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軼群
山西財經大學,山西 太原 030000
我國兒童福利制度的問題探索
程軼群
山西財經大學,山西 太原 030000
近期,兒童受虐事件時有發生,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兒童福利問題也再一次成為了我們關注的焦點。我國兒童福利發展落后,體制原因,政策原因,以及千百年來形成的錯誤的教育觀念,使得我們國家兒童的福利水平大大落后于發達國家。因此,制度化結構化的政策制度,嚴格的幼兒教育標準以及全社會的關注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
兒童受虐;兒童福利;補缺模式;普惠模式;關注度;法律文件;政府責任
近期,一件虐待兒童案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3.13南京虐童案。年僅九歲的施某某被其養母毆打,全身是傷。這件事情引發了群眾的熱議和相關部門的介入調查。兒童的權益保護再次被社會各界關注。其實,這已經不是近期所發生的第一起虐童案了,山西男孩慘遭挖眼案,浙江溫嶺幼兒園教師虐童案等等,這些事件的發生一次次讓人們震驚。他所反映出來的是我國兒童權益保護所存在的漏洞,是我國兒童保護機制的不健全。
有關于兒童福利的定義國際上有很多種,聯合國《兒童權利宣言》指出:"凡是以促進兒童身心健全發展與正常生活為目的的各種努力、事業及制度等均稱之為兒童福利。"《美國社會工作年鑒》則指出:"兒童福利旨在謀求兒童愉快生活、健全發展,并有效地發掘其潛能,它包括了對兒童提供直接福利服務,以及促進兒童健全發展有關的家庭和社區的福利服務。"這些定義都是廣義的兒童社會福利。我國法律中所定義的兒童福利是指由社會福利機構向特殊兒童群體——孤兒與棄嬰提供的一種福利服務。可以看出,我國關于兒童福利的定義與世界上一些發達國家和聯合國的定義有所不同。聯合國以及一些發達國家的兒童福利涵蓋范圍更廣,包含了整個社會的兒童,旨在為所有兒童提供更優質的服務。我國的兒童福利制度只針對那些處于貧困,危險等不良環境中的兒童,并不是涵蓋了整個社會。
兒童福利的模式大概分為兩種,一種是補缺模式,另一種是普惠模式。補缺模式就是指兒童福利的保護對象是社會上一些處于困境中的兒童,嚴格意義上來講,補缺模式不能算是一種兒童福利。在社會保障的定義當中,福利的受眾者是整個社會的全體公民,福利的存在是為了更好地服務群眾,提高他們的生活水平,而不是將他們從某種貧困或者生死線上解救出來。普惠模式是指兒童福利的受眾對象是所有兒童,是不分城鄉、城鄉居民共享的社會保障或社會福利。毫無疑問,普惠型的兒童福利制度更能體現一個國家的進步。在世界上大部分發達國家實行的都是普惠模式的兒童福利制度,發展中國家和不發達國家實行的都是補缺模式的兒童福利制度。
(一)關于兒童福利社會各界的關注程度低
在我國,兒童的發展,兒童的需要尚未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兒童福利得不到盡快的發展,一些傳統思想束縛著人們的手腳。比如棍棒下面出孝子。導致,一些兒童在家經常遭受虐待,但街坊領居無人問津,認為這是在管教孩子,殊不知,這樣的行為已經超越了界限。此外,我國對兒童的關注還僅僅停留在對問題少年的管教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層面上,沒有形成兒童福利的基本觀念,兒童的健康成長發展沒能得到更多地關注。
(二)體制化,制度化的構建不夠完善
1992年,我國發布了《九十年代中國兒童發展規劃綱要》,2001年發布《中國兒童發展綱要》等一系列法律。但這些法律文件缺乏制度化的可操作的法律條文,有效性不強。缺乏對兒童的研究,沒有兒童的參與,導致這些法律文件沒有實際的價值。
(三)兒童管理混亂,政府責任淡薄
目前,我國市場上幼兒園數量很多,私立和公立幼兒園都存在,還有一些沒有經營許可的幼兒園也在招生。很多幼兒園基礎設施條件差,教師水平不高,不能為孩子提供好的教育資源。政府一方面不對不規范的幼兒園進行管理,另一方面對于符合條件的幼兒園不進行財政補貼,導致我國的幼兒教育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尤其在欠發達地區,幼兒教師數量少水平差的現象十分普遍。
(四)缺乏對家庭教育的宣傳
相對于社會教育來說,家庭教育更為重要。我國缺乏對家庭教育重要性的普及和指導,要知道,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發達國家,從母親懷孕開始,國家就免費為懷孕的媽媽們進行輔導,從如何照顧孩子到如何教育孩子。在這方面,我國就存在不足,沒有把家庭教育放到最重要的位置。
(一)加大宣傳教育,提高整個社會對于兒童問題的關注度
政府,社區和一些義務機構要經常深入社區,對兒童問題進行宣傳教育和指導,強化大家對于兒童福利的認識,將以前關注的視角轉變到所有兒童身上,不單單是一些問題少年,對所有兒童都應進行關注和指導。提升全社會對于兒童福利的關注度。
(二)我國要積極出臺相應的法律制度
兒童福利要想再進一步的發展下去,國家的法律條文是不能缺少的。我國當前的兒童福利制度相當不完善,應向發達國家學習,從以往的補缺型兒童福利模式向需求取向性兒童福利模式(不同于普惠模式,是服務供給代替直接的金錢和救助,對服務的享有進行了限制,避免了搭便車的現象)過渡,將福利的受眾權利延伸到更多的兒童身上。出臺一些可操作的,制度化的法律文件,切實保障我國的少年兒童的身心能夠健康發展。對于任何損害少年兒童身心健康的不良行為,應進行嚴厲打擊。
(三)加大對私立幼兒園的投入
面對我國目前幼兒教育市場混亂和不足的嚴峻情況,國家應鼓勵有能力的私人教育機構入駐,在政策上給予他們支持,同時做好私立幼兒園的監督工作。對于不符合要求的幼兒教育機構,政府應及時取締,不容姑息。對于缺乏相應職業素養,道德敗壞的幼兒教師,國家應追究他們的法律責任,杜絕這樣的教師再進行幼兒教育工作。
(四)強化政府責任
兒童福利的改善有賴于國家經濟的發展。在市民社會發展不成熟的國家,統治者的意愿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但在市民社會成熟的國家,社會力量更加重要。我國是一個市民社會不成熟的國家,因此要想對兒童福利進行改善,政府的作用就至關重要。對于全社會的所有兒童,政府要盡可能的為他們提供更好的教育,醫療,衛生環境,對于一些父母不負責任或者由于家庭原因生活困難的兒童,政府要盡可能改變他們的現狀。
R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