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慧敏
鄭州輕工業學院易斯頓美術學院,河南 鄭州 410000
圖式理論在聽力教學課堂中的應用
華慧敏*
鄭州輕工業學院易斯頓美術學院,河南 鄭州 410000
作為英語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聽力逐漸得到了學習者的重視,尤其是四級改革以后,但是學生缺乏提高英語學習的方法,因此他們的聽力水平并沒有得到很大的提高。根據目前聽力教學及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本研究以圖式理論為指導,研究了圖式理論在聽力教學中的影響。
聽力理解;背景知識;圖式理論
克拉申(1998)指出學習者花費他們絕大部分的時間在聽力交流上。門德爾森(1995)最近指出在語言習得和研究上對于聽力能力的研究有所增加。聽力作為英語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逐漸得到學習者的重視,各種考試,包括四六級、雅思無不把聽力作為考核的一個重要部分。而對于學生來說,聽力卻是他們最薄弱的環節。而對于聽力教學來說,大多還是保持著傳統的授課方式,播放錄音,核對答案,講解單詞和句型,這種教學方法并不利于學生的聽力成績的提高。
近些年來,圖式理論(Schema Theory)引起了英語教師和語言學家的廣泛關注,并應用在了閱讀、聽力、跨文化交際等方面的研究當中,并取得了很多的成績,本研究以圖式理論為基礎,研究了圖式理論在聽力教學應如何應用以及它的效果。
圖式(Schema)屬于認知語言學的范疇,柏拉圖(Plato)創造了這個詞,哲學家康德(Kant)提出了認知圖式的概念。法國著名心理學家弗雷德里克·巴特利特(Frederic Bartlett)在30年代初在他的著作《記憶》(Remembering)中使用圖式(schema)來表達大腦對于過去經歷的積極有效的組合。對于這一概念,語言學家共同的理解為學習者過往經歷和知識在大腦中的儲存方式,是大腦對于儲存在大腦中背景知識的積極組織。而學習者在接受新知識的時候會聯系自己儲存在大腦中的背景知識,一旦背景知識被激活就會有利于學習者對于新知識的理解,而學習過程中的緊張情緒也會消除。
詹姆斯(James)于1892年把圖式分類為語言圖式和內容圖式
(一)語言圖式
在聽力教學中,語言圖式可定義為聽者所掌握的語言方面的背景知識,如語法、句子結構、語音、單詞等。詞匯是語言的基本組成部分。想象一下一個聽者在聽材料的時候,里面都是新單詞,他肯定會喪失信心,更不用說理解這則材料了。看下面這則新聞:
“If the world closed the gender gap in workplace participation,global[Gross Domestic Product]would increase by 28 trillion dollars by 2025.That's about 1/4 of the world's current GDP,and almost 1/2 of the world's current debt,”said U.S.Ambassador-at-Large for Global Women's Issues Catherine Russell in a recent talk.這是一則關于性別平等的話題。里面有很多單詞是聽者不熟悉的。要理解這段新聞需要聽者的詞匯量在4000以上。
同時,句子結構也是聽者需要具備的圖式。如以下的句子:
You’ve got choices of first and second class,and there’s a buffet car,though refreshments are included in the cost of the first class ticket.在這個句子當中主語和賓語對換,對于聽者來說,要理解就很困難。
(二)內容圖式
儲存在人們大腦中的對于世界的認知和常識即為內容圖式,在英文的文章和對話中,有很多的場景、自然災害、風俗習慣、歷史事件等,對于聽者來說,如果沒有相關的圖式就會對理解造成困難。看下面關于美國颶風的報道:
Environmental scientists from the Stanford School of Engineering and Applied Sciences predict that by 2045,Currently,the US Geological Survey and the Forest Service have recorded that since 2000,the acreage burned by wildfires in the United States has tripled from 2.2 million to 6.4 million annually,meaning that much more of the US will be up in flames in the near future.
要聽懂和理解以上的這則新聞,聽者應具備以下圖式:森林火災作為一種常見的自然災害,它的破壞力極強。美國是一個森林火災常發的國家。因為森林火災美國每年都會損失上億美元。
無論是語言圖示還是內容圖式,對聽者理解聽力文章都是非常重要的。而如果學習者缺乏與新知識相關的圖式,聽力就會受阻。因此,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如果能及時調整授課方法,從傳統的詞句教學轉變到“語篇”的教學上,將會大大促進學生的理解。
在聽力教學的過程中,有聽前、聽中和聽后三個環節,在這三個環節中,如果老師能有意識的幫助學生建立相關的圖式對于學生理解聽力材料是至關重要的。
(三)聽前準備階段
聽前準備階段主要是背景知識的介紹,這是為了激發學生大腦里已有的圖式,熟悉話題從而在聽的過程中有據可依。另外,可以讓學生就要聽的話題進行分組討論。很多語言學家在之前的研究當中發現聽者如果缺乏與聽力材料相關的背景知識,他們在理解材料上會產生很大的問題,尤其是聽力材料是關于國外文化或者和他們的生活毫不相關的內容。如果遇到這種情況,就需要老師在授課前講解一些相關的知識。同時老師也應該鼓勵學生在課前去擴大自己的閱讀面以建立相關的圖式。例如,在《應用型大學英語聽力教程》第四冊第四單元中有一篇材料關于Complicated Relationships——邁克爾杰克遜對于父親又愛又恨的情感。在學習這則聽力材料以前,我讓學生準備了邁克爾杰克遜的一些歌曲和關于他的生平介紹。在授課過程中,聽材料之前,我介紹了邁克爾的成長經歷,以及他和自己父母以及子女的關系,在講解的過程中,不時的和學生進行一些互動,如讓學生模仿邁克爾的舞蹈,唱邁克爾的歌曲等,通過這些介紹和相關視頻的觀看,課堂氣氛很活躍,學生也消除了聽前的焦慮感。而且對要聽到的聽力材料有一個預知。
(四)聽時理解活動
聽時活動是聽力理解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可引導學生根據錄音中的附加信息如語調、語氣和上下文對沒聽懂的內容進行合理的猜測。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總結對話場景以及短文文體關鍵詞
在聽長對話的時候,不同的聽力材料都會有一些場景出現,如rent an apartment,office,school,interview 等,這些場景都會有一些經常出現的單詞,對于單詞的總結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語言圖示,例如rent an apartment(租房)經常出現的詞匯分為聚居地點、室內家具、室內設施、日常用品、家紡工藝等幾個方面,經常有意識地總結這些場景詞匯對于聽學生理解聽力材料是非常有幫助的。短文的聽力現在在各種考試中都非常常見,占的分值也很大,短文有科技類、經濟類、新聞類、娛樂體育類等等,如果在遇到某一類短文的時候老師能及時總結相關文體的詞匯,對于以后學生在遇到類似文體時會更容易理解。
2.聽力教學與語音教學同時進行
很多學生由于自己的發音不準確,導致文章理解受阻,正確的發音是提高信息反應速度和聽力理解的基礎。教師在聽力課授課的過程應該鼓勵學生多說多開口,同時附加一些糾正發音相關的練習,例如繞口令、詩句、演講模仿等等,都是既有趣又有效的方法。
(五)聽后活動
聽后教師應根據學生理解的情況進行積極的總結,找出學生的有效和不足之處,并幫助他們找到原因。根據圖式理論,一個人的知識儲備越多,對不同的社會風俗和文化背景越了解,頭腦中的信息框架就越能加速信息加工的過程,從而加快信息理解的進程。因此鼓勵學生課后擴大閱讀量刻不容緩。而老師也應該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找到優缺點,以便下次糾正。
綜上所述,教師在課堂教學應有意識的幫助學生激發和建立語言圖示和內容圖式。一方面背景知識的添加,另一方面注重學生語音、詞匯等語言知識的訓練。兩者相得益彰,缺一不可。
[1]Bartlett,Frederic Charles.Remembering:A Study in Experimental and Social Psychology.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1932.
[2]Krashen,Stephen D.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New York:Pergamonon Press,1998.
[3]Mendelsohn,Daniel Adam.Applying learning strategies in the second/foreign language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lesson.San Diego:Dominie Press,1995.
[4]Rost,Michael.Listening in Language Learning.New York:Longman,1990.
[5]Rost,Michael.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listening.New York:Pearson,2002.
[6]Rumelhart,David E.‘Schemata:The Building Blocks of Cognition.’ in R.Spiro,B.Bruce,& W.Brewer,(eds.)Theoretical Issues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New Jersey:Lawrence Erlbaum,1980.
[7]李紅.圖式理論與大學英語聽力教學.山東大學碩士論文,2009.
[8]謝潔.圖式理論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的應用.中南大學碩士論文,2007.
[9]周相利.圖式理論在英語聽力教學中的應用.外語與外語教學,2002(10).
華慧敏(1982-),女,漢族,安徽桐城人,碩士,鄭州輕工業學院易斯頓美術學院,講師,主要從事外語教學和應用語言學研究。
H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