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暢
天津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天津 300387
“津派”紀錄片對天津城市文化資源的利用與開發
劉 暢*
天津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天津 300387
本論文結合天津紀錄片的創作實際以及區域紀錄片理論研究的趨勢,對近年來天津紀錄片的形成、變化和發展進行梳理,對其存在的特定的藝術特征、區域文化價值和城市文化影像傳播形式等一系列問題進行理論總結,并思考天津紀錄片如何立足于當地城市文化資源,展示、促進和激發城市文化發展,實現中國傳統文化的弘揚。
紀錄片;文化資源;天津
當今媒介環境,傳媒的發展速度之快更新頻率之速帶來了數字視頻技術的廣泛普及壯大。城市形象紀錄片以鋪天蓋地的傳播趨勢之勢占據了電視網絡、地面數字電視等各種新興媒介。
(一)城市形象紀錄片概念
“城市形象”的概念最早出現于19世紀60年代的西方發達國家。凱文·林奇是這方面的先驅。他在1960年出版的《城市意象》一書中對于城市形象進行了主要構成要素的分析,才使得學界更加關注這個新興名詞。而他所提出的“城市形象”概念某種程度上具有一定的美學意味。隨后發生在19世紀末美國的“城市造美活動”也客觀上順應了這一趨勢。
(二)城市文化資源內涵
城市的文化資源蘊藏著一個區域內獨特的精神品質與文化特點。各個城市應當充分并合理利用本區域的文化資源,通過對本區域文化資源的整合與開發,制定城市未來的發展戰略。城市文化資源是具有廣泛涵蓋的概念,有人說,除了自然資源,都是文化資源。這個說法不無其道理,因為它的前提是文化。正如愛德華·泰勒所說,“它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俗和個人作為社會成員所必需的其他能力及習慣”。
(三)天津城市文化資源與“津派”紀錄片
近代歷史看天津,地理位置的優勢及歷史傳統等因素造就了天津獨特的城市文化資源類型。”“津派”文化,在傳統文化的發展上,天津優良的文化傳統、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文化資源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了不竭的源泉,如五大道歷史文化街區、解放北路金融街、海河文化廣場、民園廣場等已成為文化旅游的標志性景點,津味相聲、戲曲、曲藝、歷史遺跡已成為了城市的文化名片。
(一)以小見大的敘事結構
敘事就是對事件系列進行排列,以說明一個事實或表達一個觀點;而結構則是將素材進行排列組合的方式。結構就是紀錄片敘事的骨架,這種結構有外在和內在之分,前者指的是紀錄片敘事創作的形式,后者指的是紀錄片敘事內部的邏輯。沿用冷冶夫對紀錄片外在結構的劃分,主要分為線性結構和板塊結構。在“津派”紀錄片創作的敘事結構中,也主要體現為這兩種結構形式。
(二)傳統與現代的視聽語言
紀錄片同其他的電影電視一樣,也是通過影像來傳遞信息、表達情感,是敘事表意的最基本手段。視聽語言是一種藝術語言,激發的是更多的審美體驗,而紀錄片中的視聽語言更多的是一種表意語言,藝術的審美不是它追求的最終目的,而在于能否通過影像聲音展現來揭露事件背后的深層含義。
(三)中西相融的審美特點
在城市形象紀錄片的創作中,需要創作者通過細心體悟去感知這座城市歷史與現實的接合點,要求創作者具備良好的知識素養、美學素養,能夠準確精煉的提取出展現城市文化的某一精髓,將自身的審美體驗融會貫通寓于創作的作品當中。“津派”紀錄片可以在歷史文化審美、社會形態審美、地域人文審美等方面效果突出。
(一)本土媒體與域外媒體的合作
天津電視臺作為天津本土媒體,對于“津派”紀錄片的傳播起著基礎性作用。其不但制作拍攝了多部城市紀錄片,更是創辦了多檔紀錄天津的欄目。這不僅體現出本土媒體的主力軍作用,更看得出天津對于城市形象的高度自信與重視。“津派”紀錄片受到了國際的關注,也就從而吸引域外媒體的關注,《舌尖上的中國》通過味蕾走向世界,長此以往的合作開發必能使“津派”紀錄片從視覺上吸引國際視線。
(二)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融合
“津派”紀錄片的傳播離不開傳統媒體的權威性,但同時要借助新興媒體的快捷性。兩種媒體相融合就形成了傳播合力,更有利于對信息進行集中處理,通過多種渠道送達受眾。“津派”紀錄片要借助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相融合的優勢,將“津派”文化發揚光大,達到更好的傳播效果。
(三)官方機構與民間組織的互動
“津派”紀錄片的傳播離不開官方機構,更是少不了民間組織的支持。天津作為歷史名都,如何讓其魅力得到更好的傳播成了民間文化傳播志愿者的追求目標。天津記憶就是其中較為成熟的團隊。而近年來,官方機構尤其是高校對于學生課外實踐的重視更是推動了官方機構與民間組織的互動,使得民間組織和個人有的放矢,天津市大學生校園微視頻、天津市科普微視頻大賽等賽事的舉辦,更是掀起了對于天津城市文化的關注。
(一)塑造天津城市形象
天津城市形象是由天津文化資源所謂基礎,真實的社會風貌和淳樸的百姓生活場景所集中而成的。而這其中,天津文化資源更是對城市形象的塑造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天津文化資源歷史悠久,古今融合。其所蘊含的巨大文化內涵與文化價值,更應得到充分的開發利用。更是促進天津城市形象紀錄片的拍攝,明確主題思路,對塑造天津城市形象,制作出更多精良優質的城市紀錄片,讓全國乃至世界更加了解天津,這對于天津形象的傳播的價值與意義不言而喻。
(二)提升城市文化價值
城市文化既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承載體,又是一個“以文‘化’城”的過程。為更有效地研究與評價天津文化城市演進過程,也為制定指導天津城市文化發展實踐的政策,有必要借助文化城市的品格和品位來衡量文化城市演進過程的質與量。
(三)構建城市文化市場競爭力
今天,城市形象紀錄片的創作模式不但結合了多種影像種類的拍攝手段及創作理念,更是融入了廣告學說的相關理論體系。總而言之,我國的城市形象紀錄片的發展是經過變革傳統定位,并不斷借鑒和融合其他事物逐漸成形的過程。
[1]歐陽宏生.紀錄片概論[M].四川大學出版社,2004.
[2]劉兆福.天津通志·廣播電影電視志[M].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4.
劉暢,天津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16級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TU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