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真真
遼寧大學,遼寧 沈陽 110136
淺談英漢數字文化差異
王真真*
遼寧大學,遼寧 沈陽 110136
語言與文化之間有密切的聯系,在歷史發展中共同演變。文明的昌盛,書寫的發展以及人類交際的夸大無不證實二者之間相互依賴的關系。在跨文化交際的過程中,人們不僅要學會有效的運用語言,而且應該充分了解語言背后的文化,尤其是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容易的與人交流而不會產生太多誤解分歧。數字視為一種特殊的語言符號,在”地球村”扮演著重要角色。因此,我們有義務了解更多的有關數字的文化差異來適應不斷發展的社會。有些數字之所以如此流行受到人們的青睞,是因為它們是好運的象征,而有些數字則會給人們帶來壞運氣。由于東西方文化差異,這就賦予數字不同的文化內涵。為了減少交際中的誤解,本文從英漢數字文化差異在不同文化上的表現以及造成此種差異的原因入手來研究英漢數字文化差異,進而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
數字;文化;文化差異
文化的定義。廣義上的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整個生活方式,包括語言,觀念,數字,信仰,風俗習慣等,文化反應了人們的生活方式;狹義上文化指地方性的或具體性的實踐活動,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等。語言與文化密切相關。數字作為語言的一部分,在文化差異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
語言與文化密切相關,人們生活在不同的社會文化環境中,在跨文化交際中不僅要自身的語言與文化,更要了解對方的語言與文化,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交流。因此,我們更有必要來了解數字在文化差異上的表現來適應不斷發展的社會。數字作為一種語言符號,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由于英漢文化的相似性,人們難免會在英漢數字使用上持有相同觀點。然而并非如此,因為中西方國家在自然環境,社會系統,習俗,宗教信仰,思維方式都是不同的。
(一)同一數字在英漢中寓意不同
由于文化差異,數字3,6,7在英漢使用上賦有不同寓意。
在傳統的中國文化中,有很多含有“3”的俗語。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三思而后行”,“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等。而在西方國家,“3”被認為是幸運數字,如:世界是由3部分組成:地球,大海,藍天;自然界有動物,植物,礦物質三部分;人類有肉體,精神和靈魂。在西方,“3”被看作整體的象征,幸運的象征。總而言之,“3”主要用于中國的習語,而在西方國家則反映他們是如何看待世界的。
數字”6”在中國視為幸運數字,因為它的發音似”Liu”,意味著一切順利,如:六六大順。當選擇電話號碼時,人們喜歡選帶有”6”的號碼;人們還喜歡選帶有”6”的日期作為結婚日子,因為他們認為“6”會給他們帶來好運。然而西方國家,”6’并沒有這么盛行,他們視其為邪惡數字,如:at sixes and sevens(亂七八糟);hit someone for six or knock someone six;six to one;”6”來源sex(性)。
數字”7”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不被接受的,相對來說,人們更喜歡偶數。當送朋友禮物時,人們會避開帶有“7”的日期;人們總是會避開選帶有“7”的日期作為結婚的日子,因為傳說牛郎織女彼此相愛,但很不幸的是他們只有在每年的7月7日才可相見,因此數字“7”代表消極意義。然而在西方國家,”7”是一個神圣的數字,基督教認為世界萬物是在7天內創造出來的,人類有7種美德,7宗罪,還有一些含有“7”的習語,如:keep a thing seven years and you will find a use for it(東西保存時間長,終會派上用場);to be in the seventh heaven(極其快樂)。
(二)英語數字在漢語中的零對應
一些英語數字在漢語中是沒有對應的,如:four leaf(幸運草);four-letter words(下流詞);five-and-dime(廉價物品商店);the fifth wheel(累贅);eleventh hour(最后時刻);five-dollar words(復雜的字眼);美國俚語”twenty-three”(離開);twenty/twenty(眼力正常的)。
引起數字文化差異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歷史起源,宗教信仰,文化傾向,民族特色等。
(一)不同歷史起源和宗教信仰
首先,歷史起源和宗教信仰的不同引起了文化差異。講英語的國家與其他歐洲國家有很多相似性。他們主要信奉基督教,因此一些習語常帶有宗教色彩。然而,中國博大精深,有悠久的歷史文化,而且深受孔子文化影響。盡管有些習語有很大相似性,但他們都擁有自己的文化特色。
(二)不同文化傾向和民族特色
不同文化傾向造成了不同民族特色,中國文化特別強調人集體主義,而西方國家則注重個人主義。由于不同民族特色,人們在使用數字上也不同,如:在中國人們會說”thank you very much”,然而西方國家的人們則說”thanks a million”。
隨著社會的發展,英漢數字文化差異在某些方面越來越重要了。
(一)數字和禁忌語
在中國,人們對數字比較迷信,如:4,7,11,13,人們不會選擇這些數字作為結婚的日期或者是車牌號。在西方,人們討厭數字”13”,因此在西方的公寓或賓館,人們很難找到13層。另外,他們討厭星期五,因為耶穌是在星期五被害的。此外,人們對奇偶數的熱衷程度也不同。中國人相對更喜歡偶數,他們認為偶數會給他們帶來好運,比如,數字”8”代表了”發”,是幸運吉利的象征;當人們問起年齡時,人們往往避免說73,84,因為孔子死的時候73歲,孟子死的時候是84歲。恰恰相反,西方國家喜歡奇數,他們把奇數作為幸運數字的象征。
(二)數字和社會習俗
一些數字和文字表達的寓意變得越來越模糊了。在中國,車牌號越小代表車主名譽越高。在西方國家也這樣,如:”Four Hundred”代表上層階級和貴族的名譽。當人們從一種語言翻譯到另一種語言時,為了形神兼備,我們往往會借助目標語,可是一些數字的表達正在慢慢消逝,如:”The person is 二百五”,二百五的意思在現代漢語字典中是”愚蠢的人”的意思,而這個解釋跟數字二百五沒有一點聯系。因此,對于西方人來說學習漢語是非常難的。
隨著全球化的發展,數字在人們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為了減少交際中的誤解和分歧。人們應該更了解文化差異,更關注數字文化差異的使用,只有這樣,人們才可以更輕松的與他人交流,在跨文化交際中有能力理解其他文化。
[1]明安云.英漢數字的文化差異[J].湖北大學學社,2002.
[2]康德跟.跨文化交際學[M].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08.
王真真(1992-),女,漢族,山東聊城人,遼寧大學,英語語言文學專業研究生。
H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