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璐
南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江蘇 南通 226019
?
淺析提升網絡監管實效性的路徑
徐曉璐*
南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江蘇 南通 226019
美國“互聯網自由”戰略的實質是國家利益在互聯網領域的延伸,為當代網絡監管提供了有益的啟示。要把握好網絡監管的“度”,需要明晰權限和方式。監管的主要精力應放在網絡公共領域,采用“刪帖、回帖”相結合的“科學疏導”模式,通過社會成員的共同參與,形成監管合力,切實提升網絡監管的實效性。
網絡自由;網絡監管;實效性
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促進了社會生產,信息傳播等諸多領域的變革。自2010年以來,美國政府大肆宣揚“互聯網自由”戰略,試圖用美國價值觀重塑網絡世界。
2010年2月,時任美國國務卿希拉里發表了題為“網絡自由”的演講,宣布美國將把“不受限制的互聯網訪問”作為外交政策的首要任務,在全球范圍內推廣“信息自由”的觀念。美國的“網絡自由”戰略,具有明顯的雙重標準。在國際社會中,美國根據關系的遠近親疏,對不同國家給予不同的待遇。在國內,美國國會通過了《信息安全與互聯網自由法》等議案,授權政府部分接管或禁止對某些網站的訪問[1]。由此可見,美國的“互聯網自由”是以不損害國家利益及社會主流價值觀念為前提的。
在現實生活中,缺乏干預的自由機制往往會引發危機。十八世紀,歐洲古典經濟學家分析了自由競爭的市場機制,將其看作是支配社會經濟活動的“一只看不見的手”。1825年英國爆發了第一次世界性的經濟危機,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主張通過政府“這只看不見的手”干預經濟,彌補自由市場機制的缺陷,維護經濟穩定。時至今日,大多數西方國家采用的“大市場小政府”的經濟模式較好地發揮了“兩只手”的作用,在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的基礎上,保持政府對經濟的適度干預。缺乏干預的自由機制,同樣會引發網絡空間的危機,政府、企業和公民的信息存在泄露的風險。因此,適度的監管有助于維護網絡秩序,保障各方的合法權益。要準確把握這個“度”,需要明晰監管的權限和方式。
我們認為,要想進一步提升網絡監管的實效性,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首先,政府應將監管的主要精力放在網絡公共領域,而對于涉及公民個人隱私的QQ、微信等聊天軟件,可以通過運用大數據的分析方法,實行“監而不管”。
通過對網絡數據進行智能分析,了解個體的生活習性、行為規律、個性特征[2],洞悉輿情,知曉民意。在此基礎上,對網絡公共領域的監管應采取“疏導為主,疏堵結合”的方式。一方面,部分網站和論壇中的確存在著傳播低俗信息,散布危害國家、社會安定言論的現象。對于此類行為,要毫不留情地追究當事人的法律責任。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到針對社會熱點問題的偏激言論主要源自“信息不對稱”所導致的對國情、政府行為的認識不足。在應對這類問題時,通過回帖進行疏導比單純地刪帖更為有效。
其次,回帖內容的科學性,是實現“科學疏導”的關鍵。因此,回帖者必須把握好兩個前提。第一,針對網絡言論中出現的“盲目排外”和“崇洋媚外”的思潮,回帖者需要理性審視“中西差異”,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引導。在經濟領域,由于處于不同的發展階段,物質生活差距是客觀存在的。我國作為“后發國家”,潛力巨大,國民應當通過關注國家經濟發展的動態,堅定實現跨越式發展的信心。在精神文化領域,西方崇尚契約精神下的個人主義,中國則注重大一統思想下的集體意識。兩者各有所長,互相借鑒,相互融合是大勢所趨。因此,一方面,我們應該將“包容精神“融入價值觀念;另一方面,我們要矢志不渝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第二,針對網絡言論中出現的針對“政府行為”的偏激言論,回帖者需要正確把握“政府與人民”關系,引導公眾理性看待各種社會現象。政府是人民利益的代表者,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都不會改變。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以來,國民經濟實現騰飛,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是不爭的事實。目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各種問題錯綜復雜,需要通過“漸進式改革”,分輕重緩急地依次予以解決。相比于無休止地抱怨,更為理性的做法是通過自下而上的嘗試、呼吁,推動政府自上而下的決策、管理,共同實現對社會的有效治理。隨著依法治國的全面推進,民主化程度的不斷提升,政府行為將會更好地體現民意。
目前,我國網絡監管的任務主要是由網警執行落實的。在我國的部分省市,已經逐步開始進行“刪帖、回帖相結合二元模式”的試點探索工作。一位網友在百度貼吧里聲稱“吃魚類肉食導致同伴感染病毒,不治身亡”。廣東湛江網警跟帖回復:“您好,我是湛江網警。經核實,您所描述的內容失實。為避免不實信息擴散,請您配合刪除![3]”在重慶天涯論壇上,針對網友對當地治安狀況的質疑,一名網警跟帖回復,從自身工作經歷出發、結合身邊同事的遭遇,細致地描繪了基層民警的工作內容,文中透露出的種種艱辛令人動容,坦誠的回復得到了眾多百姓的稱贊。
然而,針對部分偏激言論的回帖,不能僅僅依靠網警的力量,需要各方通力合作。廣大青年學生作為祖國未來的建設者,需要不斷提升政治覺悟,熟悉政府的方針政策,理性審視中西差異。習近平總書記寄語廣大青年:“有信念、有夢想、有奮斗、有奉獻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人生。”期以吾輩綿薄之力,還同胞一片網絡凈土!
[1]闞道遠.美國“網絡自由”戰略評析[J].現代國際關系,2011(8):18-23.
[2]胡樹祥.大數據時代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3(6):60-62.
[3]葉曉楠.網警“保駕”互聯網安全[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5-08-17.
徐曉璐(1993-),女,山西大同人,南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G
A
1006-0049-(2017)15-01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