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 洋
北票市委黨校,遼寧 北票 122100
?
科學發展觀背景下我國經濟法創新研究
平 洋*
北票市委黨校,遼寧 北票 122100
隨著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科學發展觀,不僅會引起我國科技、研發、發展的重大變革,在對法律尤其是經濟法的體制創新、完整和理論研究起到了巨大的革新作用,使得形成完整、全面的經濟法的完善、拓展中獲得了重要行進方向與更加完善的體制改革。本文通過分析在科學發展觀背景下的經濟創新研究,進而對經濟法的創新與完整進行深入探究,以供參考和借鑒。
科學發展觀;經濟法;創新;研究
(一)科學發展觀提出的背景
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2003年7月28日的講話中,提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科學發展觀是指我國的發展與改革在各項事業的方法論,這也是我黨的重要思想與方針。科學發展觀需要以人為本,在全國推廣與協調科學發展觀以及將發展觀進行可持續化發展。
在黨的十七大部署中,從08年9月開始歷經一年半的時間,在我黨進行對科學發展觀的深入學習活動,它是我黨黨章規定的指導思想,也是我黨領導人對毛澤東思想與馬克思主義的發展方向,是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核心組成部分。
(二)科學發展觀的概念
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胡錦濤同志提出了我國發展階段繼續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思想與發展我國特色主義社會的精神,堅持以鄧小平理論與“三個代表”思想指導下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并對科學發展的創新進行逐步提升。
科學發展觀是發展一個國家的重要傳承,是馬克思主義對世界觀的發展與方法論的表達,科學發展觀是從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與三個代表的思想中與時俱進的科學發展理論,是我國面向社會創新與發展的核心方向與方針,是我國發展特色社會主義必須貫徹與具備的創新思維的方向及核心戰略思想[3]。
我們需要緊緊抓住經濟建設這桿大旗,循序漸進,專注搞建設、時刻求發展、堅持自主創新,不斷解放傳統思想和為社會發展生產創造力。要專注把握創新發展理念,我國需要轉變發展的方法并平衡發展規律,堅持不懈的破譯發展難題,提高發展效益和質量,實現我國未來強有力的開闊與發展。
在我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指出: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理念。黨中央近年來突出強調以人為本的重要思想并將以人為本的理念變成我黨的基本要求。
科學發展觀堅持我國人民是歷史見證者與建立者的唯物主義世界觀的重要基本原理,在我黨堅持全身心的投入到為人民服務中來,構建一個執政為民,立黨為公的良好環境,將發展觀定義為一個為人民求發展的基礎框架,將我國人民的素質與精神層面進行有效的發展途徑,將人民的意見作為發展的最根本標準并尊重人民的意見,將人民的理想與意見作為發展的目標與方向,始終把實現、維護、發展作為為人民服務并維護人民利益的目的,黨和國家需要盡一切力量來實現這一目標,徹底解決人民在現實生活中最關心也是可以體會到的根本利益,要為人民求發展、為人民謀發展并將發展結果與人民共同分享。
(一)經濟法效益理念的發展
經濟法追求宏觀效益和微觀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綜合效益和個別效益、整體效益和個體效益相整合的社會經濟效益,在經濟法的價值觀中具有直接追求社會效益獨特的一面。科學發展觀需要在人口、資源、社會環境和經濟發展進行有效的整合,同時也將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環境效益進行系統上的整合,在我國經濟法的效益方面中追求的是社會整體的效益。
(二)經濟法公平理念的發展
我國傳統的經濟法理念在于公平的需求與體現,主要的體現在于外部的審視、從靜態的角度和從多個方面進行公平公正的保障性平衡,這樣的制度上的表現和從法律角度上的公平觀念,為經濟以及金融體系的未來發展奠定了基礎與制度。因此我們在此應該認識到靜態性與外部性對我國快速發展的當代社會體系中多元性的經濟態勢與方向進行失準的把控。在此的論述并不是經濟法否認這里的價值觀與公平觀,而是對實際問題著重思考并找到問題的歸屬,對法律進行制度上的實質與動態的提升,內容之中提到的公平公正也是最終意義上的公平公正,為我國人民的發展觀念帶來了新理念與新思維。資源是全球人民以及后代生存與發展的物質基礎與精神寄托,在公平化的理念下進行環境與資源的合理分配,在人類生存與發展中都需要經濟法,并需要經濟法幫助下進行公平公正的進行工作與發展。目前在科學發展觀的方向上來看,經濟法的公平觀還有待改善,這些公平觀的視野仍限于同代人之間及人與人之間。
(三)經濟法安全理念的發展
在我國的金融體系中不僅限于國內的生產與創新,更是在國家與國家的經濟交流上,現在我國與歐盟,美國,澳大利亞、日本等發達國家或高級金融體系組織的經濟貿易往來也更加的頻繁,在國家領導人的明確指導下又開啟了一帶一路的貿易政策,讓我國的貿易走遍全球,讓中國的經濟變得蓬勃發展,這體現出了我國的經濟法在國際貿易上的重要地位,也體現出了在科學發展觀的背景下經濟法應在不斷創新,不斷完善的宗旨與目標。
[1]汪海波.2008年經濟運行的特征[J].經濟學動態,2008,12(07):123-134.
[2]張平.改革開放30年中國經濟增長與結構變革[J].現代經濟探討,2008,8(07):89-100.
[3]顧華詳.我國經濟法30年發展的基本經驗[J].現代經濟探討,2008,23(07):78-90.
[4]蔣悟真.傳承與超越:經濟法主體理論研究——以若干經濟法律為視角[J].法商研究,2007,8(04):100-145.
[5]顧華詳.關于加入WTO后我國經濟法制建設的若干思考[J].兵團教育學院學報,2002,12(01):23-45.
平洋(1980-),女,遼寧北票人,北票市委黨校,研究方向:法律。
D
A
1006-0049-(2017)15-026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