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煒
中交二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重慶 400000
?
爭做合格黨員 弘揚“工匠精神”
吳 煒
中交二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重慶 400000
隨著李克強總理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出的“工匠精神”的重要理念,作為建筑企業應如何更好的響應政府號召,真正實現繼承并弘揚工匠精神就成為了下一階段急需踐行的重點與難點。同時,作為一名合格黨員,伴隨著建筑行業“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與實施,又該怎樣在跨國經營中把握機遇,真正做到“走出去”,建設海外優質項目,彰顯企業風采,揚我國威。本文將依據當前的政府指導方向,結合“兩學一做”的理念,從做建筑企業內合格黨員的角度,探討以上兩大問題并給出指導建議。
合格黨員;工匠精神;一帶一路;兩學一做;建筑企業
“要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這是李克強總理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強調的工作重點。作為建筑企業內的員工,在當前的要求與新時代的大環境下,要做好繼承和弘揚工匠精神的工作。在工作中爭取為客戶建設優質精品項目,從自身做起,深化改革精神,伴隨著企業共同進步。
(一)工匠精神走向市場,企業迎來新機遇
建國以前的工匠精神指的一般是以小農經濟為代表的家族手藝,發展與普及效果不佳,很難惠及百姓。建國之后的公私合營使國有生產力與小農工匠相融合,在共和國的發展過程中,提供了一大批優秀的工匠,這在某種程度上給日后的改革開放帶來推動力。改革開放以后,建筑行業的大批工匠伴隨國有建筑企業的改制,以企業小班組的形式走進市場,他們通常都有熟練的工匠技藝。可以說,改革開放帶來的市場資源調配機制,是工匠精神自建國以來的又一次大跨步式的前進,一種劃時代的解放。
(二)工匠精神的繼承與弘揚需要新的制度環境
建筑企業如今面臨的問題是伴隨著市場經濟發展而產生的,勞動力人口銳減導致用工荒,工匠老化現象日趨嚴重。該怎樣在新環境下最大化實現工匠精神的應用是目前建筑企業必須重視并予以解決的問題。
作為一個建筑企業,要確保擁有一支優秀的勞動技術工人隊伍。當前國內大部分建筑企業都是采用將勞務工作分包出去的方式,這種方式較適用于改革開放初期勞動力充足,優秀工匠數量基數大的情況。然而隨著國家生產建設的規模逐年擴大,農民工隊伍逐漸萎縮,這種老舊方式的劣勢也就愈發明顯。另一方面,建筑企業的員工多采用社會招聘和自培養的方式,這有利于加強團隊的工匠素質建設。時下的勞動技校可以為企業提供大量的優秀工匠后備力量。這些人才進入企業之后,企業還要對其進行工匠技能和工匠精神的培養和教育。從而在建筑企業內形成優質的工匠精神發展環境。
(三)企業文化與工匠精神的培養
舊時期的工匠精神是與利己,自私的思想分不開的,工匠們更注重自身的口碑。然而新時代的工匠精神則更多的強調利他和社會貢獻的觀念,應該更加關注自己所處的集體和企業的利益與信譽。一個建筑企業的企業文化和理念更有助于幫助員工們,工匠們理解新時代對工匠精神的定義,使他們符合企業文化要求,成己達人為先,從而培養出一批適合協作與合作的優質匠人們。新時期的工匠精神根植于企業的文化理念之中,擁有強大的社會推動力。雖然不同的企業文化理念不盡相同,但卻都不約而同地強調推己及人,從自身進步做起,到發展團隊,再到為社會做出貢獻,進而讓每個勞動技術人員意識到自己的工匠精神,并將個人成果和社會貢獻聯系在一起,努力成長為具有工匠精神的企業員工。
(四)企業營利觀念與自我工匠精神發揚
受國家宏觀經濟調控等政策的影響,建筑企業內部的競爭日趨嚴重。這導致建筑企業的利潤空間變小,發展速度受限。在營銷發展階段,企業往往更重視工程承攬和如何獲取最大利益,這使其產生一種浮躁的情緒,不利于工匠精神的培養。而現在的企業已將目光放得更為長遠,向抓好工程質量的方向努力,專注于內部探索和勞動技術人才培養,把工匠精神的發揚傳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行業轉型時期雖然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企業利潤,但對于那些肯在發展中砥礪前行,用心堅守的企業來說,這絕對是一個難得的強化企業內部素質,打造具備優秀工匠精神團隊的契機,也是打敗那些徒有其表的皮包化空殼企業的絕好機會。
(一)“一帶一路”發展戰略中建筑行業跨國發展的需求
“一帶一路”戰略的開展為中國建筑行業帶來了巨大的新商機。其戰略性的引導,和其寬廣的市場覆蓋性為我國建筑企業在海外的發展市場奠定了基礎,為向國外的拓展鋪平了道路,也被我國很多建筑企業視為拓展和經營海外業務的指向標。絲路基金與亞投行等,為建筑企業的跨國發展帶來了政策和資金上的解決方案。
回首過去的二十年,中國建筑業的發展迅速,這離不開中國市場的支持,雖然已經取得不錯的發展效果,但如果只局限于國內的市場,不能“走出去”,任何行業都會出現“拐點”的困境。“一帶一路”戰略的出現為中國建筑企業帶來新的曙光,拓寬了未來的發展途徑,提供了新的方向。
中國建筑企業如今可以借助中國經濟國際化所帶來的眾多基礎條件,為“走出去”的實施帶來很大幫助。在遇到“拐點”或者其他發展瓶頸時,除了需要加強對海外市場業務的拓展,還要在進入國際化市場環境之前,對企業將會面臨的跨文化和跨國經營做好準備。對于國內外市場的共同經營,中國建筑企業首先要解決跨文化交流和國內外企業管理的挑戰,適時開展一企兩制的管理新模式,這是我國企業走向海外的必由之路。
(二)“一帶一路”發展戰略中建筑行業跨國經營的機遇
中國建筑行業在常態中面臨的問題主要有業內競爭加劇、政府推行工業化和BIM、工程項目款項回收難、人工成本上漲等,如今的建筑行業增速緩慢,甚至已經開始下滑。企業們在前期行業快速發展階段所使用的經營模式已不適合在國內和跨國的經營環境中繼續施行。“一帶一路”戰略引導下,自2015年起,中國建筑行業將會面臨更多挑戰,同時也將迎來眾多機遇。從其跨國經營的角度來看,首先,政府在行業內的相關政策的完善將為建筑企業的跨國經營帶來無限可能;“走出去”帶來的基礎建設設施投資會為建筑業跨國經營提供新的動力;建筑企業順應時代政策的轉型發展又將加大“走出去”的需求;最后,建筑業的“走出去”獲得了生產施工體系轉型的重要支撐。
(三)“一帶一路”發展戰略中建筑行業跨國經營的挑戰
對于國內建筑企業來說,跨出過國門的經營和發展將面臨眾多新的挑戰。對于跨國經營的資金問題,傳統的融資模式和其持續性一直制約著企業在海外的良性發展,新的資金來源模式將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海外經營還要面臨很多諸如宗教、文化、風俗、經濟發達程度、勞動收入、質量標準規范等方方面面的問題,這些差異也會為企業的成長帶來不穩定的因素。另一方面,“走出去”的實施勢必需要大量國際性復合人才,然而目前我國對這類人群的培養和教育力度明顯不足,國內長時間的計劃生育導致人口老齡化,人才缺失是當前國內建筑企業一項不容忽視的短板。
(一)“一帶一路”發展戰略需要黨員的“工匠精神”
在響應“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和開展“兩學一做”的大背景中,作為一名中國建筑企業的員工,更應該積極發揮自身的優勢,為企業為海外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作為一名黨員干部,要充分結合自身能力展現出干部的才智與能力,在工作中要有踏實肯干的心態。盡管在海外的嶄新發展天地中會面臨諸多挑戰,但要始終保持迎難而上,不畏艱難的工作精神和勇于攀登、持之以恒的工作激情。一絲不茍的對待工作,精益求精追求服務質量,積極培養自身的“工匠精神”。
伴隨著中國建筑企業邁向海外的新征程,不可避免的會遇到新的挑戰,作為企業中的一名黨員,更應該為企業在新環境中的更好發展出謀劃策,從自身崗位做起,在“兩學一做”的理論基礎上,真正發揮一名合格黨員的主觀能動性,熱愛本職工作,將熱情傾注其中,與企業共同成長,更要戒驕戒躁不斷進取,將“工匠精神”融入自己工作的每一個細節。
(二)借“一帶一路”戰略環境檢驗“兩學一做”成效
如今的“一帶一路”發展戰略是一個難得的絕佳發展機會,對于建筑企業中的黨員干部,更應該以更嚴格的標準要求自己。在經過對黨章黨規、系列講話的學習和深刻體會后,爭做一名講政治、有信念,講規矩、有紀律,講道德、有品行,講奉獻、有作為的合格黨員。在工作中,要時時發揮黨員的模范作用,牢記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在思想、作風和紀律方面嚴于律己,以身作則,投身于專注的工作環境中,排除一切干擾,真誠對待每一項工作,以真心付出和優質的服務踐行“兩學一做”成效,從而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果,向做一名合格黨員的目標不斷努力。
秉承從小事做起,著眼于身邊,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的信念,善于審視自身,及時發現缺點和不足,以小進步鑄就大進步,在海外建設優質精品工程。同時將企業精神融入自身感悟,事事以企業利益為先,和企業榮辱與共,在海外的寬廣天地彰顯我中國企業之雄風!
[1]李玲霞.“一帶一路”倡議與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新戰略研究[D].外交學院,2016.
[2]黨保衛.適應新常態,努力促進建筑鋼結構行業的創新發展[Z].鋼結構建筑工業化與新技術應用,2016.
[3]周洲.“一帶一路”戰略下煤炭行業發展機遇與挑戰[J].煤炭經濟研究,2015(7).
[4]廖萌.“走出去”“一帶一路”建設背景下中國企業的機遇與挑戰[J].經濟縱橫,2015(9).
D261;G
A
1006-0049-(2017)15-018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