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欲萌
沈陽師范大學,遼寧 沈陽 110034
論經濟法基本原則
丁欲萌*
沈陽師范大學,遼寧 沈陽 110034
經濟法原則中最為重要的即是經濟法的基本原則,經濟法基本原則是經濟法宗旨和目的的具體體現,它貫穿于經濟法研究中的各個領域,是經濟法理論的基礎。從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到十六大提出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不斷完善,對經濟法的本質和內涵的理解和認識在不斷地趨同,這為進一步研究經濟法的基本原則提供一個良好的契機。本文主要以經濟法基本原則中的政府適度干預原則、可持續發展原則兩個原則入手并進行一定的梳理及評析。希望通過本文的闡述,能使更多學者關注經濟法基本原則這一領域的研究,同時希望我國經濟法基本原則能夠不斷完善與發展。
經濟法基本原則;政府適度干預;可持續發展;完善
(一)我國目前對經濟法基本原則的研究現狀
經濟法是調整公民、企事業組織和政府等市場主體與社會公共利益之間關系的法律規范總稱。①我國的經濟法產生于20世紀70年代末,與民商法、刑法等這類產生時間早的學科相比,起步較晚,對于經濟法的理論體系也處于發展時期。在立法上來看,經濟法內容分散,乃至囊括法律中的各個方面都有所涉及,這就更不利于其形成完備的法律體系,在學理的研究中也沒有統一的認識,各個大家眾說紛紜,在自己的領域都有說服人的證據。
從眾多的經濟法基本原則構成中我們發現經濟法學家對于經濟法的基本原則都做了積極有益的研究和探討,同時也表明在經濟法學界,對經濟法的基本原則的研究正逐步深入,盡管學者的觀點尚未一致,有多種歸納,但每一種提法都反映了提出者在明晰經濟法基本原則的問題上所做的努力。
(二)經濟法學基本原則的研究意義
現階段研究經濟法基本原則對于經濟立法有著重要意義。經濟法基本原則是經濟法的靈魂和精神實質所在,是我國社會主義經濟法的本質屬性的集中體現,是制定經濟法的出發點。②所以經濟法原則的地位不可代替,經濟法任何制度的確定都離不開經濟法原則的指引。
經濟法的基本原則是我國經濟法價值取向的高度概括,位于經濟法部門的原則和一般法律規范條文之上,因此,在理解經濟法的法律條文時,可以參照經濟法的基本原則加以解釋和理解。重視經濟法基本原則的研究,有利于我們樹立經濟法作為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的認識,有利于加快對經濟法立法工作的進程。
(一)政府適度干預的原因
由于市場的自發性,有時會導致國家經濟朝著錯誤方向發展,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國家進行適當干預,當市場機制恢復生機時,國家干預則需要減弱,在此條件下,提出了“適度干預原則”。③政府干預最重要的作用就是為了克服市場的缺陷,彌補市場自發性的不足,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對市場經濟的干預通過強制性得以實現。
(二)政府適度干預的主要內容
政府通過強制力手段干預市場活動,克服和避免經濟危機,有益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平穩的發展。由于經濟危機近年來爆發頻繁,政府更應發揮其自身的作用,市場也同樣希望政府的介入,以恢復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促進經濟增長。
國家需要依法干預,在經濟法的授權下開展活動。也就是說,政府在干預國家經濟運行中要嚴格依照法律規定進行,在法律未授權的情況下不得擅自干預。由于市場具有自發性,國家在進行宏觀調控時需要符合市場的客觀規律,謹慎行事自由裁量權,并且不能取代市場主體地位。
(一)可持續發展原則的內容
可持續發展要求人們既考慮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害后代人,滿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的發展,是既考慮當前發展需要,又要考慮未來發展的需要。可持續發展這一概念的提出和普及,是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人與自然矛盾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一種嶄新的發展觀也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人類對傳統發展模式的反思和創新。
可持續發展體現在社會的各個方面,實現可持續發展一直是經濟法所要研究的問題之一,也是經濟法基本原則中重要的一部分。可持續發展在經濟法這一學科中一直扮演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也是證明經濟法是獨立學科的有力證據。經濟法的目標即實現社會公平和追求整體利益,可持續發展也正好體現了這一點,也只有可持續發展才能直接的指出產業結構比例的不協調,地區經濟發展差距過大,自然資源、環境的浪費和破壞。
可持續發展是堅持“以人為本位”,這是一種以人的發展出為中心,以包括自然、經濟、社會在內的系統整體的全面、協調、持續性發展為目標的新的發展觀,其主體是人。最終實現人口與社會其他因素之間的相互適應與協調發展。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認識的提高,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了經濟法的一項基本原則。作為經濟法的可持續發展原則,是在發展公平和整體經濟效益的價值基礎上形成的,是促進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對經濟法的立法、執法、司法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如果要全面分析、概括經濟法的原則絕非易事。隨著對經濟法部門的深入研究,學者對經濟法法律制度的理解也各不相同,但是立足于經濟法基本原則這一根基,這就會對經濟法理論和實踐提供指導作用。
[ 注 釋 ]
①薛克鵬.經濟法的定義[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3:353.
②李莉莉.論經濟法的基本原則[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5.
③宋舒.試論經濟法的國家適度干預原則[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學校學報,2009.1.
[1]薛克鵬.經濟法的定義[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3:353.
[2]李莉莉.論經濟法的基本原則[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5.
[3]宋舒.試論經濟法的國家適度干預原則[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學校學報,2009.1.
丁欲萌(1994-),女,漢族,遼寧大連人,沈陽師范大學法學院,16級研究生,研究方向:經濟法學。
D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