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洋
河北大學文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0
?
說“懷疑”
李丹洋*
河北大學文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0
“懷疑”有兩個解釋,一個是“不很相信”,一個是“猜測”、“相信”,可以說這兩個意義相反相對,所以“懷疑”是一個同形反義詞。本文主要討論了在分別使用“懷疑”這兩個義項時,懷疑的賓語或者說是懷疑對象有什么樣的特色,以及通過中英文的對比,更進一步明確我們需要在具體大語言環境中決定“懷疑”到底采用哪種解釋,而不是斷章取義。
義項;同形反義詞;賓語;語境
在第六版《現代漢語詞典》中的動詞“懷疑”有兩個義項:①疑惑;不很相信:她的話叫人-/對于這個結論誰也沒-。②猜測:我-他今天來不了。對于這兩個義項我們可以這樣分析:①是疑大于信,即不很相信,②是信大于疑,即相信。
(1)他的話叫人懷疑。
(2)莫特懷疑這個印度人的說法的可行性。
(3)她開始懷疑她早期作品的真正價值。
(4)在虛偽中成長的人常常懷疑真理和事實的可靠性。
在這幾個例句中懷疑都采用的是義項①,即“不相信”。例(1),“他的話”是懷疑的對象,這個懷疑的對象既沒有正面積極的色彩,也沒有負面消極的色彩,所以它是中性色彩的對象。后三例中“說法的可行性”、“早期作品的真正價值”和“真理和事實的可靠性”可以說是人們希望發生的、帶有正面積極的色彩的賓語。懷疑①后的賓語對象通常是中性的或帶有正面積極的色彩。
(5)我懷疑他今天來不了。
(6)她又懷疑屋里少了什么東西。
(7)很多人懷疑利瑪竇來歷不明,要明神宗把他攆走。
(8)香港廉政公署懷疑他涉嫌通過貪污手法進行詐騙及挪用公司資金。以上四句的懷疑對象都是負面的、消極的、人們不希望發生的事情。在這種情況下,“懷疑”通常采用懷疑②的義項。
(9)因此,我和女兒懷疑它們很可能是艾琳娜和小灰的孩子。
我們再來看例(9),這是個特例。懷疑的賓語對象是“它們很可能是艾琳娜和小灰的孩子”這個賓語不能說有褒義色彩還是貶義色彩,只是個中性句子,但是懷疑在這里卻采用了懷疑②的義項,因為句中有了一個副詞“可能”。所以如果懷疑句中有“也許”、“大概”、“可能”等表示測度語氣的詞,這里的“懷疑”更適合采用懷疑②的義項,表示猜測、相信。例如:
(10)我懷疑大概在夢中她被另一個人所“取代”了。
(11)我懷疑也許哪一天,老板會以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讓自己離開。
當“懷疑”采用懷疑①的義項時,“懷疑”的賓語或懷疑對象通常都是已知的信息。上面的例(1)到例(4)懷疑的對象都是已知的、我們已經了解到的信息。而“懷疑”采用懷疑②的義項時卻并不是我們已經知道的了解到的信息,比如例(5)到例(8),這些懷疑的對象,有待進一步調查落實。因此,有一些句子中的“懷疑”一詞,需要根據具體的語境才能斷定它采用哪一個義項,否則,就會引起歧義。例如:
我懷疑小王是學生。
如果我們已經知道了小王是學生,那么這里的“懷疑”就可以采用懷疑①的義項,我不相信小王是學生。如果我們不知道小王是學生,但是說了這句“我懷疑小王是學生”證明我也許是從小王的行為舉止、穿著打扮猜測小王是個學生。所以這里的“懷疑”就采用了懷疑②的義項。
英文中有兩個這樣的句子:
I suspect that he is right.
I doubt that he is right.
如果把這兩句話翻譯成中文,都可以是“我懷疑他是對的”。可是在英語中一個“懷疑”卻用了兩個不同的單詞。suspect和doubt具有不同的含義。suspect翻譯成中文是“疑為是”,也就是我們的懷疑②這一義項。doubt翻譯成中文是“疑為非”,也就是我們的懷疑①這一義項。
因此,可以說英語的詞義細化程度是高于漢語的,而漢語的多義問題往往沒有在形式上選擇足夠的形式來分化多義現象。這種多義性在靜態語言環境中沒有多大的影響,但是在動態環境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尤其是對多義詞所在句子結構的影響。使得詞的多義性在不同的語境中有不同的解釋,有時可能會兼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解釋。然而詞義的發展并不是平衡的,其中一個意思相對于另一個意思的使用空間較小,會常常受到忽視。如前句“我懷疑他是對的”便習慣地認為是指“相信他可能是對的”,而它的另一種意思在人們心中的概念不強,容易忽視。
但是,就這點來說,如果“我懷疑他是對的”理解為“我相信他是對的”和上文說的“疑善信惡”理論似乎有點不符。因此,在漢語中對每個詞的詞義的確切把握都離不開具體的語境。我們絕不可以斷章取義,自定詞義。
[1]文中例證來自北大語料庫.
[2]韓蕾.“懷疑”的詞義、賓語和句義.徐州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3,27(1).
[3]張建理,吳潔雅.同形反義動詞“懷疑”的多維度讀解.浙江外國語學院學報,2013,11(6).
[4]袁毓林.“懷疑”的意義引申機制和語義識解策略.語言研究,2014,7,34(3).
[5]蔣平.漢語“差一點+(沒)DJ”句式的再討論.南昌大學學報(哲社版),1998,6,29(2).
李丹洋(1991-),女,漢族,河南鄭州人,河北大學文學院,漢語言文字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在讀。
I
A
1006-0049-(2017)15-01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