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雪琴
(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院音樂學院,江蘇 南京 210000)
音樂治療是利用音樂的特殊作用對長期出現身體、精神、情緒失控和失調的對象進行身體治療、精神恢復、心理干預的系統的治療過程。[1]在這個治療過程中,治療師通過音樂治療、體驗、訓練等各種途徑和形式,以及在音樂治療過程中逐步發展起來的各種新的音樂治療方式和媒介,幫助治療對象實現身體、精神和心理的正?;灰魳分委熌壳皩儆谛屡d的交叉邊緣學科,主要是以心理治療的醫學理論和治療方法為基礎,充分利用音樂產生的生理和心理效應,使治療對象在治療師的幫助下,通過治療師設計的各種獨特的音樂行為和音樂體驗,消除治療對象的心理障礙,逐步達到身心健康;這種治療方式目前對特殊人群的教育產生了很積極的作用。
長期以來,國內外許多的專家學者都在研究和探索音樂治療的作用機制;一部分研究者表示,音樂治療的關鍵作用機制在于音樂對人的生理產生影響進而對人的心理產生作用,實現音樂治療的目的;[2]而另外一部分研究者則認為,音樂治療首先是利用音樂的特殊作用對人的心理、情緒產生影響,再通過心理的變化和回復再作用于人的生理。其實,以上兩種觀點,都說明了音樂治療的過程在很大程度上音樂和人的生理和心理是交互作用和影響的;要準確說明這一觀點,首先要準確把握音樂和人的情緒、心理之間的關系,音樂因為其特殊的表現形式和特殊作用,決定了與人的心理活動和情緒表現有著天然的內在聯系,這種天然的內在聯系具體表現在一下四個方面:一是音樂與情緒的存在形式都是一種非物體性;二是音樂與情緒的產生過程都在時間的進程中逐步進行的;三是音樂與情緒都受人的聽覺器官影響;四是音樂與情緒對人都會產生能動的反作用。從以上音樂和人的情緒的四種天然關系中可以得出音樂治療的作用機制主要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研究梳理。
音樂治療對特殊兒童教育的主要作用機制之一就是利用音樂來影響人的心理、情緒從而實現對特殊兒童的治療和教育。[3]人的生理和心理是一相互聯系密切,相互影響的統一整體,同時,情緒的好壞對一個人的整個生理和生理的影響極其重要和明顯。相關現代的醫學研究證明:一個人長期保持積極和歡快的心理和情緒,就能夠刺激大腦整個神經系統增強張力,從而使人身體的各個器官、系統張弛有度,協調一致,能夠很好地調節身體的各項機能;相反,一個人長期處于消極情緒的影響,容易引起神經系統協調功能減弱和消失,從而影響人的身心健康。
音樂治療或音樂活動具有速度、旋律、曲調、節奏等藝術性,音樂憑借其特有的節律性和藝術性,對人的神經系統的調節可以產生積極的作用;[4]音樂在播放過程中,通過人的聽覺器官可以調節的人的呼吸系統,影響人的呼吸速度,可以刺激人體內的分泌系統,消除人身體的疲倦,緩解人體的壓力,可以對抗抑郁、焦急等身體反應,能有效治療人在生理、心理各方面出現的不適癥狀。音樂對人生理的刺激能人的下丘腦等中樞神經產生影響,從而對人的情緒活動進行雙向調節。如慷慨激昂的音樂使人充滿斗志,精神振奮;平緩溫和的音樂使人心情柔和,顯得安靜;歡快活躍的音樂能使人精神爽朗等。
音樂治療是指音樂治療師利用音樂對人的心理、情緒所產生的直接作用和積極影響來改善人消極的心理活動和負面的情緒狀態,使人通過音樂治療,在治療的過程中或治療結束以后獲得科學的、正確的認知觀念,進而促進身心健康發展。音樂治療不是簡單的給治療對象播放一些歡快愉悅的音樂,調節治療對象的心理和情緒;而是通過一系列的安排和設計,讓治療對象在治療過程中感受各種不同性質的音樂。利用音樂活動調整和改善特殊兒童的不良行為和情緒障礙,通過科學的治療活動安排,激發治療對象的情緒活動和心理活動,產生共鳴,使治療對象在音樂的影響下宣泄自己的消極情緒,當治療對象的負面情緒得到宣泄,內心的積極心理活動就會上升,達到身心愉悅的目的。通過音樂治療,能夠整合人的內心活動。
完整的音樂治療活動,主要是通過逐步調節和改善自我表現,以及建立和發展和諧的人際社會關系這兩個方面來實現的,這一過程就決定了音樂治療需要依賴一定的社會作用機制。對特殊兒童開展音樂治療主要是通過開展一些列的音樂活動,如歌唱、表演、樂器演奏等,為特殊兒童在接受接受音樂治療的過程中提供一個可以利用音樂來宣泄內心的不良情緒和消極心理,同時對自身的心理和生理行為進行表達。在對特殊兒童音樂治療過程中開展的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音樂活動本身就是一種社會交往活動,特殊兒童在音樂活動中,通過音樂感染和活動的啟發,能夠充分體驗和學習在社會交往活動中所需要的相互合作、情感表達等人際交往能力;[5]通過音樂對特殊兒童情緒和心理的改善,特殊兒童可以獲得自我滿足的成就感,不斷增強自信,促進社會交往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的不斷提高。
特殊兒童由于自身的缺陷和心理認知能力不足,情緒經常出現焦慮、緊張、失常等表現,同時,特殊兒童受交往范圍的影響,對人的防御心理很強,還會出現自傷和攻擊性行為。[6]特殊兒童出現這些異常的情緒和行為,關鍵因素是對自身情緒的控制能力差。通過音樂治療,特別是一些特殊兒童十分感興趣的音樂,使他們能夠利用音樂節奏和旋律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情緒,減少對陌生人的戒備和防御,通過一些平和溫柔的音樂使特殊兒童的焦慮情緒得到緩解,穩定情緒,減少自傷行為等。
特殊兒童見在見到陌生人后經常出現的行為就是躲避和退縮,不善于與陌生人接觸和交流,表現出了極強的防御行為。通過音樂集體治療活動,把特殊兒童聚在一起,通過歡快音樂的感染,增強他們之間的信任和安全感,使他們學會主動與人交流,改善特殊兒童的社會交往能力;[7]另外一方面,通過集體的音樂活動,增加他們在音樂活動中的合作意識和互動的意識,放下對陌生人的警惕心理,舒緩抑郁情緒,逐步改善社會交往能力。
音樂活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容易引起特殊兒童的喜歡,增強他們參與的積極性,通過開展一些音樂活動,讓特殊兒童參與到音樂活動當中,通過唱歌、表演、跳舞等形式的音樂活動,增強自身的肢體協調能力,如唱歌可以改善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表演和跳舞可以改善他們的四肢之間的配合和身體的平衡能力。在集體的音樂活動中,特殊兒童還能通過相互之間的合作增強他們之間的動手能力,進而逐步改善他們的肢體協調性。
由于特殊兒童教育不同于普通兒童的教育,音樂治療也有別于普通的治療方式,這就對音樂治療在特殊兒童教育中的環境因素有了特殊的要求。音樂治療室的環境在設計和裝修時要安裝錄像設備,對特殊兒童的教育活動過程進行錄像保存,便于跟蹤治療分析;在墻板和門窗選擇上要選擇吸音板墻壁、皮包門,使治療環境更顯安靜;墻面要采用軟包墻圍,以避免兒童在音樂活動中磕碰受傷;治療室地面要采用木質地板,便于兒童在室內開展集體活動;[8]環境對音樂治療十分重要,因此要特別注意音樂治療的環境選擇和設計。
針對特殊兒童開展音樂治療,教法顯得格外重要,特殊兒童的音樂教育方法要以特殊兒童的身心特點為根本和主要標準,音樂治療活動要更加體現出活動的多樣性和即興性。治療師在特殊兒童進行音樂治療時,音樂教學法的運用主要強調對特殊兒童教育手段和形式的豐富性、靈活性、生動性,[9]要針對教育對象而淡化教育技巧和教育內容的深度把握,注重掌握讓特殊兒童在音樂伴奏下學會即興表演的啟發式教學形式,另外,教學方式要多樣化、特殊化和具體化,要采取適合發展水平有差異,發育程度層次不齊的特殊兒童共同接受音樂治療的教學方法。
在特殊兒童的教育過程中,音樂治療曲目的選擇往往決定了音樂治療效果的質量。對特殊兒童進行音樂治療和音樂教育,目的不在于對特殊兒童進行音樂欣賞和音樂交流,對特殊兒童開展音樂活動的主要目的在于治療和改善特殊兒童心理和生理的缺陷,改善特殊兒童的行為缺陷等。因此,對音樂曲目的選擇要具有明顯的針對性和目的性,包括從歌詞的內容、表現的形式、旋律的快慢、時間的長短、聲音的大小、情感的流露等方面都要精心挑選和設計,要對音樂曲目和作品分門別類使用。另外,音樂治療的曲目的選擇和使用也不能隨意照搬,要根據不同地區的兒童的具體情況,結合老師和兒童所在的地區風格,做出科學合理的曲目選擇。
對特殊兒童的音樂治療的成功與否,治療的效果程度的好壞如何,教師在殊兒童的教育過程中起著最關鍵的作用,選擇合適的音樂治療教師,甚至可以彌補音樂教學環境和教學曲目不足的缺陷,因此,對特殊兒童進行音樂教育,要做好教師的選擇和任用。[10]特殊兒童的教育不同于普通孩子的教育,這對教師的要求更加具體化和專業化,一般而言,要做好特殊兒童的音樂教育和音樂治療工作,教師應具備以下基本的條件。一是對特殊兒童教育事業有足夠的熱愛和執著,對特殊兒童充滿的極大愛心、耐心和同情心;二是熟練掌握一件樂器或嫻熟的歌唱表演能力,具備一定的與兒童音樂治療有關的心理學學和教育學理論,對特殊兒童的教育的研究有足夠的探索精神;三是善于營造音樂治療環境的和諧氛圍,與同事、與特殊兒童富有親和力和協作能力;四是應具備根據兒童的現場表現做針對性的即興表演和創作音樂作品的能力。另外,由于音樂治療短時間不容易出效果,因此,做音樂治療的老師還要具備高度的精神追求。
特殊兒童的音樂治療評價方式與普通教學評價有很大的不同,它更接近心理學中行為矯正的評價方式,大致包括如下幾個方面:一是要了解兒童的基本情況,要對教育和治療對象有一個充分的認識和了解,并且要根據這些教育和治療對象做音樂治療前后他們行為能力和生理、心理表現的前后對照測量表,便于掌握治療過程的變化和掌握治療效果;二是要做好治療過程的記錄工作,保存好治療過程中的影像視頻和教學記錄,并且按時對教育記錄進行匯總和歸納,便于找出教學和治療過程中的教學規律,總結出教學經驗等;三是要根據教育和治療對象,結合教育者自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目標,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近期和長遠教學規劃,使教育和治療有目的、有計劃的開展,從而確保教育和治療效果。
通過研究和分析,可以看出,目前音樂治療在特殊兒童的教育中已經廣泛被運用和采納,音樂在特殊兒童教育中的作用也很明顯,但是,目前,國內專家學者對音樂治療在特殊兒童教育中應用的研究還不是很全面,仍然還有一些不足之處,尤其,音樂治療如何更好的應用于特殊兒童教育當中,如何進一步提高特殊兒童的教育效果等,都值得進一步研究。
[1]張鴻懿.音樂治療學基礎第1版[M].北京:中國電子音像出版社出版,2000(15).
[2]孟慶珍,遲曉燕.音樂治療對精神分裂癥恢復的療效觀察[J].黑龍江醫藥,2002,25(04):91.
[3]張凱.音樂心理[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205.
[4]董愛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心理活動對音樂治療效果的影響[J].職業與健康,2003,10(10):l56.
[5]喬愛玲.音樂治療失眠初探[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2(02):305-307.
[6]馬英,何德禮.音樂干預信息支持系統對術前患者睡眠質量的影響[J].中國臨床康復,2004,8(06):1024-1025.
[7]孫寶容.音樂治療抑郁性神經癥的機制及護理初探[J].河南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4(02):89.
[8]王曉聆.音樂在康復醫學中的作用[J].中國療養醫學,1998(01):20-22.
[9]董莉,李生財,梁永林.音樂療法治療精神性疾患的研究進展[J].衛生職業教育,2005(08):73.
[10]靳瑞,劉剛,袁立霞.音樂治療在中醫臨床中的應用及前景新釋[J].中醫藥學刊,2005(03):4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