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夢娟 甘祖榮
貴州民族大學,貴州 貴陽 550025
淺析演講語篇中的語域特征
——以馬丁·路德·金演講及奧巴馬演講為例
李夢娟*甘祖榮*
貴州民族大學,貴州 貴陽 550025
語篇分析是系統功能語言學的研究重點之一,而語域分析也是語篇分析中的重要參與者,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本文將對兩篇演講語篇做對比分析,主要從情景語境與語義分析入手,分析兩者語域特征的異同。從而探尋語域對于演講語篇的謀篇策略以及演講技巧等方面的啟示意義。
語域;情景語境;語義
語域(Register)是系統功能語言學的重要概念之一,而語域分析是該理論的核心內容之一。公共演講(public speaking)可以傳播知識,交流情感,是很重要的交際方式。而公共演講又作為一種重要的口語交際形式,雖有共同之處,但語域的變化因素不同,表達形式也會有相應的變化。[1]主要體現在句型選擇,語義搭配等方面。
語域作為重要概念,許多國內外學者都曾對其進行研究并得出各自的結論。這一概念最早是Reid在1956年研究雙語現象時提出來的。1964年韓禮德(Halliday)等人對語域進行了進一步研究,從而得出由用途區分的語言變體就是語域,之后韓禮德在《作為社會符號的語言》(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一書中提到語域是與某一情景類型(situation type)相關聯的意義結構。同時,韓禮德和哈桑(Hasan)在《英語的銜接》(1976)一書中認為,語域是一個意義構型,這個意義構型與話語范圍、話語基調和話語方式所組成的情景構型有著特別的關系。
Rechards等人在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Applied Linguistics 中將語域定義為某一群人所用的一種語言變體。Leech和Short在Style in Fiction中稱,語域通常是表示非方言式的語言變體。馬丁(Martin,2009)則將語域看做符號系統,并將語域分析和語類分析相結合他認為語類以語域為基礎,通過語域得以實現。語言學家侯維瑞認為,語域也是一種變體,即語言使用者因不同語境而選擇的不同言語。[2]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各個語言學家、學者或多或少將語域與語境相聯系,而又有些學者則將語域看成是語義概念,屬語言系統的語義層非語境層。但筆者認為對于語篇語域的分析應將兩者結合,即要分析與語域緊密相連的語境,又應注意對語篇語義層面的研究,因為語域是隨語境而變,最終形成的結果是一種語言的變體,而此類變體定有其特殊的語義特征,所以語域與語境、語義都密切相關。下面兩篇演講語篇的語域分析將主要從語境與語義特征入手。
近些年來,公眾演講分析研究引起了許多學者的關注。侯維瑞(1998)則認為情景語境對非英語本族語使用者有著一定的影響。
筆者將選取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想》(I have a dream)以及一篇美國總統奧巴馬的開學演講兩篇演講語篇,從語篇的語境與語義兩方面入手,將兩者做對比分析。
(一)語境分析
馬林諾夫斯基將語境概念分為兩個方面:情景語境(context of situation)、文化語境(context of culture),分別指講話者生活的社會文化背景,以及語言正在發生的實際環境。韓禮德則明確了語域與情景語境的關系,他認為語域是情景語境的具體表現,并且提出情景語境中的三個變量即語場(Field)、語旨(Tenor)和語式(Mode)。[3]
1.語場(Field):是指語言活動操作的領域,指正在實際發生的事,關注交際的目的和主題。
2.語旨(Tenor):指參與者是誰,參與者的性質、社會地位、角色關系又是怎樣的。
3.語式(Mode):指語言交際的渠道或媒介,即交際的方式,關心交際是如何進行的。
例如在一次化學學術報告會中,語場指:一次科學演講(化學演講),語旨:教師與學生(正式),語式:口述(專業報告)。
從表1中可以看出,兩篇演講語篇的語境截然不同,這就致使兩語篇的語域變量也大相徑庭。
(二)語義分析
語義可以指廣義、抽象和一般語言的語義系統。在系統功能語言學中,語篇語義包括經驗意義、人際意義和語篇意義。當然,我們可以從詞匯語法分析來考察語篇語域中的語義,即可以分析語篇的及物性系統、語氣系統、主位系統和信息系統及其結構表現。[4]本文將從兩語篇中的語氣系統出發,探尋語篇的主要句子類型,并將其進行對比分析。
從表2、表3可以看出,在《我有一個夢想》中,句子類型上,陳述句所占比例最大,從內容上看主要在陳述事實,擺事實,講理據,以為下面的論斷作鋪墊。其次,祈使句句型所占比例次之,這充分符合演講的特點,祈使句的運用能加強語氣,表達自己的強烈愿望,有更好的感染力,號召力,這符合馬丁的演講目的。感嘆句的運用,同樣起到加強語氣的作用,但沒有祈使句的號召力度強。運用最少的是疑問句,因為在這種目的在于堅定人民信念的場合下,使用較少的疑問句是明智的。措辭方面:選擇黑人普遍認同的,容易達成共識的詞語,如:for whites only,black boys,white girls,等多次出現,形成鮮明對比。所用的正式詞匯也較多。
但同時我們可以明顯看出兩篇演講稿的句型類別比例雖相似,但其中的措辭卻遠遠不同。奧巴馬運用較多的“Don’t do something.”等否定
式的祈使句型,因為語旨是領導人與學生,所以有諄諄教導,循循善誘的勸誡形式的祈使句型。而馬丁路德的《我有一個夢想》中語旨是領袖與被號召者所以使用較多的“Let’s …….”等具有號召性的句型。已達到感染人,贏得共鳴的作用。這也是可以根據韓禮德的語域概念來解釋的。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相似的文體的語篇中,語域呈現出一些相似的點,如在句型的選擇上,而相似文體但不同語境下的語篇語域特征截然不同,即在語場、語旨、語式都發生變化的情況下,語篇的內容,語篇中的句式、句型、措辭等方面都會有很大的不同,如上文中提到的馬丁的黑人運動演講,以及奧巴馬的開學演講。

表1 兩語篇語境對比
注:F:語場(Field)、T:語旨(Tenor)、M:語式(Mode)。

表2 I Have a Dream

表3 奧巴馬在開學第一課上的演講詞
通過對相同文體下不同主題的語篇進行對比分析,我們了解到語域與語境、語義有著密切的關系,在演講語篇中呈現出一定的相似語域特征,如在句型選擇方面,公共演講的文本句型大都為陳述句型,但又因語境的差異,在感嘆句型數量方面呈現差異。這也對于我們進行演講稿的書寫,演講的技巧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在演講中所要表達的內容一定要根據語境的變化,選擇合適且恰當的用語,這一點很重要,這是有效溝通,或更能達到一個的交際目的的前提!
[1]葉云屏,弓軍,韓旭.演講語篇的語域選擇與文體意義[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2003(12).
[2]侯維瑞.英語語體[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8.
[3]Geoff Thompson.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8.
[4]高生文.系統功能語言學語域思想新解[J].外語學刊,2013(6).
李夢娟,女,漢族,河南濮陽人,貴州民族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際與翻譯;甘祖榮,男,漢族,貴州貴陽人,貴州民族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際與翻譯。
H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