.
[3]《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之《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人民出版社,2009.
[4]任潔.共產主義“妖魔化”與回歸馬克思[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4(6).
[5]張興國,闞玉雙.馬克思主義思想及其信仰維度—讀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J].馬克思列寧主義研究,2015(9).
米麗近(1992-),女,山西呂梁人,太原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D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