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彤
山西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0
中國漸進式延遲退休的問題研究
張 彤*
山西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0
近年來我國老年人口數量不斷增加、老齡化壓力逐漸增大,養老保險基金給付壓力也不斷加重,人口老齡化現象日益嚴峻,為此,社會學家及相關政府部門提出了“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的方案。本文為促進男女退休年齡的協調一致、完善配套措施、多措并舉、平衡可持續地推進制度實施等相應措施進行一定的可行性研究。
“漸進式”延遲退休;人口老齡化;延遲退休年齡;養老保險基金
近年來,在老齡化日益嚴重及養老保險收支差距日益縮小的背景下,我國的社會養老金財政支付壓力加大,傳統管理模式面臨挑戰,延遲退休年齡已是必然趨勢。“漸進式”延遲退休政策的出臺也有它的必然性與可行性,具體表現為:
(一)我國推行“漸進式延遲退休”的必然性
1.我國老年人口不斷增多,老齡化壓力增大
國際通用標準顯示,如果一個國家六十歲以上的人口數量占全國人口總數的10%或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口占比達到7%則表示這個國家進入了人口老齡化社會。2000年11月底我國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六十歲以上的人口數量為1億3000萬,占全國總人口數的比重達10.2%,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口達9000萬人左右,占總人口數的7%,從國際規定的衡量標準看我國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從近五年的相關數據看,我國老齡化程度也呈不斷加深趨勢。
2.養老保險基金給付壓力不斷增大
老年人口的不斷增加給社會養老保險的給付帶來巨大壓力,延遲退休可以有效彌補我國養老金缺口。由于養老保險的轉制,養老保險需支付巨大的轉制成本,養老保險基金壓力巨大,加之我國養老金繳納的數額是根據數十年前人口平均壽命確定的,人口壽命的延長使基金支付年限延長,與此同時繳納養老金的人口卻在不斷減少,這使得基金遠遠不能滿足基金支付的需要。
(二)我國推行“漸進式延遲退休”的可行性
1.現行退休年齡低,人均預期壽命長
我國現行的退休年齡制度基本沿用50年代確定的政策方案,當時經濟發展水平低,人口基數小,人均預期壽命短(不到50歲)。隨著60多年的發展,我國具體國情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社會經濟飛速前進,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事業不斷發展,國民的生活質量提高,生命得到有效保障,預期壽命明顯變長,延遲退休年齡符合我國的具體國情。
2.養老金實現“并軌”
我國的養老金給付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是按照兩個不同的等級實行,即“雙軌制”。事業單位職工養老金由國家財政或本單位承擔,企業職工養老金則由企業與個人共同承擔,事業單位穩定而福利高,企業職工工作環境不穩定,收入相對較低,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會不公。隨著2015年國家對事業單位養老保險金的管理進行改革,機關事業單位采用與企業相同的養老金給付模式,“雙軌制”實現并軌,二者之間的不平等減少,為延遲退休年齡提供了公平的改革起點。
(一)建立健全延遲退休年齡的法律體系
在我國,“雙規制”和“一刀切”的傳統模式已經不適合具體國情的要求,“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的方案也才初步成型,舊的養老保障法律體系難以繼續發揮作用,新的法律尚不健全,急需完善,建立健全完善的延遲退休法律體系是我國國情的需要,也是我國進行延遲退休改革的必然要求。在“漸進式”延遲退休政策的推行過程中應在借鑒國外經驗的基礎上,注意考慮我國的具體實際,以保護我國退休職工的切身利益為原則,與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使改革的內容具有法律效益,建構完善的延遲退休法律體系,并建立保障相關群體利益安全的法律制度,為退休政策的有效實施保駕護航。
(二)“漸進式”改革中彈性執行
延遲退休政策的核心原則就是扎實穩定、漸進推行,這就要求我國在實行延遲退休年齡的具體過程中注意顧及民眾的心理接收能力循序漸進,并且充分結合我國人均壽命普遍延長健康狀況普通提高的具體國情進行彈性調節,考慮民眾的接受能力,穩定前進,平均每年延長四五個月,用二十年左右的時間完成過渡發展。例如,對達到領取養老金而選擇繼續工作的給予一定的獎勵,同時減少提前退休者的養老金;制定階段計劃,在保證每一步落實到位的情況下推進發展;按照職業資格、專業職稱等實行差別退休;不同職業、不同工種區別對待,從事危險性大、影響身體健康工作的工作者可以依據具體情況彈性選擇退休時間,而危險系數低、工作量小、對社會影響大的職位可以適當強制延遲退休年齡。
(三)促進男女退休年齡的協調一致
促進男女退休年齡保持協調一致是我國實施延遲退休的重要環節,是老齡化國情的必然要求,也是保證男女平等,提高女性價值,促進社會平等和諧的有效措施。在改革過程中男女退休年齡大多保持一致。我國女性的退休年齡一般比男性退休年齡低五至十歲,而女性的預期壽命卻普遍高于男性。過早地退休使女性勞動者進入“退而不休”的境地,在事業上難以取得長遠發展,從而導致女性所能領取的養老退休金低于男性,阻礙女性政治、經濟、生活等方面的發展,對我國的勞動力市場也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在人口老齡化的大背景下,延遲退休年齡可以有效地緩減人口壓力,保證穩定發展,對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有顯著作用。其實,退休“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最終的目的就是要讓老百姓受益。關鍵在于抓住問題本質,從根源上解決這一問題。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是長久之計,我國的“漸進式”延遲退休政策尚在起步階段,但只要政府立足國情,借鑒國外先進經驗,不斷完善養老保險法律制度,必定能找到有效解決養老問題的有效途徑。
[1]潘求滿.中國養老模式問題探討[J].理論觀察,2007(3):86-87.
[2]馮錦彩.我國延遲退休政策的利弊分析及政策建議[J].現代商業,2015:280-281.
[3]陳碩.漸進式延遲退休將如何調整退休年齡?[J].勞動保障世界,2014:29-30.
[4]國家統計局.http://www.stats.gov.cn,2016-05-20.
[6]周輝.我國延遲退休年齡限制因素分析與建議[J].學術交流,2011(2):136-140.
[7]劉秀秀.美國、瑞典、新加坡的養老保險制度比較及對我國的啟示[J].商業經濟,2013(8):28-29.
張彤(1994-),男,漢族,山西運城人,山西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住房制度。
F249.2;C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