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琦
(福建省永泰城鄉建設職業中專學校,福建 永泰 350700)
本文通過對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現狀進行調查分析,闡述當前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應主動與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進行對接。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城鄉各類幼兒園都應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地實施素質教育,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幼兒園的教育內容是全面的、啟蒙性的,可以相對劃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五個領域,……” 音樂是藝術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幼兒教師一定要加強學習、研究幼兒園的音樂活動,懂得音樂活動包括的具體內容,激發幼兒對音樂美的感受、表現的情趣,豐富他們的審美經驗,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在此基礎上,根據幼兒的發展狀況和需要,對表現方式和技能技巧給予適時、適當的指導。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是培養幼兒教師的重要陣地,在音樂教學活動中能不能為將來的幼兒教師作好審美能力、審美情趣、藝術感受與表現技能等方面的準備,直接影響著這些學生將來能不能順利就業,進而影響幼兒園教育的質量。所以我們一定要重視中職音樂教育與幼兒園音樂活動銜接的研究。
近期我深入基層幼兒園調研,對部分實驗幼兒園(省級示范性幼兒園)、農村示范性民辦幼兒園、城鎮一般幼兒園、鄉村一般幼兒園等幼兒園的隨機抽樣調查或問卷調查,特別針對當下幼兒園的教學硬件設施與實際開展音樂教育活動現狀做了調查分析。

表一 幼兒園音樂類教具配備情況

響 板(付) 12 5 4 3鈴 鼓(個) 15 9 6 3鋁片八音敲琴5個自制打擊樂器若干其他
表一是根據原國家教委《幼兒園玩教具配備目錄》所列的音樂類玩教具的配備要求,我們對各類幼兒園的音樂玩教具配備做了調查。從中可見現有幼兒園辦學硬件基本上能滿足音樂教學活動開展的需求,音樂教學設備各類不少,完全滿足幼兒開展音樂教育。當然實驗園與城鄉園、民辦園與公辦園還是有明顯差距的。除了鄉村幼兒園缺少雙響筒、串鈴外,其余各類幼兒園均配備了原國家教委所列的各種音樂類玩教具,實驗幼兒園配備的各類音樂類玩教具數量較多。這種狀況要求幼兒教師必須熟練掌握各種音樂類玩教具的使用操作技能,這樣才可能更好地開展幼兒園的音樂活動。
具備了音樂活動教學條件是否都能開足音樂活動課程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們對各類幼兒園音樂活動的開展情況進行問卷調查,具體情況如下表所示。

表二 幼兒園周音樂活動開展情況

偶爾開展自制音樂玩具活動綜合活動
目前幼兒園的音樂活動包括音樂表演、唱歌(含合唱)、音樂欣賞、韻律活動、樂器演奏、音樂玩具制作等活動。
從表二可見:實驗園基本上按規定開足音樂活動教育課程,基本上能按照幼兒園音樂活動課程實施音樂教學。而一些城鄉和民辦園,他們開展的活動就未能按照幼兒園課程的要求開展音樂活動。主要原因,一是師資問題,幼兒教師技能水平參差不齊,特別是鄉村幼兒園多為代課教師。有相當部分幼兒教師還不能使用那些樂器,音樂教學活動單調無味。二是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在校期間沒有接觸過這些樂器,上崗前沒有進行崗前培訓實習,使用這些設備還不能得心應手,客觀上造成未能較好地完成幼兒音樂活動教學任務。這些現狀反映出中職校教學與幼兒園實際需求脫節,培養出來的老師還不適應幼兒園教學的需求。從現場觀察和調查中發現,有些幼兒不太愿意參加某種音樂活動,這固然與幼兒的興趣有關,但與幼兒教師自身的興趣與活動過程的組織能力都有關系,所以幼兒教師必須注意提高自身音樂活動的組織能力,這樣才能為幼兒音樂教育活動的高效開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因此,本人認為中職音樂教學應與幼兒園音樂活動教學進行對接,以適應幼兒園教育教學的需求。
作為培養幼兒教師的中職學校音樂教師要深入學習幼兒園的教育規范,做好中職音樂教學與幼兒園音樂活動銜接工作。
教育部頒發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幼兒園工作規程》《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幼兒園管理條例》等幼兒教育的指導性文件,特別是《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兩個文件具體規定了各領域活動(包括藝術或音樂)的目標、內容與要求、指導要點或教育建議,作為即將進入幼兒園頂崗實習或就業的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必須在上崗前學習以上重要文件。中職學校可以開設《幼兒園教育法律法規》校本課程,或將幼兒園的音樂教育活動融入《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指導》《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實踐》《幼兒園教育活動指導》《幼兒園活動教程》《幼兒園活動設計與實踐》《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指導》等課程的學習中,讓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明確幼兒園教育的規范標準。
任何一項活動都有其常規的基本要求或“規矩”,幼兒園的音樂活動也不例外,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必須在上崗前掌握幼兒園音樂活動組織的基本規矩,這些基本規矩在中職學校內是無法親身體驗,學生只能通過到幼兒園的見習或實習來獲取感性經驗。中職學校要經常組織學生到幼兒園體驗生活、教學見習或實習,特別是音樂活動方面的見習、實習。它既可以在中職學校安排一定的課時參加幼兒園音樂活動的見習,也可以在《幼兒園實習指導》等課程活動中組織學生到幼兒園見習。通過見習,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還可以嘗試進行音樂活動的組織(即實習),這樣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經驗,從而掌握幼兒園教育活動的基本規則,也可以為今后的創新奠定堅實的基礎。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要想組織好音樂教育活動,自己必須要有歌唱、演奏、音樂感受、表達等方面的技能或能力,“半桶水”是沒辦法組織好音樂教育活動的。根據表一、表二調查的結論顯示,中職學校的音樂教師要注意加強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打擊樂器的演奏技能以及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所需要的技能或能力的培養。但培養學生技能或能力時,一定不要僅停留在能開展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上,必須比幼兒園所需要的技能或能力高。比如碰鈴(也稱小鈴)這是一對用金屬制成的小鈴,用一根繩子或抓握的木柄相對固定兩個鈴,通過相互撞擊引起振動而發音。碰鈴的音色清脆、柔和,且高而輕。它既可以表現音樂的強拍,也可以表現弱拍,是幼兒園用的最為普遍的一種樂器。使用時可以雙手握碰鈴的木柄自然放在胸前敲擊。握木柄時手不能觸及鈴的部位,否則,聲音就會發悶,不清脆;也可以雙手握碰鈴的木柄一手在上,一手在下,使鈴的部位相對應,連續敲擊。作為幼兒教師自身必須先掌握這個碰鈴的敲擊技巧并在指導幼兒時做出正確的碰鈴敲擊的示范動作。
傳統的師生觀,強調師道尊嚴,教師高高在上,學生對教師必須絕對服從,學生處于被動的被支配的地位,這是一種封建思想在師生關系中的折射,它已不能適應現代教育,不利于培養學生的主動精神和創造精神,與今天我們推行的素質教育是相違背的。在本次調查中發現,民辦幼兒園的一位教師在進行音樂游戲活動時,都是以自身的意志為主要求幼兒這樣那樣,與幼兒互動的次數較少,使幼兒都是處于被動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過程中,幼兒缺乏獨立性、自主性,無法成為學習的主人,這是傳統師生觀的體現。
現代師生觀應該是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師生相互關系活動中是民主的,在相處的氛圍上是和諧的。它的核心是師生心理相容,心靈的互相接納,形成自然真摯的情感關系。它的宗旨是本著學生自主性精神,使他們的人格得到充分發展。中職音樂教師要注意摒棄傳統的師生觀,樹立現代師生觀。教師要關心、尊重學生,承認學生各不相同的個性,并促其健康成長;教師要關注學生,專心聆聽學生的心聲,關注其內心世界的表達,并予以引導;教師要平等對待學生,以協商或商量的口吻與學生溝通,使學生敢于與教師談心交流;教師要信任學生,相信學生能夠講真話,有了錯誤,能在教師的幫助下改正錯誤,促進學生樹立信心,形成健康的人格。
綜上所述,雖然我國幼兒園教育事業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從城鄉幼兒園音樂活動發展現狀可以看出,幼兒園音樂活動教學還存在一定的不足。中職學校作為培養幼師的搖籃,應注重幼兒園當前音樂活動現狀,在音樂教學內容方面注重和幼兒園音樂活動的銜接問題,從而培養出更多符合幼兒園音樂活動發展的幼師人才。
[1]李秀云.關于農村幼兒園音樂教育的幾點思考[J].西部素質教育,2015(15) .
[2]劉建文.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方向與策略[J].學周刊,2016(27).
[3]韓金鳳.幼兒教師如何創設良好的音樂教學環境[J].學周刊,2013(11) .
[4]國家教育委員會.幼兒園玩教具配備目錄[Z].1992.
[5]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Z].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