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華 陽春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
在當今教育改革中,對課堂教學理念、教學方式和教學策略的探索已成為改革研究的重點,運用新技術、新理念也成為教師必須要學習和考慮的問題。任務驅動下的信息化教學將成為教學發展的一條新的途徑,學生的自主學習也將成為未來學習模式的主流。
現代信息化教學中,教師采用的方式多種多樣,類似“藍墨云班課”的APP輔助教學軟件也層出不窮,內容方面也衍生出了微課這樣的教育信息資源。廣東佛山微課創始人胡鐵生于2013年提出了微課的概念:微課又名微課程,它是以微型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針對某個學科知識點(如重點、難點、疑點、考點等)或教學環節(如學習活動、主題、實驗、任務等)而設計開發的一種情景化、支持多種學習方式的新型在線網絡視頻課程。而任務驅動指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緊緊圍繞一個共同的任務活動中心,在強烈的問題動機的驅動下,通過對學習資源的積極主動應用,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的學習,并在完成既定任務的同時,引導學生產生一種學習實踐活動。
服裝款式設計、服裝結構設計和服裝縫制工藝組成了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三大課程,服裝縫制工藝課程在其中起的作用就是把按照服裝款式進行結構設計的紙樣按照工藝的方法做成成衣,涉及的內容有機縫、手縫、熨燙和各種成衣的縫制工藝,求職的崗位有樣衣制作師。按照以上樣衣制作任務驅動的原理,結合信息化方法設計的服裝縫制工藝教學設計為:
學生需要依照設計意圖,按照擬訂生產程序模擬生產,在制作中記錄每道程序的各項數據,并提出建議,以便最終制定生產程序。樣衣制作的學習流程為:(1)接受任務單。包括設計開發版單、面輔物料卡、工藝單、排料圖等。(2)樣衣裁剪。面、里、襯及其他生產物料準備。(3)學生根據設計及工藝要求準備相關設備和工具,并調試備用。(4)制定樣衣的工藝技術要求和流程。(5)樣衣制作。(6)樣衣后整理、定型,包括鎖眼釘扣。(7)樣衣連同任務單交教師做品質評定,并由教師填寫評語。
確立了服裝縫制工藝的“微課”資源體系的經緯結構之后,要把每個步驟設計成若干個微任務,擴充微課的維度,還要設置課外任務,激發微課的深度。
例如,西裙制作工藝中設定好西裙的制作流程,這個為經緯結構;每個步驟的工藝要求和其他各種工藝的方法和成品差異為維度內容,深度內容則是不同工藝的應用范圍和優缺點的探討。
因為每個學生現有的知識結構、認知能力和個性特點都不盡相同,教師可以采用先選組長,然后組長挑選組員的方法組成合作小組。該學習小組應該在一個學期內保持不變,這樣能讓學生形成合作的意識,也能適應自己的學習伙伴。組長運用微信或者QQ組建學習小組并管理自己的組員,然后通過教師的邀請碼加入教師的藍墨云班課的課程。通過信息化手段可以加強教學的互動性,也有利于學生學習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分享記錄,并能及時得到教學反饋,及時調整修改以便提高教學效果。
教師按學習流程建立微任務,并結合微課這樣的教學資源,前后連接,層層遞進,小組成員在每個章節的學習初會接收到學習任務,然后通過學習教師藍墨云班課里的微課,組長組織組員討論、查找資料以及分配任務,在每組的實踐階段教師會參與指導以便學生獲得該課程的知識或得出成果,從而讓學生獲得實際運用的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每個微任務中要求組長收集學習過程的微視頻、圖片和評語,并在結束時讓組長組織發表學習結論和學習成果,以此作為教師的資源儲備和反思材料。學生通過學習會有自己的領悟和反思,也培養了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此學習過程中有錯誤也有創新,錯誤可以作為案例教學,創新可以作為知識拓展。
教是為了不教,每個小組課后會得到一個延伸任務,學生也通過以上的方法去完善自己的知識構建。并且可以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服裝制作比賽和進行社會實踐等方式來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通過任務型教學并結合信息化資源和手段讓學生真正實現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并在教學中發揮教師指導作用。教師需要注意微任務的可操作性和對任務鏈的設計要有整體性和連續性,把服裝縫制工藝課程從教師教學轉化為學生的實踐學習,并讓學生在完成任務中體驗成就感,實現自我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