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艷梅
太原科技大學,山西 太原 030000
淺析企業債務重組
呂艷梅*
太原科技大學,山西 太原 030000
企業債務對于企業活動有著重要的影響,甚至決定著企業成敗。為了避免債權人通過訴訟、仲裁等剛性方式來解決債務爭端,負債企業一般會選擇申請和解、申請債務重組或者申請破產。債務重組比起其他兩種方式應用更加廣泛,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本文通過簡述企業重組的基本概念、債務重組的幾種方式、存在的意義以及現實中存在的問題來談談企業債務重組。
企業;企業債務;債務重組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之間的競爭也日益激烈。公司企業尤其是中小型企業往往因為種種原因無法及時適應企業體制改革的要求而面臨破產解散的危險。一旦進入破產程序,企業再沒有機會煥發生機和活力。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出現,企業往往希望能有一次機會繼續經營,等到有能力清償時再償還債務,這種更為溫和的方式就是債務重組。
債務重組,又稱為債務重整,債務重組常常與債務困難、債務危機聯系在一起,是一些企業因為某些原因出現財務困難、無法清償到期債務時,負債企業與債權人平等協商,雙方各退一步,達成重組協議,債權人愿意給予負債企業一次重整機會度過經濟難關的方式。這種方法不僅對企業是有利的,還可以減少債權人的損失。因此,實踐中,這種方法在企業債務重組應用的更加廣泛。
在實際中,使用較多、較為成熟的債務重組方式主要有以下六種:
(一)將債務轉為資本,又稱為債務資本化。這種方式是指債務人將債務轉化為企業資本,與此同時,債權人將享有的債權轉化為負債企業的股權的情形。債轉股能有效緩解企業資金緊缺的狀況,所以也引起越來越多企業的重視。
(二)以資產清償債務,就是指債務人為清償到期債務將其現金資產、非現金資產轉給債權人的方式。用于清償的資產通常有現金、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股權投資、長期投資、短期投資等。
(三)債務轉移與債務豁免。債務轉移是指債務人將其對債權人的到期債務轉移給第三人并由其承擔的清償債務方式。債務豁免是指負債企業以低于債務帳面價值的現金清償債務,這里的現金是指銀行存款、庫存資金以及其他貨幣資金。[1]可以說是債權人免除了負債企業的部分債務,這就在一定程度上減輕負債企業的財務負擔。
(四)債務抵銷。《合同法》第83條規定,債務人接到債權轉讓通知時,債務人對讓與人享有債權,并且債務人的債權先于轉到期或者同時到期的,債務人可以向受讓人主張抵銷。債務抵銷分為法定抵銷和約定抵銷兩類。法定抵銷是法律明確規定的,只要符合法定抵銷權成立的要件,就可以進行抵銷。約定抵銷就是當事人在滿足可以抵銷的條件下,雙方協商一致進行抵銷。采用債務抵銷的方式,一方面,可以免去雙方互相給付的步驟,能節省費用;另一方面,有利于債權實現,避免損害先清償者的利益。因此,在債務重組的實踐中,債務抵銷與第三方債權轉讓常常配套使用,最大程度的發揮各自的優勢。
(五)修改其他債務條件。企業間的債務大多數是在合同的基礎上產生的,遵循意思自治,所以具有一定的自主性。當債務人未能按合同約定履行償還債務的義務時,可由雙方自主協商變更合同,通過修改其他的條件來減輕負債企業的債務負擔。比如約定降低利率、延長償債期限、消減債務本金或積欠利息等。這種方式對于只是暫時經濟效益低或者陷于資金困境、但本身有良好的發展前景的企業而言是極其有意義的。[1]
債務重組作為企業解決財務困境的一種重要方式,具有不同于其他方式的獨有特征。這一方式在企業體制改革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對企業有不可替代的意義。
(一)債務重組的特點
債務重組有以下幾個特征:一是非司法性。債務重組是企業和債權人在訴訟外解決的,不受司法的直接控制。二是具有主動性。是負債企業和債權人主動啟動,平等協商,通過和解達成協議做出讓步,主動性強。三是更為靈活。相對于申請破產時必須遵循破產法的規定,有嚴格的程序要求,債務重組只需在法律范圍內自主協商即可,是契約原則,主要遵循的是民法、合同法的相關規定,更加溫和,靈活性也更強。
(二)債務重組的意義
1.從負債企業來說,不同的債務重組方式也能達到相同的效果,即緩和債務人的壓力。例如,將債務人非現金資產清償的,通過處理閑置資產,也能提高企業資本使用率,減少負債。再比如,將債權轉化為股權的方法,事實上并沒有減少企業的資本,但卻減少了債務負擔。啟動債務重組后,債務人的債務負擔有所減輕。重組期間,法律給予一定的支持,一定程度上減輕了企業的經濟負擔,避免了因走破產清算程序而需承擔的高額破產費用。這一緩沖期對于企業來說很可能就是成敗的關鍵所在。在這段時間,經營得當,不僅使企業重生,還能償還債務。另一方面,可以避免信息公開帶來的負面影響,也不必擔心喪失企業的控制權,有利于重組工作的開展。總之,債務重組可以幫助企業及早走出困境,有利于企業發展。
2.對債權人來說,占據有利地位,可以減少損失。如果不進行債務重組,債務人所欠債務可能因為長期得不到清償而成為呆賬,這顯然不符合債權人的利益。相比破產程序,債務重組中債權人在某些方面更有優勢。例如,債務人沒有自動停止制度的保護,債權人可以要求債務人履行不利的待履行合同。[2]而債務重組后,債權人可以得到一定的清償,可以緩解債權人的資金問題,減少因走司法程序投入的時間和相關費用,加快資金周轉。如果負債企業走出困境,不僅可以得到清償,而且還會增加利潤收益,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減少債權人的損失。退一萬步說,即使企業成功煥發生機,債權人也并沒有損失什么。債務重組可以使雙方獲得的利益最大化。
雖然企業債務重組有很多積極作用,但在現實生活中也會存在各式各樣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貪污腐敗的滋生
債務重組對執行人員的素質有較高要求,但是實際執行過程中往往因為監管不到位達不到這一要求。這時,就易滋生腐敗,企業債務重組效果大打折扣,其危害可能比代表的意義更大。某些執行人員為了私人利益,利用職務之便,挪用資金、轉移資產、接受賄賂等行為也不在少數,一方面,這些不良行為不僅影響債務重組的質量,而且違反法律規定,甚至構成犯罪。另一方面,還會引發信任危機。本來債務重組就是建立在雙方信任基礎之上的,如果因為人員的過錯使雙方考慮太多不相關因素,甚至懷疑債務重組所能帶來的利益是否值得嘗試,那就不得不引發我們的思考了。
(二)相應的法律法規并不完善
現階段,由于我國債務重組方面的法律法規并不健全,有些企業容易投機取巧,趁機鉆法律的空子,這也會使債務重組達不到良好的效果。若是由于缺乏相應法律支持,使得企業為逃避大量債務而假借重組之名明目張膽的鉆制度空子,或者相互勾結,轉移資產,使得原有資產大量流失,那企業債務重組的目的何在呢?畢竟,守法的前提是要“有法可依”。所以,加快企業債務重組方面的立法,建立健全制約機制是極其重要的內容,也是我國債務重組制度需要努力的方向。
(三)先天性的缺陷
因為企業債務重組是在法律范圍內,在平等協商的基礎上達成的重組協定,因此只能約束協議的簽訂者,而不能約束沒有參與其他人,這是債務重組固有的缺陷,會帶來一系列問題,如鉗制問題、搭便車現象、信息不對稱等。其中鉗制問題最難解決。它是指在某些交易情況下,法律關系的一方可能享有類似的壟斷地位,從而可能采取一些措施使得協商無法進行的現象[3]。舉例說明,也就是說如果一個債權人不同意,可能整個協議就通不過,促成此情形的往往是這個人利用自己的地位來爭取對自己更多的條件,即使這個協議本身對大多數人有利,但其他債權人可能為了使這個協議通過而不得不同意拒絕者的要求,如果人人都這樣效仿,時不時的行使自己這樣的“權利”,那債權人越多這個問題就越嚴重。這個鉗制問題已經成為債務重組的瓶頸,各國也都在尋求解決方法,希望能擺脫這一困境。
債務重組對企業走出財務困境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雖然我國這一方面取得了一些進步,仍然有很多不理想的地方。所以,既然我們知道了它存在的問題,下一步更應該探索有效的、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法,這也是我們今后努力的重點。
[1]張曉琴.中小企業債務重組問題研究[J].東方企業文化,2013.6.
[2]趙鑫,張倩.淺析我國企業債務重組存在的問題及解決途徑[J].勞動保障世界,2013.7.
[3]胡麗玲.法庭外債務重組的優勢與困境[J].學術論壇,2016.14.
呂艷梅(1992-),女,漢族,河南濟源人,太原科技大學,法律碩士(法學)在讀。
F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