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杰
遼寧大學文學院,遼寧 沈陽 110000
論黃宗羲詩學觀念中的揚宋傾向
徐文杰*
遼寧大學文學院,遼寧 沈陽 110000
黃宗羲是清代重要的思想家,也是有影響力的文學家,與王夫之、顧炎武并稱“清初三大家”。在清初宗唐成風的詩壇中,黃宗羲獨以硬語寫哀情,勇于發出新聲,提出了有品藻而無折衷的詩學觀念,并有意張揚宋詩風格,肯定了宋詩的藝術價值,大大提高了宋詩在清代詩壇的地位。而其對宋詩的肯定與他的自身經歷和其哲學思想是分不開的。
包容精神;揚宋;遺民詩人
在清代詩壇上,宋詩派得到了極大地發展,這與黃宗羲在早期的倡導是分不開的,他批評“詩必盛唐”之說,認為“宋、元各有優長”,大力肯定以黃庭堅為主的宋詩的價值。經歷了家國之痛的黃宗羲還非常贊揚宋末遺民詩人,稱贊他們抒寫真情之作,并發出“史亡而后詩作”之聲。
宋詩自歐陽修起,經蘇軾、黃庭堅而臻于極盛。與唐詩的浩然雄渾氣象不同,宋詩趨于散文化,議論化,以平淡為美,貼近日常生活。“唐詩多以豐神情韻擅長,宋詩多以筋骨思理見勝”,“本朝人尚理,唐人尚意興”。宋詩承唐詩而出,在唐詩這座高山的陰影下意圖另辟蹊徑,并且最終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下自成一家,形成了一種與唐詩不同的詩歌風格,這確實也是一種成功。黃宗羲充分肯定了宋詩的價值,并在自己的理論與創作中發揚宋詩風格。
黃宗羲批判宗唐者肯定宋詩主要是從“性情”入手,“性情”論是他詩論的一個最為最要的部分。他說:“詩之為道,從性情而出。性情之中,海涵地負,古人不能盡其變化,學者無從窺其隅轍。”這就為其肯定宋詩打下了本原的基調。他認為宋詩既繼承唐詩,又有所創新,最終能夠自成一家,這就使它能夠與唐詩并立,值得后人學習。而明代以來的宗唐者,盡棄宋元詩家,就是因為沒有看到宋元詩自有其真性情;天下人皆宗盛唐,正是由于失去了詩人的性情,而迷惑于聲調俗套。
南宋嚴羽批評宋詩“以文字為詩,以才學為詩,以議論為詩。”而這正顯黃宗羲學者之色。黃宗羲學識廣博,著述宏富,在哲學,經學,文學,史學等方面都有建樹,著有《明儒學案》、《明夷待訪錄》、《南雷文定》、《南雷詩歷》、《南雷文案》等。他強調,“蓋多讀書則詩不期工而自工,若學詩以求其工則必不可得。讀經史百家則雖不見一詩而詩在其中,若只從大家之詩,章參句煉而不通經史百家,終于僻固而狹陋耳。”他要求作者要融會經史和諸子百家雜說,貫通古今,任何偏執一家之勝的說法都要受到他的貶斥。
《宋詩鈔》的選編是清代宋詩派發展的一個重要標志,由呂留良、吳之振等選編,根據《宋詩鈔凡例》,黃宗羲也曾參與過編選,并且他與呂留良等宋詩派詩人都是好友,許多宋詩派詩人都曾受業于他。自己偏好宋詩,并且影響身邊的學生好友,說黃宗羲是清代宋詩派的開拓者似乎并不為過。
黃宗羲推崇宋詩絕不僅僅是為了使得宋詩在詩壇上能與唐詩相抗衡,而是從藝術價值上肯定宋詩的風格,他說:“宋之長鋪廣引,盤折生語,有若天設,號為豫章宗派者,皆原于少陵。”“豫章宗派之為唐,浸淫于少陵,以極盛唐之變,雖有功力深淺之不同,而概以宋詩抹殺之可乎?”清初,錢謙益轉益多師、唐宋兼宗,開清代宗宋先河,沖破了“詩必盛唐”的藩籬,這對黃宗羲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比之錢謙益,黃宗羲對宋詩本身的藝術價值更加肯定,為宋詩風格的發揚貢獻也更大。
就黃宗羲自己的詩歌創作來說,其詩法主要從黃山谷一路來,即其所謂“吾家詩祖黃魯直”。黃庭堅詩的內容以書寫人生感慨為主,藝術上追求生新瘦硬的風格,對唐詩而言,是生新程度最高的,典型的體現了宋詩的藝術風格。黃宗羲在其《姜山啟彭山詩稿序》中稱贊黃庭堅學杜:“少陵體則黃雙井專尚之,流而為豫章詩派,乃宋詩之淵藪,號為獨盛。”正其所謂“善學唐者惟宋”。
張仲謀在其《論黃宗羲的詩歌創作》一文中將黃宗羲詩歌藝術特色概括為以下幾點:一、下字重拙,如《飲酒》“歸來省舊業,狠茅覆芒糯”;二、造語生新,如《至中村訪鄭君接》“夕陽鳥矍鑠,亂石水躊躇”;三、取境荒寒,如《別眾香》“大雪封山城寂寞,老僧刺血字模糊”;四、句法坳折,如《次徐立齋先生見贈》“雖章句細微,而無言不酬”;五、以俗為雅,如《三疊泉》“屏風疊中一叫路”。這與黃庭堅的詩歌風格比較相似,而黃庭堅“無一字無來處”的理論主張也與黃宗羲注重學問的主張不謀而合。
黃宗羲詩句法坳折,用字樸拙,多用白描手法,平鋪直敘,將自己的經歷和性情緩緩道來。其命途多舛的人生經歷與其自身的俠氣相結合,造就了他詩歌中的蒼硬風骨。如其著名的《山居雜詠》:
鋒鏑牢囚取決過,依然不廢我弦歌。死猶未肯輸心去,貧亦豈能奈我何!
廿兩棉花裝破被,三根松木煮空鍋。一冬也是堂堂地,豈信人間勝著多。
棉花、破被、松木,空鍋等都是生活中的常見事物,而全詩一氣呵成,只憑借自己的一腔熱血與平實的語言就把自己的高潔之志表達的淋漓盡致,成為不畏強暴,貧賤不移的述志名詩。
黃宗羲在其《青藤歌》中直言不諱的抨擊學唐的七子、五子之流,而對徐渭獨立的人格特征有贊賞之意,與反對七子的公安派看法相近。在清初詩壇的環境下,黃宗羲能夠明確的為宋詩辯護,并且是站在承認宋詩的藝術價值的角度,高呼性情,這是一種開創精神,具有發凡起例的作用。
總體來說,黃宗羲以“性情”為主要論調提倡宋詩,主張破除“家數”,反對以時代為界限的爭訟唐宋,反對擬古宗唐。他以對詩歌本質的深刻見解和宋詩化的創作特征,開浙派宗宋之風,對詩壇產生了深遠影響。黃宗羲是清初集大成的思想家,他以他具有博大包容精神的哲學思想來要求文學的轉益多師,對遺產的兼收并蓄,其詩歌理論確實值得我們后人肯定和借鑒。
[1]黃宗羲.黃宗羲文集[M].北京:中華書局,2009.
[2]齊志平.唐宋詩之爭概論[M].湖南:岳麓書社,1984.
[3]嚴迪昌.淸詩史[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1.
徐文杰(1992-),女,山東淄博人,遼寧大學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明清詩詞研究。
I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