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珍
遼寧師范大學海華學院,遼寧 沈陽 110000
山西省的旅游發展現狀及對策思考
張紅珍*
遼寧師范大學海華學院,遼寧 沈陽 110000
旅游業在近幾年的發展中越來越受到我國各地政府的重視,特別是旅游業對于區域經濟的顯著帶動作用,使得很多地區都開始積極的發展旅游業。但我國的旅游行業發展起步比較晚,而各個地區又急于發展旅游業來帶動區域經濟發展,因此使得我國很多地區的旅游行業發展都存在各類問題和阻礙。本文以山西省為例,詳細的分析了山西省旅游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針對性的策略。
山西省;旅游發展;旅游模式;旅游人才
(一)背景與研究
山西省具有非常豐富的旅游資源,并且旅游業也比其他區域發展更早。而山西省政府近幾年來也比較重視旅游行業對于推動本省經濟發展、緩解就業壓力等多個方面都有顯著的促進作用。但是目前山西省的旅游業發展層次并不算太高,在全國范圍內僅在中等水平。另一方面,山西省的旅游行業在當前也出現了很多問題,比如旅游發展觀念落后、旅游產業發展結構不均衡、旅游經營模式落后、旅游高素質人才缺失等。這些問題都使得山西省旅游行業發展出現了障礙,影響了旅游可持續發展。因此,有必要對山西省的旅游發展進行深入分析,針對其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
(二)研究的方法
本文的開展使用了文獻研究法和調查分析法。在確定山西省旅游發展現狀這個主題以后,本文搜集了這方面的相關資料。通過這些文獻,本人了解到了山西省旅游發展現狀的一些歷史研究和現代話題,綜合現代研究的各類資料,認識了目前國內外在旅游發展現狀和發展策略等方面的研究現狀,獲得論文展開的一手資料。調查分析法主要是指針對山西省旅游發展現狀進行必要的調查分析,通過網絡獲得了山西省目前旅游發展的各類數據,并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得出了目前山西省旅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同時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法。
(三)相關概念
旅游活動主要是指人們出于休閑、商務等各類目的,離開他們經常待的環境,前往其他相對陌生的環境中去,最終停留時間不超過一年的活動。旅游活動是人們緩解自身生活壓力,滿足自身精神需求的一種活動。旅游產業則是指給旅游者整個旅游活動提供相關服務或產品的行業的總和,是建立在旅游活動基礎上的。而一個省的旅游產業設計的行業非常多,不僅涉及了旅游產業所在的第三產業,同時也有很多第一、第二產業中的諸多行業。特別是近年來在“旅游+”的相關理念下,“旅游+農業”、“旅游+工業”等旅游形式的發展,更加深了這種聯動發展作用。
(一)山西省旅游資源現狀
山西省的旅游資源類型與其他省份有著很大的區別,雖然其內部有著很多自然風光可以作為旅游資源,但更重要的是以文化為主的人文旅游資源。山西省本身就是古文明的發源地,再加上晉商文化遺址保存的完整性,以及紅色旅游景點的發展,使得山西省的人文旅游資源達到了所有旅游資源的百分之九十以上。這種旅游資源比例在我國其他區域是不常見的。因此,山西省旅游行業的發展也必須要充分利用這些旅游資源,結合人文資源所蘊含的文化特征進行旅游開發。這也使得山西省的旅游發展必須有自己的特色,套用其他區域的旅游發展模式是不現實的。
(二)山西省旅游發展現狀
近幾年來,山西省已經看到了旅游產業發展所帶來的巨大收益,開始不斷優化旅游行業的發展環境,使得旅游行業的發展速度不斷提升。就近幾年的發展現狀來看,旅游行業對于山西省的交通網絡有著較強的促進作用,特別是以太原為主的經濟交通圈的形成,給旅游者提供了諸多便利。其次,旅游業的發展也給山西省經濟帶來了顯著的提升,解決了十幾萬人的就業問題。目前,山西省的旅游發展形式多種多樣,既有普通的觀光旅游,也有商務、休閑、養生、教育等多元化的旅游。事實上,正是因為山西省旅游資源的豐富性和特殊性,才使得山西吸引了國內外很多游客前來游覽。但是就游客的反饋和同等層次省份旅游發展對比來看,山西省的旅游發展還存在較大問題,使得旅游快速發展之中還存在諸多隱患。如果不及時解決這些問題,那么就會極大的限制山西省的旅游發展,不利于發揮旅游行業的帶動作用。
(一)旅游發展觀念落后
首先,山西省的一些政府對于旅游行業的認識還停留在傳統形態方面,沒有深刻的認識到現代旅游產業的內涵。現代旅游產業是一個包含了游客所有旅游活動和旅游相關活動,容納了旅游七大要素的旅游綜合產業鏈。而很多山西省的地方政府僅僅把旅游產業的開發和推廣放在了景點的建設和宣傳方面,單純的追求利用景點門票來獲取旅游收益。這種經營模式僅僅利用了旅游活動的一個要素,對于其他六個要素無疑產生了巨大的資源浪費。其次,山西省的旅游發展對于旅游資源的認識性不足。前文已經提及,山西省的旅游資源不同于其他地區,人文旅游
資源的數量非常多,并且很多旅游資源在國際上都具有極大價值。但目前山西省的旅游開發并沒有充分利用這些人文旅游資源,反而將其作為普通旅游資源來使用,不能針對人文文化特征來開發旅游產品,導致了整個山西省旅游發展處于較低的層次。
(二)旅游產業發展結構不均衡
首先,旅游交通網絡的構建仍然不能滿足旅游業的需求。雖然說近幾年來山西省已經重視了旅游產業的發展,但實際上交通網絡的建設還處于一個較低的層次。其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山西省內部有很多高原和山區,成為了交通網絡規劃的天然障礙,而航空方面僅有太原國際飛機場,而且航空班次還不穩定。旅游鐵路專線也沒有開通。因此總體上來看,山西省旅游交通網絡的建設還有所欠缺。其次,山西省旅游相關產業的發展比較落后。前文已經提及,目前山西省很多地區發展旅游行業著重于建設景點,而對于旅游相關產業的關注度較低。目前,山西省旅游相關產業發展最好的是飯店產業,而最弱的則是購物產業。對比與其他地區購物產業百分之五十的消費比例來說,山西省在這方面的比例僅有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而旅游購物的消費彈性也很高,如果旅游開發得當,游客在購物上的花費就會遠遠超過其他環節。最后,山西省旅游產業的市場定位不清晰,整個旅游市場還沒有針對性的構建多層次的旅游市場。特別是在國內游客日益增多的情況下,山西省仍然將旅游產業定位于國際旅游市場,顯然是不符合當前發展現狀的。
(三)旅游經營模式落后
目前,山西省的各類旅游企業的經營模式還是以粗放式的經營為主。這主要是因為當前山西省旅游企業的規模比較小,管理也不到位。在這種背景下,各個旅游企業之間的競爭基本上都是價格競爭。這種競爭模式很容易產生過度競爭,不利于旅游產業的協調發展。比如近幾年來我國旅游行業頻繁出現的“零價團”、“低價團”等現象,都是以價格吸引游客,但在旅途中又強迫游客購物的模式進行。這種模式很容易引發游客的反感。雖然說目前山西省很少出現這類惡性事件,但是因此產生的旅游糾紛依然很多。這種現象就是因為目前山西省旅游企業的經營模式存在欠缺,不能充分利用自身的特色形成核心競爭力,從而不得不使用這種競爭模式獲得主動,不利于山西省旅游的可持續發展。特別是在當今社會中,游客參與旅游活動更看重的還是旅游服務,對于旅游價格的考量已經沒有以前那樣重要。因此,如果旅游企業為了價格競爭而降低旅游服務,那么必然會得不償失,影響了山西省的旅游形象。
(四)旅游高素質人才缺失
目前山西省的旅游人才整體素質還有所欠缺。事實上,不僅僅是山西省,全國各個地區的旅游人才整體素質都不高。這主要是因為我國旅游產業發展速度比較快,而各個地區對于旅游的管理還不到位。特別是旅游行業中的導游人員,在近幾年總是出現各類糾紛事件,影響了國內游客對于旅游質量和服務的評價。山西省的導游隊伍管理還比較混亂,大量素質參差不齊的導游人員混合在導游隊伍中,根本無法對其行為進行有效的監管。旅游人才素質不高使得很多參團旅游的游客對于山西省的旅游評價都很低,在不良的旅游體驗影響下,山西省旅游產業在未來的發展中必將存在很多隱患。特別是現存的旅游管理人才和導游等類型人員,根本沒有接受過系統的旅游服務和管理相關知識,僅僅將旅游行業當做普通行業。這也使得當前的旅游從業人員基本上都沒有服務游客的意識,反而將自己在工作中的負能量傳遞給游客,從而引發了各類旅游糾紛事件。因此,必須要重視旅游人才素質的缺失,并在下一步工作中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
(一)轉變旅游發展觀念
首先,山西省應該轉變以往的傳統旅游經營理念,重視現代旅游業中的多產業聯合發展模式。即在旅游產業發展的同時,要重視旅游產業與其他產業的協調發展,從而與多個產業聯合形成一套現代旅游產業鏈。在這之中,要重視山西省各地旅游發展不均衡的現狀,要利用旅游輻射效應,以旅游高度發展地區為中心,促進周邊區域的旅游發展。總的來說,就是以整體的眼光來看待山西省的旅游發展,加強旅游與文化、商業、交通等各個行業之間的聯系,系統的對其進行全面的規劃。其次,山西省應該加大對內部各類旅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比如云臺山本身位于修武縣和陵川縣交界處,但是山西省對于云臺山的開發非常有限,而修武縣則在很早的時候就對其進行了開發利用。目前云臺山已經申請成為了4A級景點,一年的門票收入就超過了一個億,同時對于修武縣其他產業的帶動效果也非常明顯。所以山西省政府必須要重視對于旅游產品的開發,同時利用各類旅游資源的特征開發特色的旅游產品,將人文旅游資源的文化融入旅游產品之中。最后,山西省要開發出特色的旅游產品,從而體現出山西旅游的個性化,在國內外旅游市場中獲得優勢地位。在特色產品設計開發方面,應該以市場的需求為主,滿足人們對于旅游景點的好奇和旅游的求新意識,同時結合山西省本身地區的旅游資源特征,增強民俗文化、文物建筑、紅色資源、科普教育等各類旅游資源的融入,增強山西省旅游產品的特色。只有具有特色的旅游產品,才能夠吸引游客的目光,在國內外旅游市場中獲得競爭優勢。
(二)平衡旅游產業發展結構
首先,山西省應該認識到交通網絡對于旅游產業發展的重要性。在下一步的發展中,加大對于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引導政府增強對于交通網絡的投資,在各大主要城市構建鐵路、公路等直達路線。在這之中,也要著重建設旅游景點的道路,給旅游發展提供基礎環境。其次,山西省應該重視旅游購物,并加強對于旅游商品的開發。一方面要規范旅游購物市場,深化打擊假冒偽劣產品。另一方面還要加強山西省特色旅游商品的建設,針對不同層次的游客提供差異化的商品。最后,山西省應該認識到逐步增加的國內游客數量,增強對于國內旅游市場的開發。在具體工作方面,應該以國內游客為主,逐步開發周邊省份的游客。海外市場依然要以日本、東南亞、韓國等為重點,適當的拓展法國等歐洲市場。
(三)改善旅游經營模式
山西省境內的旅游資源非常豐富,足夠各大旅游企業進行開發利用。因此在面對國內外激烈的市場競爭,山西省的各個旅游企業應該轉變經營理念,摒棄以往的粗放式經營,而應該采取集約化發展模式來充分利用這些旅游資源。在這之中,各大旅游企業都應該將集約化發展作為企業的戰略發展目標,使企業的業務脫離無序的低價競爭。其次,山西省還應該充分利用人文資源文化,發揮旅游資源中的文化價值,從而增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事實上,旅游競爭主要分為三個層次,即“價格-質量-文化”。目前山西省旅游企業的競爭模式還停留在價格競爭方面,特別是在旅游飯店和旅行社方面體現的比較明顯。因此,必須要充分利用文化競爭的概念,提高其競爭層次,脫離無序的低級競爭。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利用山西內的各類文化資源,在結合其文化內涵的基礎上打造精品旅游產品和品牌,關鍵在于通過旅游項目讓游客感受這些文化,向游客傳播和銷售文化,從而提高旅游競爭層次。
(四)培養旅游高素質人才
旅游人才的素質對于一個地區旅游的發展來說至關重要,因此山西省必須要使用一切可利用的資源來培養本省的旅游人才。第一,加強各大高校的建設。高校教育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途徑,因此可以在高校設置一些專業性更強的旅游專業人才,在高校教育中融入山西省旅游資源的特征講解,以及符合山西省旅游現狀的旅游發展策略。在這之中,各大高校不能一味的使用理論教育學生,還應該與各個旅游企業之間實行聯合教學,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從而有效的提升山西省旅游人才的綜合素質。對于旅游企業來說,應該制定行之有效的長期培訓體系,同時還要加強建設人才激勵機制,留住高素質人才,避免出現人才流失。除此之外,山西省應該聯合全國的旅游協會等組織,共同進行旅游人才的培養和利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引進國外的先進教育理念,對本地人才進行培養教育,促進他們走向國際化道路。第二,山西省應該不斷完善旅游從業人員的考核標準和市場準入制度。這里主要指的就是強化導游管理,實行嚴格的導游等級管理制度、考核制度和市場準入制度。在正常旅游活動進行的時候,就要嚴格要求導游隊伍的質量,及時剔除那些素質不過關的導游人員,解決目前反響比較大的導游素質問題。
山西省的旅游發展速度比較快,但總體發展層次并不高。而旅游產業對于其他產業的顯著帶動作用,使得旅游發展變得非常重要。針對于目前山西省在旅游發展方面的缺失,在以后應該結合山西旅游資源特征積極開發旅游產品,摒棄粗放式經營模式,并加強對于旅游人才的培養,給旅游行業發展營造健康的環境,從而促進山西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1]郝金連,任啟龍.山西省城市旅游競爭力實證研究[J].資源開發與市場,2015(4):497-500.
[2]王冠孝,梁留科.山西省城市旅游發展潛力評價研究[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15(9):203-208.
[3]董潔芳,鄧椿.山西省旅游經濟發展區域差異的空間分析[J].運城學院學報,2015(4):24-27.
張紅珍(1995-),女,山西臨汾人,遼寧師范大學海華學院,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
F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