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紫薇
(陜西師范大學,陜西 西安 710000)
陳從周曾講到:“中國美學首重意境,同一意境可以不同形式之藝術手法出之,詩有詩境,詞有詞境,曲有曲境,音樂有音樂境,而造園之高明者,運文學繪畫音樂諸境界,各臻其妙?!?。[1]將中國古典詩詞直接引用為歌詞的現代音樂作品中,詞與曲的完美結合,使音樂達到一種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2]讓人們能夠在現代創作音樂的氛圍里充分領略古典詩詞所蘊含的美的意境。本文就結合古典詩詞意境及音樂的三種創作手法來講述古詞今用、詩樂相融所呈現出的音樂藝術魅力。
民族歌曲從詞意上解,就是由各民族人民自己創作并廣泛傳唱的歌曲。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民族文化特色的充分體現,具有高度的審美價值和欣賞價值。從廣義上講,民族歌曲就是從其自身的歷史進程創造而來,凝聚了具有強烈藝術感染力的音樂形象,有的激人向上、奮發圖強,有的使人心曠神怡、愉悅美好,也有的催人淚下。而古詩詞歌曲作為一種聲樂體裁,顧名思義就是古典詩詞被作曲家賦予了具有民族化風格的曲調,所形成的音樂作品。詩和樂的高度結合,既能從詩中體會樂的情緒,又能從樂中感受詩的內涵。體現出中國文化獨有的神韻,具有鮮明的民族特征和地方色彩。千百年來被人們廣為傳頌,激發了無數作曲家的創作靈感,繼而為后世留下了不少經典之作。如趙季平作曲的《關雎》、楊蔭瀏據岳飛詞作所編創的《滿江紅》等,這些作品中,歌詞在演唱時不僅保持著詩詞的平仄押韻,在曲調的編配上,也緊密貼合其韻律,將民族音樂的獨特風格與之巧妙融合。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關雎》作為《詩經》的首篇,為世人所熟知。它是一篇歌頌愛情的詩歌,關雎是一張水鳥,雌雄伉儷間感情深厚,堅定不移。作者借用雎鳩,以他們愉悅嬉鬧的場景,以起興的手法,把水域作為依托將感情直抒胸臆,然后又用輾轉不眠的思念為烘托,急切的想念無盡的表達便躍然紙上,以此抒發男女間的真摯感情。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為我們勾勒出一幅美妙的景象,引得世人的無限遐想。寫出了君子對于窈窕淑女的美好期待,即使是“求之不得”,但依舊是“琴瑟友之”。表達了即使是情到深處時的輾轉反側,但仍舊加以克制,遵守禮的制約而不違背綱常,以唯美的言辭,和引人入勝的情景,描繪出了視而喜之,見而思之,憶而慕之,求之不得而感之的一種耐人尋味的優美意境。贊頌了男女間純真樸實的愛情和世間的真善美。
由趙季平先生所編曲的《關雎》,是再現的三段式結構,其調式是中國民族五聲調式的D羽調式,節奏為4/4拍,方整型結構,速度自由舒緩。伴隨著清幽的旋律,如引子部分多種裝飾音的使用,歌詞以一字對一音的形式,向我們淡淡訴說,娓娓道來,體現出了古典詩詞吟誦時的獨特韻味。前倚音、波音和顫音等音樂技巧的添花運用,悠悠的展開歌曲的旋律部分,就不禁使人浮想聯翩起來。音樂的第一部分旋律較為平穩,每個樂句之間都以重復音的連續逐漸展開,在第一部分的結尾,旋律出現了八度音的大跳,由此來體現情感的跌宕起伏。第二部分延用了第一部分的重復音連續,并且愈演愈烈,把音樂推向了一個高潮,最后旋律逐漸向下進行,結束在七拍的長音,這與之前平穩的旋律形成鮮明的對比,音樂更顯深邃、悠揚。整首音樂回蕩在尤顯抒情的羽調式的風格中,曲調與詩詞間韻的完美融合,使音樂更顯得悠遠綿長,猶如天籟。
所謂藝術歌曲就是由詩歌與音樂的完美融合而共同完成藝術的表現任務的一種音樂體裁。其名稱則是由西方浪漫主義時期的音樂大師舒伯特的作品而來,從而形成了一種獨特且獨立的音樂種類。[3]在藝術化創作時把握古典詩詞的內容及韻味的基礎上,巧妙的結合了音樂旋律及人聲這兩個最具有普遍感染力的音樂因素,加上獨特的創作技巧,從而把中國古典詩詞的唯美意境完美的表現出來。這種將古典詩詞所具有的文化底蘊和唯美的意境與旋律的結合日漸成為了中國音樂發展道路上一股重要力量,既傳承了我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同時創新了古典傳統音樂的現代化,兩者的完美結合構成了我國當代藝術創作中嶄新的面貌。在音樂家為古典詩詞譜曲創作的不斷探索中也為我們留下了經久不衰的作品,例如黃自《花非花》(唐·白居易詞)、青主《我住長江頭》(宋·李之儀詞)等,這些具有濃郁古典韻味的歌曲時至今日仍然是在藝術歌曲創作領域中的經典之作。這些作品旋律與詩歌語言配合的十分緊密,較好地發揮了獨唱藝術的技巧,鋼琴伴奏也有較多的藝術處理,雖然音樂的篇幅相對較小,不及交響曲、協奏曲等中的器樂強烈的表現力,但音樂技法簡練運用獨到,結構嚴謹,能更好的貼合詩詞所表現出的意境,就形象生動又具有詩意,能夠較好地體現原詩詞的意境和情感。使藝術歌曲具有了較強的表現力和欣賞性。
歌曲《我住長江頭》是中國近現代藝術歌曲的代表之作,是我國著名音樂家青主根據北宋詞人李儀之的詞作《卜算子》譜曲創作而來。這首歌以情景交融的手法表現了主人公樸素又強烈的深情,旋律自由舒暢并富于鮮明的民族風味和浪漫氣息。作曲者青主賦予曲調深刻的內涵和悠遠的意蘊,流露出內心對于明天的美好向往。其音樂真摯的情感,質樸的語言及舒暢浪漫的旋律相融合共同抒發了對戀人的思念和對愛情的堅貞信念。
《卜算子》中所描繪出的主人公形象純粹、質樸,以長江水抒發對戀人的相思之情。整首詞的曲調風格清新、哀嘆、飽含深情。詩人情到深處之時,把濃濃相思情比作了江水長流不息,在語句的層層遞進中更突顯深沉而又真摯的情誼,仿佛能夠讀出主人公內心所流露出的對明天的美好向往。 李之儀這首《卜算子》這一首詞以長江起興,巧妙地運用了設問句式加以推進,其語言流暢優美,言簡意賅,想象豐富,構思新巧。“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只愿君心似我心, 定不負相思意”寫出了兩人雖遠隔千萬里,但彼此仍對愛情抱有堅定的信念,深信不疑,暗寓相思之情的悠長。悠悠長江水,阻擋著萬里的相思之情,也是聯系兩人情感依托的體現。
《我住長江頭》該曲采用6/8拍,速度為Allegro ma non troppo,曲式結構為二部曲式。最后四句的曲式結構重復,很好地貼合了詞曲的意境。作曲家在音樂曲調的編創上采用了G大調來主導歌曲旋律,在和聲技法上則運用了古典音樂的傳統創作技法。作曲家在《我住長江頭》的和聲運用上大多采用了大小七和弦,少數使用到減減七和弦,和聲的結束多為規整的正格進行,從而使音樂在聽覺上增加了些許凄涼和哀嘆之感,同時也具有自然調式的音樂色彩和民族音樂風格。
從歌唱旋律中便可以看出,歌曲的旋律的音程多采用級進和小跨度的音程跳進,旋律密切配合著詩詞聲調的流向,鋼琴伴奏主要以分解和弦為主,旋律音符宛若流動的江水貫穿始終。作曲家青主在歌曲創作方面有著其獨到的見解,重視詞句間音韻的獨特體現,他巧妙地把旋律與字韻之間的微妙關系完美融合,使得兩者之間既達到不同的音樂表現力,又統一于作品的整個情境中。作曲家在歌曲創作上既大膽借鑒了西方音樂中大小調體系,又保留了我國傳統的民族音樂風格,體現了音樂家鮮明的藝術特點,全曲盡顯悠遠意境。音樂的最后一句歌詞單獨反復了三次,和聲伴奏上柱式和弦的使用,力度以及音高上一次比一次更加激烈,最后全曲激昂的結束在高音區。襯托著飽含深情的歌唱,音樂旋律自由舒暢。旋律和詩詞的完美結合宛若江水長流不息,相思之情通過這樣的音樂處理更顯現出撼動人心的情感力量,極具浪漫氣息。
流行化歌曲的創作是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為了能夠適應時代發展的腳步,從而出現的一種多元化音樂形式,具有大眾性,娛樂性、即興性等特點。在當今這種音樂的發展趨勢下,古詩詞流行性創作歌曲往往不再拘泥于原詩原詞的歌詞創作,不論是歌詞的韻律,還是情感的抒發,都作為一種再創作的素材,或整句沿襲,或取其情境。這些具有濃厚的中國氣息和深遠的傳統文化內涵的歌曲讓我們驀然心動,此類作品不僅傳承了古典詩詞的豐富的文化內涵,而且完美的轉化現代流行的創作思維和技法,給人以別具一格的審美享受。像《獨上西樓》、《但愿人長久》等原詞創作歌曲,也有《恰似你的溫柔》、《請跟我來》等詞改編創作的歌曲,或懷舊或唯美的音樂氛圍,洋溢著超凡脫俗的古典詩詞韻味,可以說現代流行歌曲的發展與中國古典詩歌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在水一方》是根據《詩經·秦風·蒹葭》一詩在原詞的基礎上加以改編并編曲創作而來,歌曲悠揚而飽含深情,是瓊瑤為其同名電影所改寫,曲作者是臺灣著名音樂人林家慶。人們所熟知的最為熟悉的版本應是鄧麗君所演唱的,并流行至今。也正是這些歌曲最先沖破了中國舊式音樂的桎梏,開創了現代音樂的一個新的時代。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常被認為是詩經中最美的句子,純樸切意境悠揚。在《詩經秦風》這首詩中為人們描繪了一幅唯美的景象——愛情、伊人。在整首詩作中,既沒有長發飄飄,也沒有波瀾壯闊,更沒有體現出任何用于描繪女性角色的詞語,卻能讓人從心底油然而生出伊人那國色天香的容顏,流露出作者的愛的深切。
《在水一方》的歌詞取自于我過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它的曲調運用了西方大小調音樂體系,以D大調為基礎音階主導旋律,4/4拍方整的音樂結構,東方的古典詩詞搭配西方的音樂曲調,為作品增添了一份神秘而優雅的異域色彩。
《詩經秦風》這一古典詩詞的巧妙改編,配上舒緩悠揚的音樂,便使這首《在水一方》成為了流行音樂的經典代表之作。在鄧麗君所唱的《在水一方》中,綠草雖不及“蒹葭”有著較為蒼茫深沉的底蘊,但它悠揚婉轉的曲調,搭配她柔情似水的歌聲,卻營造出一種極美的意境,讓人聽來有余音繞梁之感。從而更好地體現了柔美的主題特點。
“古詞今用”的現象已屢見不鮮,不論是民族化、藝術化還是流行化創作,都是給人視覺聽覺全新享受的同時也無形中宣揚了中國經典詩詞的意味深遠,博大精深,達到一舉多得的積極效果。歌詞與曲調的完美結合,使人們能夠在現代創作音樂的氛圍里領略古典詩詞創造的意境,如夢如幻,猶如身臨其境。歌詞與歌曲藝術正漸漸地影響著人們的娛樂生活,這不僅提升了人們的藝術素養和審美水平,也是人們精神生活中不可獲取的藝術精品。因此就需要大批的新銳作詞家、作曲家的不斷探索和創新,期盼他們能為聽眾創造出更多優秀的、經典的音樂審美體驗,和更多震撼人心,感人肺腑,鼓舞人心的、富有藝術魅力的優秀歌曲!
[1]陳從周.陳從周天趣美文[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9.
[2]歐陽蓓蓓.古詩詞藝術歌曲詩化的美學意蘊[J].四川戲劇,2009(4).
[3]王艷梅.淺論藝術歌曲[J].商丘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