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艷
銅仁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貴州 銅仁 554300
小學體育教學中傷害事故的原因與應對策略
羅 艷*
銅仁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貴州 銅仁 554300
小學體育教學,是培養小學生運動習慣,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不可或缺的教學課程。近年來,小學體育教學備受關注。體育教學傷害事故時有發生,這不僅影響了體育教學的有效開展,還對一些學生體育運動帶來負面影響,本文簡要探討了小學體育教學中傷害事故的原因與應對策略。
小學體育教學;傷害事故;原因;應對策略
(一)教學教材選擇不合理,教學方式缺乏科學性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體育教材的選擇非常關鍵,如果體育教材選擇不當,不僅會影響教學效果,還容易導致傷害事故的發生。在選擇小學體育教材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教學內容適應學生的心理,符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在學生接受能力范圍內選擇教學內容,這樣更有利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科學的技術指導,有效降低體育課堂的危險期。例如,在小學體育教學中,一些體育教師讓學生進行負重深蹲練習,如果長期超負荷練習,會嚴重影響學生的發展。由于小學生尚處于身體發育階段,肌肉比較細嫩,骨骼承重力差,尤其是下肢力量比較弱,收縮能力和耐力都較差,關鍵缺乏牢固性,如果超負荷進行深蹲練習。容易疲勞,關節容易發生脫位現象。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無論是讓學生半蹲,還是讓學生深蹲,學生的腰部、臀部關節和肌肉群都可能會肌肉受損,造成這些部位的骨骼變形,影響學生正常的身體發育。因此,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如果教材選擇不合理,教師的教學指導不科學,不僅不利于學生的身體素質提升,也很容易造成傷害事故。
(二)教學對象心智不成熟,教學動作不規范
小學生有點逞強好勝的天性,尤其是在體育運動中,由于他們天性活潑,體育運動過程中缺乏安全意識,導致傷害事故的發生。所以,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也要高度關注學生的運動狀態,盡量避免學生由于爭強好勝造成傷害事故。小學生心智不成熟,對于老師的批評說教比較敏感,因此,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要能夠耐心說教,細致指導。小學生心理承受能力比較差,在體育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注意維護他們的自尊,要尊重學生的行為習慣,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有針對性的去指導。遇到學生不懂或不會的地方,就是不能一味地批評指責,這樣容易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并將情緒壓抑在心里,利用體育運動發泄情緒,在體育運動中導致傷害事故的發生。在小學體育教育中,安全問題是重中之重,因此,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應當熟知傷害事故的成因,并能夠針對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采取有效的方法積極應對,避免引起傷害事故。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學動作不規范,也是導致傷害事故的一個主要因素之一,一是由于教師本身所傳授的體育動作不標準,二是由于在體育學習過程中,學生學習不認真導致的動作不規范,導致練習過程中造成傷害事故。例如,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帶領學生進行跑步練習,如果跑步動作不規范,用腳后跟著地壓地跑,久而久之,學生的腳部就會扭傷;還有,在跳高或者跳遠的時候,騰起的高度很難掌握好,如果騰空的時機不正確,或者肢體用力不準確,很容易產生摔傷的事故。一些小學生比較喜歡玩籃球和排球,如果在練習籃球、排球過程中,手部姿勢或者力量使用不對,也會導致手指受傷,產生傷害事故。
(一)做好事前預防,增強學生安全防范意識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我們一定要高度重視,預防傷害事故的發生。首先,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都要在思想上重視這個問題。要確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覺悟,不能只關注身體素質的提升,而忽視安全的重要性。在這方面體育教師一定要對傷害事故的成因仔細分析,要盡量考慮那些不確定因素,深刻的認識危險性問題。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只有采用有效的方法積極的預防與應對潛在的問題,才能盡量減少傷害事故的發生。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要對安全問題有足夠的把握,如果遇到一些不確定因素,要提前制定出一套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做好應對策略。小學體育教育,安全教育不能形式化、表面化,要內化于心,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安全思想意識,使學生做好安全思想準備。小學體育教學安全防范教育應該及早抓起,在新學期的開始,體育教師就要不斷強調體育活動過程中的安全。體育教師應盡量給學生講解安全知識,體育活動中所需注意的安全事項,體育安全知識要實用性強,讓學生在學習安全知識的過程中,感受到安全的重要性,增強學生安全防范意識,提升學生對傷害事故預防的認識。
(二)動作講解要規范標準,按時檢查與維修體育場地與體育器材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防范傷害事故的前提就是傳授的技術動作要科學規范。在體育教學中,教師不能僅憑經驗教學,要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以簡單易懂的方式傳授給學生,要讓學生知道體育活動的難點所在,使教學更具有針對性,以便有針對性地進行體育鍛煉,避免傷害事故的發生。在小學體育教學中,許多時候學生模仿與練習教師的體育動作,可以說,教師是學生的榜樣,所以,在課堂教學之前,教師一定要認真鉆研教材,對教學活動中的重點難點動作有效把握,動作要堅持課前預習,動作講解要規范標準,以便在課堂教學中盡量避免傷害事故的發生。學校的體育場地與體育器材對于學生傷害事故的發生也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學校要加大對體育經費的投入,按時檢查與維修體育場與體育器材,確保體育器材的正常使用,避免由于場地或器材因素造成傷害事故的發生。
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體育教學顯得越來越重要。小學體育教學,不僅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還有利于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使學生養成熱愛體育的習慣,樹立終身體育意識。然而,近年來,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傷害事故時有發生,并呈現出逐年上升趨勢。因此,我們應針對小學體育教學中傷害事故的原因進行有效分析,以便于采用合理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規律合理的體育習慣,使體育教學安全、有序進行。
[1]戴雅芳.小學體育教學中傷害事故的原因分析及對策[J].學周刊,2015(33):112-113.
[2]宋孝清.小學體育課堂傷害事故的成因及預防策略[J].新課程:小學,2014(12):159.
羅艷(1990-),女,土家族,湖南張家界人,研究生,銅仁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講師,主要研究方向:體育教育學。
G
A
1006-0049-(2017)17-017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