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穎
長沙商貿旅游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0
高職女性教育課程設計探討
李 穎*
長沙商貿旅游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0
在當下的高等教學教育中,以質量求生存是所有高校在教育中達成的共識,因此,提高高校教學的質量就是提高學校辦學質量的根本,因此,課程設計及教學改革等就成為了學校工作的主題。在高職女性教育課程設計中,課程的設計不僅是辦學的集中概括,同時也是開設這門課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實現高校優秀人才培養的重要方式。
高職教學;女性教育;課程設計
高職女性教育課程設計中,學校需以學生成為重要目標,以學生的實際動向為導向,然后圍繞理論和實踐這兩條主線進行理念的植入,以及意識的激發、行為的培養這三點進行教學。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馬克思主義婦女觀、社會性別意識、女大學生的職業規劃等等課程內容,都要逐漸讓學生學習并理解。學校在對學生的教育中,還可以通過舉辦女性形象設計等等類似的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培養高職女性的積極情感,同時也能吸引更多的女大學生加入到學校的教育學習和實踐活動中,從多方面滿足學生的成長和長遠發展。
在女子院校中,對于高職女性教育的課程是學校的必修課,但是在普通的院校中,這門課程更多的是變成了選修課,但不管是選修課還是必修課,在對學生進行高知女性教育課程的教學之前,院校都應該設定好課程的教學目標。目前,各高校都以培養社會所需的高素質質量型的人才為目標,同時還要擁有自身特色的培養人才目標,這些目標的實現,自然就是在各種教學的課程中實現了。女性教育課程的主要任務是豐富女生的精神世界,并樹立出積極的價值觀,同時提升她們的職業及人文素養,使得這些學生在離開學校之后,能全方位的擔任社會中的各種角色。
目前,高職女生普遍的存在一些認知迷茫或者價值觀混亂的現在,因此,樹立正確理念,也是高校女性教育課程中應注意的問題。男女平等這種較為單一的理論是目前大部分高校女生的認知,而從西方傳入的社會性別分析忽視了自然性,它只重點強調了性別,因此,在我國高校的女性教育課程中,應結合傳統文化和現在教育理論,以及高校的教學要求,從個方面對女生展開素質和性別教育,讓學生能體會到生命的大境界,且深刻的理解自身,還有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等等,這就是高職女性教育課程應遵循的理念[1]。
(一)高職女性教育課程內容的選擇
高職女性教育課程的教育中,為了避免過度的專業化教學,需從實際需求出發,從而選擇相關的課程內容。
1.性別的教育
性別的教育包含了對女生健康的教育和社會性別教育,還有性別的和諧教育這個方面。女性健康教育教授的是女生生理及保健相關的知識,主要倡導的是綠色生活,讓學生養成良好健康的心態,提倡女性自愛自律。社會性別的教育學生認識文化及社會等對性別的影響,強調性別平等化,女性也能全方面的發展自己的才能。關于性別的和諧教育,是在自然社會和諧發展的大角度下,減弱對兩性之間的緊張關系,以及對抗局面,努力實現兩性和諧。
2.情感的教育
情感教育是針對女性的心理特征、思維方式及其情感表達方式,在教育的過程中,給予那些需要溝通、渴望得到心理幫助的學生一個交流和學習的平臺。情感的教育首先要教給學生的是,讓學生能樹立起積極價值人生觀,深刻認識并珍惜生命,養成健康且完善的人格,其次,還要為學生加強對生活的信心,提升社會責任感,最后,樹立起學生為他人服務的意識,并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
3.素質的教育
素質教育包括職業素質、智慧以及審美的教育,其目的就是要揚長補短,從各方面發揮出女性的優勢,如思維、耐力、語言等方面,培養出良好的溝通能力、團隊合作以及她們的職業態度。我國不少高職教育中都缺少了智慧教育,而智慧的人的適應性會強于普通人,證明力更加持久,對生活也有很深刻的理解,高職女性教育課程中應加強對學生的智慧教育,從而更加全方面的提升學生的能力,讓她們學會用智慧解決實際問題。
(二)女性高職教育課程的實施
1.多樣性的教學內容
在高校的教學中,教師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應該體現得更加多樣性,要有豐富的知識內容,各種兩性觀念以及相關的實例等等,通過多樣化內容的學習與對比,幫助學生加強理解和辨析的能力,同時,多元化的價值觀比較,研究其差異,讓學生能了解并選擇更有利于自身發展和社會的價值觀[2]。
2.在教學時多進行溝通交流
高職女性教育課程簡單來講,就是一門人文的教育課程,它關注的是每一名學生,重點強調以人為本,而教師在講課時,他并不能成為一個擁有唯一答案的人,實際上,在多元化的教學背景下,問題往往是有多個答案的,老師只能稱之為學生的引導者,同時,教師自身的智慧以及經驗,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因此,在女性教育的課堂上,教師應過注重于學生的溝通交流,時常組織辯論賽,以兩性的話題展開討論,讓學生在交流中發散思維,而老師也能在這些交流中進一步的了解學生的想法,并通過積極有效的引導讓學生獲得更多的啟發。
3.女性教育課程的考核與評價
評價與考試是每所高校都會進行的,而在女性教育課程中,應結合課程的特性和目標進行評價與考核,這樣的方式更注重的學生實際的參與度,考核也應采用過程性的考核,范圍則是整個學期中學生學習的情況。評價與考核時,教師要能充分的尊重學生多元化的價值觀,在問題的答案上不設為唯一的準確答案,但同時也要注意并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做到求知踐行且做到追求善美[3]。這樣才能讓學生通過高職女性教育課程的學習,變成為社會所需求的高素質、高質量人才。
在高等院校的教學教育中,應實行“因性施教”的原則,這是培養高素質的女性人才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在當今的高校中,女大生的比例已經有45.7%了,因此,這就要求高校在辦過過程中應該重視對女性教育課程的設計,從長遠的角度考慮,按照女性成長的規律,培養出社會主義現代化所需要的高素質和高質量型的女性人才。
[1]黃三平.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高職女性教育課程設計的探討[J].當代職業教育,2013(6):27-29.
[2]吳濤.高職院校女性教育現狀與發展趨勢——高職院校女大學生教育狀況調查報告[J].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6(6):112-114.
[3]李素珍,王靜.高職女性教育特色教學實踐反思——以河北省精品課程“女性成才”為例[J].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27(3):64-66,80.
李穎(1985-),女,漢族,貴州遵義人,旅游管理碩士,長沙商貿旅游職業技術學院,講師,主要從事高校女性教育,酒店管理、餐飲管理專業教學等方面的研究。
G
A
1006-0049-(2017)17-019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