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雙君
信陽師范學院,河南 信陽 464000
從文化的角度關注國際合作
——建構主義“文化合作論”評析
李雙君*
信陽師范學院,河南 信陽 464000
國際合作是當今國際關系中比較關注的問題,而價值,文化,宗教等因素對研究國際合作理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其中,建構主義的國際合作理論致力于從文化角度探究國際關系問題,可以概括為“文化合作論”,認為文化是處理國際關系關鍵性甚至是決定性的因素。文化合作論通過引入“文化”概念,為國際體系的和平轉換提供了可能。正確認識復雜多變的國際關系,一方面需要加強對“文化合作論”的重視,同時讓文化因素與多層面結合,從而更科學嚴謹地處理國際關系。
文化合作;國際關系
(一)培育共有觀念
在處理國際關系問題時,我們應當以什么心態來考慮,是當做競爭對手,合作關系還是互不干涉的關系?不同的態度會導致不同的國際關系處理模式。我們主張達到全球共識,為什么要達到全球共識?因為人一般只生活在自己的內心世界里,但是人的外在卻生活在共同的一個世界之中,內在和外在世界必須要平衡才能真正的實現一致性。因此在國際范圍內進行一種共有觀念的培育就顯得尤其重要。提出為了共同的福祉,便是選擇了正面認同的國際關系,雙方達成共識,以認同的方式來對待彼此的不同觀念。這種共有觀念的方式即建構主義合作型文化。那么,如何建構合作文化呢?首先,相互學習是最重要的。學習的前提是共存,核心是尊重,目的是理解,人類生活在自己的內在世界,外在世界相互交錯之中,人類自身的經歷,思想等構成這個社會的制度規范與準則。其次,國際規范是非常重要的。所謂規范本質上是全球共同價值體在一定程度上的反映。再次,多樣性的重要性也同樣不容忽視。當我們談論全球共識時并不意味著全球性的統一,反之要以世界的多樣性為前提來進行構建。
(二)實現“自由個性”的聯合體
那么國際合作的深層次目的是什么呢?是循環往復還是實現超越?不論是國家還是整個國際體系,都具有穩定性。國家要充當國際體系主導者的角色。不論是國家還是國際體系,都是客觀物質,這預示著任何事物都有其客觀穩定性。國家充當的角色理應是國際體系的主導者,而并非把國際體系當做不可掌控的大自然的力量。文化合作論的觀點在于國際合作不僅僅維持了國際關系,更重要的是超越了原有的關系,發揮出和平轉換的重要作用。從國際關系倫理學角度來講,文化合作論致力于把整個人類看做一個整體,尋求人類共通的本質。目的在于實現“類共同體”,這種說法相當于馬克思所提出的“自由個性”,即人的自由,最終要追求的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一)文化合作的價值
文化合作論體現了國際關系基本原則:相互平等和彼此尊重。我們在處理國際關系的問題時本質上是對對方的理解與了解,標準不僅僅在于有沒有共同的利益,本質上是一種思想觀念的認同,到底有多少共同點的問題,對同一事物有沒有相同的看法。文化合作論特別倡導相互學習,相互交流,進行文化的碰撞與對話,重視規章制度以及集體身份在國家認同中的巨大作用,文化合作中的開放性原則倡導國家之間互相交流與學習,充分發揮集體規范性與集體責任感的重大作用,確保各個國家可以參與進來,在開放性的基礎上互相溝通,相互交流,互相學習,在此基礎上分析彼此的差異性并追尋自我改變。接受對方的文化與觀念,最終形成“合作者”。文化合作論所提倡的互相平等、互相尊重的原則并不是簡單地去對應國際關系所要求的基本原則,它更對國際關系的發展尋求了科學的思路,即良性國際關系的發展需要的是尊重與理解,絕不是孤風自賞,是追尋共性絕不是各自凸顯個性。總之,文化合作論不僅僅在政治層面上為國際關系指出一條道路,更加為全人類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文化合作的缺陷
文化合作論認為,文化對于合作的作用是獨一無二的。這種認識是片面的。事實上,國際關系問題是非常宏觀與復雜的。在談論國際合作時需要從多個層面,多個角度去考慮,而不僅僅從文化層面。文化合作論是一種新思路,但是絕對不是探討國際合作論的唯一。從體系層次上講,權力與文化制度發揮同樣重要的作用。制度是一種界定作用,界定了國家利益,在制度之下才能去選擇合作方式。同時權力也是重要的權利決定了接受或者拒絕任何一種合作方式,是一種能力。從國家層次講,國內政治是重要的,它參與制定國家的所有政策,不僅僅是對內政策,更參與對外政策,因此國內政治對于國際關系的影響也是非常重要的,它都能影響合作,決定合作的契機與方式。總之,尋求一種理想化的合作理論不僅要顧及權力結構也要考慮政治進程,同時必須關注國際與國內的政治差別,既要考慮到文化、制度、權利等宏觀因素,也不能忽略相互交流等微觀因素。總之一定要做到各個層面的相互統一才能建立真正的國際合作理論。
本文從建構主義文化合作的角度分析國際合作的產生和維持,嘗試構建一種新的合作理論,即文化認同的模式。國家在發展過程中,突出國際合作的觀念,認同基礎,重視文化、觀念肯定國家的能動性、主動性和實踐性能夠使彼此成為“合作者”,從而實現國際社會的進化。建構主義的文化合作論強調的平等、尊重、對話、學習等,是國際關系基本原則的體現,為國家政策制定提供指導意義,為整個國際關系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文化的視域下分析國際合作,分析國際關系的本質,是從意識形態出發來理解國際合作。這種合作理論需要進一步深化與研究,發揮其重要的作用,為國際合作理論增添新的倫理價值。
[1]郭樹勇.建構主義與國際政治.長征出版社,2001.
[2]余瀟楓.國際關系倫理學.長征出版社,2002.
[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
李雙君(1992-),女,漢族,河南息縣人,信陽師范學院,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專業研究生在讀。
G
A
1006-0049-(2017)17-013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