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若晨
(河南大學藝術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1)
《點絳唇·賦登樓》的音樂分析
張若晨
(河南大學藝術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1)
我國在20世紀早期的音樂創作方面,首次開始嘗試著把中國古詩詞與近現代的音樂結合在一起,出現了許多有創新精神的作曲家,其中黃自創作的藝術歌曲《點絳唇·賦登樓》在當時獲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評。黃自的藝術歌曲在其音樂創作風格上和其文學內涵上都是中國藝術歌曲中的典范。黃自先生的藝術歌曲形成了其獨具特色的音樂風格,也是其創作的眾多音樂作品中最具有藝術價值的作品,從而成為了我們國家近代和現代藝術歌曲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分。這一藝術歌曲極具浪漫主義氣息,在音樂氣勢上也極為明亮和寬廣。在此,本文將從創作背景、歌詞意思、演唱處理等方面對《點絳唇·賦登樓》這一藝術歌曲進行深入的分析。
黃自;藝術歌曲;創作背景;演唱處理
藝術歌曲是因為浪漫主義音樂大師舒伯特作品而被大家所熟知,成為了一種獨立的音樂類型。藝術歌曲是由詩歌與音樂結合的一種音樂體裁,它結合了旋律和人聲兩個最具有感染力的音樂元素,使藝術歌曲具有較強的表現力和欣賞性,是十九世紀浪漫主義音樂一種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雖然藝術歌曲大多都比較短小但是在歌曲種類中最具藝術表現性,藝術歌曲的伴奏一般都采用鋼琴伴奏,鋼琴伴奏是藝術歌曲聲樂演唱中不可缺少的主要組成部分,演唱者和伴奏者的情緒是相互渲染烘托的。在細節方面能夠完美的融合,才能正確全面的理解藝術歌曲的本質,鋼琴的伴奏把詩中的形象變為音樂的形象,使人聲和鋼琴共同創造出富于情感的抒情形式。為增強藝術歌曲的渲染力和表現力,作曲家借助鋼琴的藝術表現力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采用豐富多樣的表現手法,來渲染歌曲的意境塑造出生動的音樂形象。鋼琴伴奏和旋律一起表達完整的音樂,體現出作曲家的創新意識和技術水平,并把藝術歌曲的演唱與鋼琴伴奏視為一體的。受到西方音樂思潮的影響,中國在二十世紀也出現了藝術歌曲這一音樂形式,也出現了西洋音樂調式與中國古詩詞相結合的音樂特點,涌現出一大批的作曲家。
《點絳唇·賦登樓》是宋代著名詩人王灼所作,同時他還是一位音樂家。他的不僅在詩詞歌賦上表現出了超人的才能在音樂創作上也十分精通,詩詞原文:“休惜余春,時來把酒留春住,問春無語,簾卷西山雨。一拘愁心,強欲等高賦,山無數,煙波無數,不放春歸去。”隨著春天的到來,萬物復蘇,休息的時候總會惋惜這余下不多的春日,作者真想試著和春同醉在這一剎那。而春卻靜悄悄的不說話,把簾子卷起來眺望西面的山川,朦朦朧朧看到已經在下雨了。一懷愁緒,想要登高再賦一首,希望那些山川、云霧能把春天的美好景色給留住。這首詞雖然短小但十分精悍,作者對山川、煙波、西山雨這些自然景色感到依依不舍,愿春色常在人間,從這些方面也感受到了作者內心隱隱的憂愁與苦悶,實則表達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向往與憧憬。
《點絳唇·賦登樓》是一首古詩詞藝術歌曲,就要唱出中國古詩詞字正腔圓的韻味。語言是表達人類感情最直接的方式,所以演唱者在演唱的過程中就要對咬字上多下一些功夫,還有就是歌唱的統一性流動性要求演唱者對氣息的運用,把握好它們之間的關系。這首歌曲的旋律中使用了大量的連音線,還有切分節奏型,這就把旋律和中國古詩詞的韻律巧妙的結合在一起,充滿了詠吟詩歌的抑揚頓挫的感覺。
在演唱這首歌曲時,音色不宜過亮,不然就表達不出詠吟詩歌的韻味,比較暗淡一點的音色反而更適合這首歌曲。在氣息的支撐下讓聲音更加柔和圓潤。開頭的“休”字位于弱拍,但演唱時一定要給高位置,讓聲音有氣息的支撐。“試來把酒留春住”這句旋律上下起起伏伏,演唱者的表達一定要到位,烘托歌曲的情感。“留”和“春”兩字中間有一個音程比較大的跳音,演唱者在演唱過程中要保持高低音轉換時聲音的統一,隨著旋律的上下起起伏伏不斷調整自己的狀態。整首樂曲的速度是行板的速度,速度不易過快,在穩定的中速中讓聲音有氣息的支持流動起來,同時也要注意這首歌曲中所標注的力度記號,才能使音樂更好的和詩詞結合,促使兩者達到高度統一。
黃自的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情感都與現實生活有一定的差距,考慮到黃自所生活的時代,因此他的大多都是在憧憬美好的未來,作品也比較典雅精致。《點絳唇·賦登樓》表達的是對美好的大自然的向往,把中國古詩詞與近現代的音樂結合在一起,在當時獲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評。藝術歌曲的篇幅一般都比較短小,但蘊含的魅力是無窮無盡的,演唱者也要提升自己的知識水平,在演唱過程中才能夠充分理解作品,表達出作品所想要傳達給世人的思想感情。■
[1] 王紅.中國詩歌藝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孔子雯.黃自藝術歌曲的探微[D].上海音樂學院,2012.
[3] 李毅梅.《點絳唇·賦登樓》的演唱分析[J].黃河之聲,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