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靖韜
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陜西 西安 710300
高職院校開展實用性職業體育教學模式研究
譚靖韜
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陜西 西安 710300
高職院校不僅是培養社會職業技術人才的前沿陣地,同時也是構成國家體育文教事業的重要元素,高職院校每年為社會輸送大量的人才,但面對越來越激烈的社會競爭,以往過于注重理論知識的教育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社會需求,尤其對于職業體育教學而言,必須根據實踐活動,開展實用性職業體育教學活動,才能滿足社會發展需要。基于此,本文對高職院校開展實用性職業體育教學模式進行研究,意在通過此研究找到高職院校培養優秀人才的關鍵所在。
高職院校;實用性;職業體育
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活動,同屬于國家高校體育教育事業的組成部分,承擔著為國家輸出職業化人才的責任。高職教育相比較普通本科大學而言,實用性、專業性與定向性更強,因此,高職院校的體育教育活動,不僅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體質,更要具有實用性。這就需要在培養的過程中必須結合學生的專業及未來從事的社會建設領域,來提高體育教學活動的專業性,讓學生在校園內就建立一種相對健全的職業體育思維,保證學生將來進入社會后依然可以保持積極向上,帶有明顯實用性與規律性特點的體育鍛煉活動。
二十一世紀的教育體系是素質教育為核心,高職院校開展的體育教學活動不僅僅是理論教學,或簡單運動項目的疊加,而是以提高學生素質為根本,同時推動學生職業教育,最終實現高職院校體育教育的健康屬性與職業屬性。實用性職業體育教育是在傳統體育教學活動的基礎之上,結合學生的專業、職業特性,為學生提供更加實用、職業化的體育教育,整個教育過程應該注重教學活動的實用性[1]。
我國高職院校是國家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元素,高職院校的發展為實用性職業體育教育提供了發展空間,2011年教育部明確了職業教育的定位,即它是培養具有極強專業性、服務性、管理性以及實踐性技術人才的教學機構,但是高職院校教育必須加強與社會活動的切合性,這樣才能保證所培養的學生具有較高的發展空間,同時具有競爭力。因此,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活動既不能“閉門造車”,也不能如同“井底之蛙”,應該注重通過職業體育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競爭力、忍耐力與堅強的意志,保證學生在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時不會表現出迷茫、不知所措的心理狀態,這就要求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活動應該根據不同學生特性制定,同時努力提高體育教學與實際工作活動之間的銜接性。
高職院校同時具有高等教育與職業教育的特性,但又同二者有著非常明顯的區別,從體育教學活動來看,三者之間的共性都在于培養學生優秀體質、健康體魄與堅強意志,從而幫助學生培養健康體魄。但目前許多高職院校仍然使用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甚至使用初中、高中時期的體育教學方法,無論從教學內容上,還是教學方法上來看,都無法滿足現代學生的需求。此外,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過于刻板,學生參加體育教學活動的隨意性強,甚至大多數學生認為沒有必要設立體育課程,取而代之的是自由活動,且傳統高職院校體育教學過于注重理論講授,這與高職院校培養實用性人才的初衷背道而馳。要想真正讓學生有一個強健的體魄,具備與自身職業相匹配的體育技能,高職院校就必須調整體育教學模式[2]。
實用性職業體育教學模式是未來職業院校體育教學課程的必然選擇,如何開展極具實用性職業體育教學模式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設立實用性體育課程體系。高職院校可以根據教育部人才發展要求,建立健康體育教育與職業體育教育兩大模塊,二者分別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根據不同學生的職業需求將其分入不同的體育課程體系,但培養的過程中不能孤立二者,教學過程應該以理論為基礎,以實踐活動的進行為主要手段[3]。
第二,建立實用性教學模塊。針對不同的學生未來職業走向,制定相應的職業體育活動,如針對會計、文秘、行政助理等職業,應該預防學生將來容易產生頸椎病、心腦血管、腰部疾病以及心理疾病,因此,應該教授頸椎、腰椎、下肢運動操,或開設瑜伽、健身健美課程;針對營銷、導游類職業,應該預防學生將來容易因行走距離相對較長,而產生下肢或膝蓋損傷、心腦血管疾病,因此,應該教授鍛煉腿部力量、耐力訓練以及體操訓練等。可以根據學生所學專業,將學生將來可能從事的勞動活動進行分類,如靜坐類、流動類、站姿類,根據不同類別學生的特點,制定實用性、針對性的職業體育教學活動。
第三,綜合改革。高職院校實用性職業體育教學活動應該進行綜合性改革,首先,改變管理層次思想,改變學生、教師、學校負責人、領導對傳統體育教學的偏見與不重視,明確高職院校的辦學宗旨,體育教學活動應該重視實用性、專業性與職業性。其次,明確實用性職業體育教學活動的要求與目標,既要保證學生運動技能的掌握,又要關注學生身體素質的成長。應該制定適合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教學模式,并將實用性職業體育活動項目的完成度與掌握度列為學生考核、教師考評的主要標準,并進行適當獎懲。最后,拓展體育運動活動。實用性職業體育教學活動必須注重實用性,根據不同學生的職業要求與專業特點,應該開設學生職業所需求的體育課程,如健身、力量訓練、腿部肌肉訓練、體質訓練以及心理素質等多個方面,同時在訓練的過程中培養學生集體主義觀念與團隊協作力。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作為培養國家專業性人才的基礎,院校內的課程體系必須具有極強的實用性與職業性,體育教學作為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高職院校而言更應該保證其職業性與實用性,才能滿足國家發展需要。
[1]崔俊杰,曲麗萍.高職院校開展職業實用性體育教學的探索——基于江蘇省部分高職院校的調查[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01:81-83+92.
[2]劉宏,魏亮.高職院校實用性體育教學改革促進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探究[J].運動,2015,23:127-128.
[3]仉宏.構建高職院校職業實用性體育教學新模式[J].遼寧高職學報,2014,08:26-27.
G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