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武
(運城學院音樂系,山西 運城 044000)
兒童過早學習鋼琴的利弊分析
李英武
(運城學院音樂系,山西 運城 044000)
現在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擁有一技之長,多一些氣質。通過對學好鋼琴的前提條件、益處以及孩子過早學習鋼琴的影響三方面進行論述,目的是想讓家長在孩子學習鋼琴時,一定要實事求是、綜合考慮、正確對待。
前提條件;興趣愛好;利弊分析
鋼琴教學成功與否,一方面取決于教師的教學水平、一方面取決于家長的態度和努力,其次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否強烈。學習的積極性與能動性的強弱直接影響著鋼琴學習的效果。
(一)家長的支持和鼓勵
對于鋼琴的學習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有些家長因為看到別的孩子學鋼琴,就讓自己的孩子學鋼琴,時間長了,他們發現學鋼琴的開支比較大,由于經濟條件或者其它原因而放棄孩子對鋼琴的學習,這樣會給孩子心理上造成一定的傷害。還有些家長雖然不反對孩子學琴,認為孩子學習鋼琴只是培養他們的興趣愛好,能學多少算多少,學到什么程度都無所謂,從來不關心孩子的學習情況,這種對孩子學習漠不關心、任其自生自滅的態度是不足取的,所以家長們必須對孩子充滿愛心,充滿希望,有心理準備,能夠全力支持孩子學習鋼琴,只要孩子喜歡,那就有始有終。
(二)孩子的興趣
目前,很多孩子學琴并非出自自身的喜好,而是為了滿足家長的某種需求。對于家長和教師來說,最讓人擔心的不是孩子是否能“學會”,而是“愿不愿意學”的問題。愿意學是最主要的動力,如果孩子不是發自內心的需要去學習鋼琴,就無法保障學習的實際效果,其結果必然會導致學習進度的緩慢,甚至會導致學習的間斷或終止。所以教師和家長不能強迫孩子去學習,必須學會如何調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與能動性,讓其在良好的情境中愉快地學習鋼琴。
(三)教師的選擇
首先,指導教師的選擇至關重要。一般來說,教師的專業能力以音樂學院畢業的最強,其次是師范類音樂學院畢業的教師,最后是綜合大學音樂系畢業的教師。但是,現在各式各樣的培訓班任課教師的情況錯綜復雜,有些是聲樂專業,有些是其它器樂的學生,自身對鋼琴的掌握程度參差不齊,這樣無疑會給初學的琴童帶來一定的問題。如果你的老師并不專業,那么就可能會出現不良的手型、不良的彈奏方法等不可挽回的錯誤,但多年的習慣已經養成,想重新修改毛病基本是不可能了,最終可能會遺憾終生。
其次是教師的指導。鋼琴的學習本身就是技巧性比較強的活動,無論是復雜的演奏技巧、曲目的選擇、教學進度的合理安排等,都離不開教師的精心準備和指導,所以,教師的認真工作對孩子的學習非常關鍵。
最后是教師的耐心。四五歲的孩子在學琴過程中可謂是狀態百出,一會是“老師我想上廁所”、一會是“老師我累了”、一會是“老師我今天不想學”……他們總有無數的借口,總會出現無數的狀況,而且有的狀況是大人打破頭也不會想到的。
家長在為孩子選擇教師時最好是選擇有相關教學經驗的,如果教師沒有任何的教學經驗,又過于嚴厲,或者極其沒有耐心、非常情緒化,是絕對不適合教孩子的。
(一)促進智力開發
觸鍵過程能使十指指尖不斷得到刺激,加之對手指動作的準確訓練,對大腦細胞發育十分有益。不斷變化的觸鍵練習能使手指的觸感更加敏銳;聆聽彈奏的音響效果可以使聽覺更加靈敏;視譜彈奏可以增強視覺反應能力,腦、手、眼、耳腿、腳的協調運用以及各種技巧動作的訓練對兒童早期智力開發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
(二)培養良好習慣,陶冶性情
鋼琴音域寬廣、氣勢磅礴、富于色彩變化,表現力極強。大量事實表明,從小學習鋼琴的孩子可以開發智力、培養良好習慣、增長各方面知識、鍛煉意志。學習中所獲得的音樂修養可以為將來從事藝術事業的孩子以莫大的幫助,為今后在音樂各領域學習的孩子奠定較為堅實的基礎。
(三)擁有一技之長,增強自信心
所謂多一項技能就多一條出路,鋼琴的學習就能讓你擁有一技之長,以后不管在找工作應聘方面,還是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上,以及在以后的生活上都會有一定的好處。孩子覺得鋼琴學習的成就可以使自己贏得地位和尊嚴,認為多掌握了一門別人不會的技能,這樣可以在自己同伴較量中獲得一種優勝感,這種優勝感會使他們在同伴中能脫穎而出。并且,可以增強孩子的自信心,進而對學習鋼琴更加有信心。
(四)培養興趣愛好,促進學習積極性
鋼琴,作為一種高雅樂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眾所周知“學琴苦”,除了極少數對鋼琴天生有興趣的孩子外,絕大多數孩子對學琴沒有興趣或者不愿意去學是每個家長、教師都會遇到的問題。
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孩子學會聆聽音樂,給孩子講音樂家的故事或者觀看音樂家的視頻,教孩子視唱,教孩子合著節拍去舞蹈等等,充分發揮孩子的想象力。讓孩子去感受音樂、熱愛音樂,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的學習中去,而不是按照父母的“意愿”去被動地學習音樂,更不是被動地去應付父母。
(一)容易產生逆反心理,不利于長期學習
年齡較小的孩子,各方面發展不成熟,自制力、抗挫能力也相對差一些,不能長時間堅持鋼琴的學習。有些教師和家長對孩子學琴的要求是非常嚴格的,如果孩子達不到自己的要求標準就不讓孩子做其他的事情,久而久之,使孩子對鋼琴產生厭惡心理,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家長應該改變這樣的教育方式。家長應該明白孩子學琴的目的是為了陶冶情操、提高藝術修養、增加其人格魅力。因此家長要了解孩子的整體情況,然后因地制宜地制定針孩子的學習計劃。
(二)接受知識過慢,導致孩子失去自信
四五歲開始學琴的孩子,大腦的形象思維比較活躍,但邏輯思維尚未發展,他們在學習中主要以模仿為主。有些教師上課時,給學生演奏一遍,就讓孩子自己開始練習,年齡大點的學生接受知識的速度比年齡小的孩子要快一些,因而得到老師的贊揚與肯定。而對于年齡小的孩子來說,對課堂知識的接受能力相對弱一些,長期以來,導致孩子不自信。所以,正確的示范在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教師應根據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及實際情況,因材施教,用生動形象、淺顯易懂的語言與孩子進行交流,讓孩子真正掌握所學的知識,教學內容不宜過多、過快。
(三)合理安排練琴時間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孩子童年過得無憂無慮,但對孩子又抱有很高的期望,許些家長認為練琴的時間越長,效果就越好,取得的進步也越快。事實證明,不合理的練琴時間,一味的追求練琴時間的長短,而不管練琴的實際效果,其結果反而會適得其反,白白浪費時間。家長需要明白鋼琴的進步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要讓孩子每天堅持練習就行,但時間不宜過長,20—30分鐘即可,這樣孩子就不會有太大的壓力,只有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后才能循序漸進地增加練琴時間。
(四)對作品理解過淺,影響情感表達
教師上課時主要強調的是練琴的姿勢、指法、節奏等,下課后布置一些作業,要求孩子們能夠熟練演奏,年齡較小的孩子,學習演奏技巧就已經很不容易了,他們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姿勢、指法、節奏是否正確,樂譜能否完整的彈奏下來等方面,往往忽略了音樂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而情感恰恰是音樂的靈魂,缺少了情感的演奏,即使技巧再好、樂曲再流暢,也很難打動觀眾。因此,教師在上課時,要為學生講解相關作曲家的生活背景、創作風格以及如何表現樂曲中各種表情記號、力度記號,要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樂曲之中,每個人對作品的理解程度不同,所演奏出來的效果也會完全不同,要有自己的演奏特點。
現在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技之長,選擇學鋼琴的想法是正確的,但并不是越早越好,所以,最好是適齡兒童再開始學習鋼琴,那樣會事半功倍。迫使兒童過早學琴,不但不能開發智力,沒有學到知識,又束縛了孩子的天真活潑的天性,反而會損害孩子的身心健康,直接影響孩子想象力、創造力的發展。家長選擇孩子們學琴之前,就應要考慮好各方面的因素,實事求是、正確對待。■
[1] 但昭義.少兒鋼琴教學與輔導[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4.
[2] 華敏.兒童學習鋼琴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黃河之聲,1996,01.
[3] 喻琳涵.兒童鋼琴啟蒙學習中的動機問題研究[D].昆明:云南師范大學,2013.
[4] 冉璋嵬.試論兒童學習鋼琴的條件[J].科學咨詢,2015,12.
[5] 胡娜.兒童鋼琴啟蒙教學中的幾點體會[J].科技創新導報,2011,31.
李英武(1979-),男,山西運城人,運城學院音樂系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中國音樂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