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磊杰
1.山西省臨汾市隰縣第四中學,山西 隰縣 041300;2.山西師范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山西 臨汾 041000
淺析提升思想品德課教學實效性的策略
張磊杰1,2*
1.山西省臨汾市隰縣第四中學,山西 隰縣 041300;2.山西師范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山西 臨汾 041000
中學生思想教育的主要陣地在學校,直接承擔這一教育任務的就是思想品德課程。社會中的負面思想意識對中學生的思想產生了極大沖擊,這無疑對思想品德課教學也產生嚴重影響,對思想品德教師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探討如何提升思想品德課教學的實效性,不斷提高中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使其成為一名合格的社會公民就顯得非常重要。
思想品德;實效性;課堂教學
當今社會正處于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伴隨著社會改革進程的不斷深化,人們的價值觀念日趨多元化。但是,在這些多元化的價值觀念中也充斥著與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相背離的思想,這些錯誤的思想觀念在很大程度上沖擊著人們已形成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中學生作為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通過接觸廣泛而迅速傳播的網絡媒介,受到這種負面消極思想的影響則更為劇烈。這些社會現象的產生與演變,無疑對思想品德課教學產生嚴重影響,對思想品德教師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升思想品德課教學的實效性,不斷提高中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使其成為一名合格的社會公民就顯得尤為迫切。
思想品德課教學實效性是指,思想品德教師在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并且結合學生的心理、行為和已有的學習認知水平而開展相關教育教學活動后,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所能達到的真實有效的程度。衡量思想品德課教學實效性的標準主要從三個方面來考慮:有效果、高效率、高效益。有效果就是指,教學活動所產生的結果與既定教學目標在很大程度上相契合,即為課程教學有效果;高效率強調教學投入與產出的比例關系;高效益突出強調,經過教學活動后,既定的教育價值目標的實現。有效果、高效率、高效益是判斷思想品德課教學是否具有實效性的重要依據。
第一,從思想品德課的基本性質來看,思想品德課程是以初中階段學生所面對的學習、生活為出發點,以培養和提高中學生的思想品德水平為落腳點的綜合性課程。思想品德課程之所以區別于其他課程是在于其具有思想性、實踐性、人文性、綜合性的學科特征。思想品德課程與其他課程相比較,既具有比較寬泛的學科背景,同時具有明顯的德育功能。
第二,思想品德課程實施的目的在現實中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全面提高中學生的思想政治認知水平,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狀況,正確處理學習生活中所遇到的一般的政治生活問題,促進其健康成長;二是有效提升中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能夠做到知行合一,成為一個負責任的、合格的社會公民。所以,提升思想品德課教學實效性是思想品德課程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每位思想品德教師不懈追求的方向和努力實現的目標。
第三,在思想品德教學實踐中,思想品德課的德育缺乏實效主要表現在針對性、時效性、豐富性三方面的缺失,進而嚴重影響了思想品德課教學的實效性。缺乏針對性是指,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教師不能依據教育對象即學生的身體心理發展特點來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不能運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手段、教學方法來促進教學目標的順利達成,造成了課堂教學的低效,教學實效性更是無從談起。缺乏時效性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主要表現在,課堂教學所用的案例、信息過于陳舊,脫離于當前學生生活的實際狀況,難以引起學生的感想和共鳴,進而影響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缺乏豐富性,部分教師對多媒體的使用流于形式,沒有發揮其真正的作用,課堂形式仍然拘泥于傳統,很少通過圖片、音頻、視頻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形式單調,課堂氣氛乏味枯燥。正是由于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缺乏針對性、時效性、豐富性,導致學生學習興趣衰減,教學目標難以達成,提高思想品德課教學的實效性迫在眉睫。
首先,教師要提高認識,認真學習并且貫徹落實新課程標準理念,明確思想品德課程性質與教學宗旨。明晰學情,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階段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行為狀況和已有的知識儲備,備學情,備教材,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合理的教學手段促進課堂教學的高效率。明確教學目標,以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為主線,著重突出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達成,科學安排教學內容,合理運用教學手段,努力提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其次,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本,重視學生的個性化差異,提倡課堂教學民主化。教師要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個性特點和真實需求。在課堂教學中結合身邊發生的時事政治、社會熱點議題,在課堂中開展積極主動,形式多樣的討論探究學習,做到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主動去探究學習,切實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滿足學生成長、成才需求。
再次,在日常教學中,倡導民主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鼓勵采取開放式體驗教學。開放式體驗教學表現為:教學方法開放、教學內容開放、教學過程開放。在開放式體驗教學中,教師要營造民主和諧、教學相長的教學氛圍,激勵學生把握體驗的機會,進行熱烈而有效的交流,充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觀點,讓學生切身感受到自主學習探究的樂趣,從而有效提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最后,完善相關的評價機制,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以往的評價模式過多的強調教師的量化考核評價,這種評價模式與開放式的體驗教學并不吻合。因此,學生根據自身在課堂學習中的收獲進行有效的自我評價顯得更為重要。學生可以通過多樣化的自主探究學習,進行自我評價;可以通過小組合作探究,進行組內同學互評;也可以通過小組間展示交流,進行小組間的互評,等等。通過這些行之有效的新型評價模式,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小組、主題課堂的學習興趣,進而提升思想品德課教學的實效性。
[1]孫亞玲.課堂教學有效性標準研究[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7.
[2]萬美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發展研究[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
[3]譚吉華,唐順利.中學思想政治課有效性的衡量標準初探[J].當代教育論壇,2012(05).
張磊杰(1989-),男,漢族,山西沁水人,工作單位:山西省臨汾市隰縣第四中學,讀研單位:山西師范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學科教學(思政)專業。
G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