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戰輝 胡 晶
信陽學院,河南 信陽 464000
責任保險的法教義學分析*
徐戰輝**胡 晶**
信陽學院,河南 信陽 464000
“老人摔倒,扶不扶?”是一個社會熱點問題。普通百姓往往從樸素的道德觀念入手,將之付諸于道德審判,但它還是一個法律評價的技術問題。華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在其網絡旗艦店推出了網上銷售的“扶老人險”,頗受年輕人的青睞。按照該險種保險條款的內容,涉及到保險法第65、66條的解釋適用,本文以法教義學為視角,詳細討論了責任保險法律關系主體之間的請求權基礎關系,提出了責任保險三方主體的利益平衡理念,準確界定了“扶老人險”的構造。
責任保險;法教義學;利益平衡
“扶老人險”新險種的推出和本文作者親自購買該險種的真實案例開放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即法教義學視野下,《保險法》第65、66條關于責任保險的規定,如何與“扶老人險”三方當事人之間的關系進行“請求權基礎要件”的涵攝。在保險法的外在體系和內在體系中,如何為解決類似的“老人摔倒,扶不扶?”的現實問題探索一套相對客觀的價值判斷系統。
責任保險法律關系較為復雜,主要有三方法律主體,分別是保險人、被保險人以及第三者,三者之間互相負有權利義務。《保險法》關于責任保險的規定,分別是第65條與第66條。首先,第65條作對責任保險的基本法律構造作出了一般規定,包括責任保險的法定定義以及責任保險中三方當事人之間的請求權和抗辯權的配置。其次,第66條是第65條的補充規定,主要涉及到訴訟費用,仲裁費用和其他費用由保險人承擔的規定。
(一)第1款、第2款的解釋論
正確理解該條文應當有一個民商合一立法體例的大前提,即被保險人作為給第三者造成損害的侵害人,其理應當根據民法的規定承擔民事賠償責任,此處的民事賠償責任與賠償保險金責任是兩種不同性質的責任,前者屬于民法責任,后者屬于保險法責任。責任保險使侵權責任的承擔社會化。①
根據《保險法》第65條第1款及第2款前段的規定,被保險人在造成第三者損害之后,保險人直接向第三者賠償保險金義務的情形有三,一是依照法律的規定;二是依照合同的約定;三是被保險人請求時,也即第三者在這三種情形下,對保險人享有直接的保險金賠償請求權。
依據體系解釋方法,責任保險屬于財產保險,當保險事故發生之后,先由被保險人向第三者承擔民事賠償責任,(被保險人在法律上承擔的民事損害賠償責任包括:合同責任和侵權責任。②)然后再由保險人向被保險人賠償保險金。如果被保險人給第三者造成了損害之后并沒有向第三者實際承擔責任時,保險人向被保險人賠償保險金就可能存在風險。
因此,在上述思路的基礎上,可以得出以下結論:就被保險人和第三者之間的關系而言,被保險人應當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只是基于上述三種情形而由“第三人”(保險人)代為清償了。根據責任保險合同的相對性,屬于保險人保險責任范圍的保險事故發生后,被保險人對保險人享有賠償保險金請求權。但合同法第六十四條規定了“向第三人履行的合同類型”,即合同權利義務雙方當事人可以就由債務人向第三人(第三者)履行債務達成一致。第65條第1款規定若當事人約定保險人直接向第三者賠償保險金的,應當符合合同法第六十四條的規范意旨,第三者直接取得了保險金賠償請求權。
對該條文還有另一種解釋方法,即“依照法律的規定”應當指的是第2款的規定,即(1)被保險人請求保險人直接向第三者承擔賠償保險金的責任的同時,應當將保險事故發生的情況通知保險人;(2)被保險人應當請求而未請求的,第三者有權直接向保險人主張保險金賠償請求權,此時,第三者的請求時應當舉證證明被保險人怠于請求。按照這種思路去理解,保險人的直接賠償保險金的義務的來源就限縮到了兩種。
(二)第3款的解釋論
該條文與前兩款的規范意旨有所不同,其主要規范的不是保險人與第三者之間的直接賠償保險金與直接請求賠償保險金的關系。而是責任保險合同被保險人和保險人之間的關系。
從民法體系來看,被保險人對第三者依法應負的賠償責任的產生原因可能是違約損害賠償責任,也可能是侵權損害賠償責任,還可能是其他法定責任。第65條第3款,依文義解釋的反面推論,應當理解為被保險人(甲)應先依據違約、侵權或者其他向第三者承擔違約責任、侵權責任或者其他責任,然后,再由保險人(乙)向被保險人(甲)賠償保險金。
理清被保險人、保險人和第三者三人之間的請求權關系,同時,科學配置抗辯義務(其內容包括實施抗辯行為和負擔抗辯費用)③,這樣才能構建出三者間的權利義務平衡。
第66條中提到三種費用類型,即仲裁費用、訴訟費用和必要費用,從文義上看,“或者”連接了仲裁和訴訟,兩者是選擇關系,“以及”是并列關系,遵循語言邏輯,應當可以得出是仲裁費用和必要費用;訴訟費用和必要費用的結論。
即被保險人因給第三者造成損害,第三者基于保險事故,(一)以合法有效的仲裁協議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而由被保險人支付的訴訟費用以及必要費用;(二)以被保險人為被告提起訴訟,被保險人應訴費、差旅費、律師費等支付的訴訟費用以及必要費用;原則上由保險人承擔,這也是“扶老人險”設置的依據所在。當然,若合同另有約定且不違反合同法第52條規定的,該費用可以由當事人基于意思自治予以協商確定。
基于文義解釋,該條文沒有進一步區分被保險人被提起仲裁或者提起訴訟后的勝訴或者敗訴對法律費用的影響,比如被保險人勝訴時,訴訟費用應當由敗訴的第三者來承擔,那么,保險人承擔的法律費用中應當不包含訴訟費用這一部分;被保險人敗訴時,保險人只需要按照第66條的規定承擔即可。
綜上所述,“扶老人險”的保險金責任僅限于法律訴訟費用,這一點符合《保險法》第66條的構成要件,責任保險制度應用于“扶老人險”具有理論邏輯上的自洽性,有利于通過法律技術來化解“老人摔倒扶不扶”中的道德風險。“扶老人險”中被保險人、保險人和第三人之間的請求權關系也充分體現出保險法上的保險利益和最大誠實信用原則,是責任保險法律技術的具體應用,對保險法的解釋適用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嘗試。
[ 注 釋 ]
①江生忠,邵全權.完善我國責任保險制度的幾點理論思考.南開經濟研究,2004(04):92.
②溫世揚主編.保險法(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07,9:240.
③武亦文.論責任保險人的抗辯義務.法商研究,2013(04):66.
* 信陽師范學院華銳學院院級課題《責任保險在“扶老人險”中的應用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5yb06)。
** 作者簡介:徐戰輝(1983-),男,河南平輿人,研究生,信陽學院,教師,研究方向:中國民法;胡晶(1990-),女,河南信陽人,研究生,信陽學院,教師,研究方向:刑訴。
D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