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嘉莉
安徽財經大學外國語學院,安徽 蚌埠 233030
中國旅游景區的英語標識語研究*
——以跨文化交際為視角
丁嘉莉*
安徽財經大學外國語學院,安徽 蚌埠 233030
蓬勃發展的全球化經濟下,旅游業尤其是入境游的發展拉動著中國各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我國入境游的迅速發展,也使得景區雙語標志語的不規范化明顯暴露。這不僅為外國游客帶來不便,更是對景區甚至是國家形象造成負面影響。所以,筆者以跨文化交際為角度,對景區標志語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研究與改進。并且通過調查,分析出標志語相關問題的解決方法,以此促進景區公示語的發展。
旅游;標識語;翻譯;跨文化
旅游業是第三產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被譽為“朝陽產業”。中國作為世界上旅游接待大國和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國內旅游市場,十分重視旅游業的發展。國旅游業蓬勃發展的同時,國內旅游景區的標識出現英語甚至是多種語言的翻譯,這一變化符合我國國際游客不斷增加的趨勢、為國外而來的游客提供了極大的便利,表現了我國與國際的接軌以及旅游產業逐漸完善。這些標識語作為一個國家形象的重要象征,卻由于少數景區的翻譯非專業化導致不必要的誤會和麻煩產生,也一定程度上有損景區甚至國家的形象。所以筆者將對景區的英語標識從翻譯原則與跨文化交際的角度進行調查研究,尋找出景區英文標識的主要問題以及出現的原因,并以此促進其改進發展。
標識語在景區隨處可見,隨著跨境游的發展,雙語乃至多種語言的標識牌日漸增多。為我國旅游景點的外國游客帶來了極大地便利,真正地使旅游成為一件輕松自在的事。景區標識語的作用可大致分為兩種;
(一)信息功能
即通過標識語的設定,為游客指示方向等信息,使游客在景區方便獲取相關信息,同時景點名稱的標識則可以通過信息傳遞讓游客了解所游覽的景點是什么、有什么基本特征,從而改善旅游體驗感。
(二)文化功能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歷史悠久,很多旅游景點都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及相關的神話傳說等,標識語則可以更好地讓游客去感受這些文化感染力。對于外國游客來說,古老而美麗的異域文化和文化獨特性也是吸引他們的重要元素。[1]由此可見,景區標識語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各大景區在翻譯標識語時需加強對國內外文化的了解,首先要做到標識語的規范性以及準確性,其次透過表面把握住背后的文化內涵,以此更好地發揮景點標識語的作用
(三)強制性功能
某些標識語,例如“禁止吸煙”等,主要功能是在于強制要求該公共場所來往人群必須或者不得不采取某種行為。這一類功能的標識語多采用強硬而直白的語氣以及直接了當的形式。[2]
標識語作為一種語言現象,它不僅在景區為游客帶來極大的便利,同時也是一個景區乃至國家的一種形象表現。所以標識語的翻譯以及規范性是對景區而言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一)跨文化交際的概念及重要性
所謂跨文化交際是指本族語與非本族語之間的交際,也可以指在任何語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異的人們之間的交際。[3]而標識語在中英兩種語言中的翻譯實際上也就是一種跨文化交際的行為,中文標識翻譯成英文的過程中面臨著中西方不同文化的激撞。然而在全球化經濟蓬勃發展之下,中外之間的交流變得越來越密切。中國的旅游業特別是入境游的發展十分迅猛,在經濟的與人員的互動中,跨文化交際就變成了十分重要的一個話題。所以,在進行景區標識語的翻譯時,我們必須考慮其中的文化因素,用地道而規范的標識語為外國游客們帶來賓至如歸的體驗感。
(二)跨文化交際對雙語標志語的影響
不同的國家、民族由于不同的社會環境、地理環境、歷史由來以及社會習俗,從而形成了第一無二的文化背景,而有差異的文化又導致了各地人民不同的思維方式、語言規則等,這種種差異正是跨文化交際存在摩擦與碰撞的原因。[4]也正是由于跨文化交際,雙語標識語的背后更復雜的是兩種不同文化的交融與碰撞。這體現在一些情況下,英文標識語雖然翻譯符合中文意思,卻讓外國游客感到一頭霧水,無法理解其中的含義。[5]所以這當是我們在標識語翻譯時必須得注意的層面,盡量減少這個方面的問題。
(三)跨文化交際理論下標識語翻譯策略
景區都會有公廁,卻大多被翻譯成國內所習以為常的W.C,但是W.C在英語國家的文化中卻代表著同“茅廁”相似的含義而非我們所說的公廁,所以W.C是一種不夠文雅的翻譯,會給游人帶來不必要的誤解。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將公廁翻譯成Toilet、Restroom或者Men’s room與Women’s room。[7]跨文化交際會在無形之中帶來一些障礙與誤解,如此例中,關于“公廁”的不妥翻譯,不僅讓外國游客心存疑惑,更有甚者會拉低一個景區在外國游人心中的形象與好感度。[6]這個標識語的翻譯中,主要問題在于翻譯時沒有考慮到同一個單詞在中國和西方國家的不同意思,而這也正是因為不同文化帶來的差異。
很多時候,標識語翻譯時都會采取中英對應的翻譯方式。例如在翻譯一些帶有“龍”字的景點時,會直接將其翻譯成“dragon”,并且在中國傳統文化里,將龍視為一種神奇而高貴的象征。所以帶有龍的表達從普遍意義上來說,對國人會是一種吸引人的表達。[7]然而,由于中西文化的差異,在很多說英語語言的西方國家文化里,則認為龍是一種邪惡的象征。比如說,有些人會將我國河南著名景區龍門石窟翻譯成“Dragon Grottoes”,事實上,對這些西方國家游人來說,帶有“dragon”的景點名則顯得不夠吸引人甚至是帶有反面意義。于是,我們可以直接將其翻譯成“Longmen Grottoes”。我們在進行標識語翻譯時一定要考慮到其中的文化差異,尊重對方的文化習慣。
還有一個例子是我國廣西桂林聞名的景點“世外桃源”,在中國心中世外桃源是一種人家仙境的象征,也是自然美景的融合。毫無疑問,“世外桃源”是國人心中所向往之地。這也是此景點聞名之處。然而,當“世外桃源”被直接翻譯成“Shiwaitaoyuan”或者“Dreamland”時,都是不能直接表現它的神奇與美麗的。因為文化因素不同,對于外國人來說,這兩種翻譯是一個間接的、不確切的翻譯與表達。這時,我們需要從跨文化交際的角度出發,靈活的進行翻譯以達到預期的效果。考慮到英國作家詹姆斯·希爾頓所著小說《消失的地平線》中虛構地名“香格里拉”。[8]這部小說,使得“香格里拉”成為西方世界“世外桃源”的代名詞。利用這一文化因素,我們則可以將“世外桃源”這一景點翻譯成“Shangri-La”。這樣的翻譯也自然減少了外國游客的理解困難,加強了標識語的實際作用。
我國有著精彩的五千年文化,使得很多景區人物都印有獨特的文化印記。所以,若是景區單純地將名稱標上,對于國外游客來說,是陌生而難以理解的。當然,也有部分景區在翻譯標識語時考慮到其中文化因素的差異,在翻譯一些中國的地點、名人時,通過用加注法增加其背景信息與說明,從而使得國外游人能對標識語達到一目了然的效果。例如,廣州魯迅紀念館對魯迅的介紹便是在姓名之后加上:A great ideologist and writer in China.[9]同樣,在中山市的魯迅故居紀念館對于魯迅的介紹,也是在其姓名之后加上注解:The revolutionary forerunner of China.
(一)景區雙語標識語作為一種跨文化交際的產物有時會出現錯誤甚至鬧笑話,主要在于景區相關翻譯人員對西方國家的缺失。[10]在這種情況下,翻譯者必須得具有較高的翻譯素質,同時更應多研究英語語言國家的文化習慣,做到對中外相關文化都能理解與消化。對于具體標識語及景區名稱翻譯時,也要多多研究它在國外的文化背景。這樣才能做到不僅有翻譯的正確性,更能根據不同的文化進行靈活而恰當的翻譯。
(二)英語與中文作為兩種不同的語言,除了背后巨大的文化差異,語言本身就不具有差異性。在制作標識語時,工作人員還可以通過大量查閱西方國家本土的旅游景點標識語來學習與借鑒相關語言的表達方式。這種借鑒與融合將更好的為英語國家游客呈現出地道的標識語表達。
(三)最重要的是改變相關工作人員的意識。加強他們對全球化經濟的理解。從而建立起完整的景區標識語設置、翻譯以及制作的體系。在整個景區呈現出一個優質的標識語服務,改善景區的旅游體驗感。同時,政府相關機構可以在組織專業人士研究的前提下,制定景區標識語統一標準,從而增加標識語的規范性、標準性。
旅游業尤其是入境游的發展極大地拉動著中國各個地區的經濟發展,入境游客們像是一股股新鮮的血液般不停地注入中華大地的每一片土地。對于國外游客來說,景區的雙語標識語是他們旅游時不可或缺的助手。也是游客旅游質量與體驗感的一個重要衡量物。所以,雙語標識語的完善是對景區而言舉足輕重的一件事,景區相關翻譯人員在對標識語進行翻譯制作的時候,除了要做到翻譯的規范性、準確性,工作人員更應該加強本身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多研究西方國家的文化習俗。這樣才能做到靈活而貼切地翻譯標識語,為中華瑰麗風景區寫上錦上添花的一筆。
[1]喬俊凱,余高峰.景點標識語翻譯現狀的調查研究[J].英語廣場,2016(02):25-26.
[2]周卓妮,杜方超,方娟.旅游景點公共標識語翻譯研究——以長沙寧鄉花明樓旅游景點公示語為例[J].城市旅游規劃,2016(6):178-179.
[3]宋曉星,林群.商務英語筆譯[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4:48-49.
[4]李衛麗.河南旅游景區標識語翻譯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6(18):136-137.
[5]樊葳葳,周德慧.英漢互譯中的跨文化交流意識[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2001(3):120-123.
[6]丁容容.全球化與旅游景點公共標識語翻譯研究[J].黎明職業大學學報,2010(4):82-85.
[7]郭艷濤.從“歸化”和“異化”看旅游景點公示語的英譯[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2(7):63-66.
[8]馮亞娜.淺析標識語英譯失誤及翻譯策略[J].海外英語,2013(2):145-149.
[9]蘇安.語用翻譯學原理在旅游標識語翻譯中的運用——以桂林旅游景點為例[J].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3):433-435.
[10]戴宗顯,呂和發.公示語漢英翻譯研究——以2012年奧運會主辦城市倫敦為例[J].中國翻譯,2005(6):38-42.
Study on English public signs of Chinese tourist attractions
Ding Jia-li
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Economics,Anhui Bengbu,233030
On the background of flourishing economic globalization,tourism,especially the inbound tourism stimulates the economic advancement of China.But nonstandard bilingual signs loom in the progress of tourism development,which culminates in inconvenience of foreign tourists.Besides,image of the tourism attractions and even the country might get involved in bad influence.Therefore,the writer research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improve th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oss-culture.The research is intends on analyze the relevant problems and solutions to them,so as to conductive to the public signs.
Tourism;Public signs;Translation;Cross-culture
*安徽財經大學2016年國家級創新訓練項目《中國旅游景區的英語標識語研究》(編號:201610378203)階段性研究成果,指導老師:張家紅。
F
A
**作者簡介:丁嘉莉(1995-),女,漢族,安徽池州人,安徽財經大學外國語學院,2013級商務英語專業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