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太甫 鄭庚生
吉林大學珠海學院,廣東 珠海 519041
?
高校學生公寓文化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雷太甫 鄭庚生
吉林大學珠海學院,廣東 珠海 519041
高校學生;公寓文化;現狀
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背景下,大班授課、學分制、自主選課等一系列教學改革弱化了學生班級在學生日常教育管理中的紐帶作用,增加了深入開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難度。學生公寓是除教室之外學生生活、學習、成長的重要場所,逐步成為學生問題集中,思想交匯以及形象展示的大舞臺,成為高校教育、管理、服務工作的最前沿。
高校學生公寓文化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公寓文化對大學生思想、行為、價值觀及綜合能力提高都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加強學生公寓文化建設,需要從內涵、特點、功能等方面認識學生公寓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
(一)學生公寓文化建設的內涵
學生公寓是學生生活、學習的重要場所,除必要的基礎設施之外,還包括維護公寓日常運轉的相應的管理人員和管理制度。學生在遵守相應的管理制度的基礎上入住學生公寓并逐步形成了具有相對穩定性的群體行為模式和思想文化氛圍,這就形成了學生公寓文化。學生公寓文化分為不同層次,物質文化為表層文化,制度文化為中層文化,行為文化和精神文化為深層文化;公寓文化不同層次的建設要協調發展才能形成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學生公寓文化建設是以公寓為載體,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環境建設為基礎,以制度建設為保障,以校園和諧為目標,以思想政治教育進公寓為途徑,以文化活動為平臺,以學生成才為核心的系統性工程。①
(二)學生公寓文化的特點和功能
1.穩定性。穩定性是學生公寓文化的基本特點。學生公寓從空間結構到基礎設施配置,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都是確定的。而作為學生公寓的入住主體,高校學生又是同一年齡層次、學歷層次相對穩定的群體構成的,其行為習慣、思想狀況、精神面貌在一定時期內相對穩定,這些因素決定了高校公寓文化具有穩定性的基本特點。2.包容性。包容性是學生公寓文化的創新動力。高校學生通過高考入學,生源來自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不同的風俗習慣、價值觀念、行為習慣在公寓內交融交匯,而公寓文化的包容性也推動了其自身的發展和創新。3.約束性。約束性是學生公寓文化的行為導向。不同行為習慣和思想觀念的群體生活在同一個環境,如何避免沖突和矛盾的惡化,需要發揮公寓文化的行為導向作用。4.創新性。創新性是學生公寓文化的時代特點。學生公寓文化是校園文化的一部分,同時也是社會文化的一個縮影,社會思想文化的發展以及新技術手段的傳播和運用都影響著在校生的行為,也加速學生公寓文化的創新。5.育人性。育人性是學生公寓文化的重要功能,是發揮校園文化育人功能的重要體現。②積極向上的公寓文化在潛移默化中將學生群體的優秀品質內化在公寓成員的行為習慣中,而這些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又會進一步推動優秀文化的傳承并凝聚團體的力量激勵著身邊更多的人向著共同的理想目標前進。
隨著學生公寓硬件條件的不斷完善,尤其是網絡進公寓和電腦、智能手機的普及以后,大學生因對網絡的依賴,除課堂學習之外,大多數時間是在宿舍度過的。加強學生公寓文化建設在高校育人工作中不僅有環境育人的迫切要求,而且作為學生生活的第二課堂,加強公寓文化建設也是實踐育人的需要,但目前高校在學生公寓文化建設實踐方面明顯滯后。
(一)公寓文化建設重視不夠。學生公寓文化建設重視不夠表現在對公寓文化建設缺少統一的組織領導;目前高校學生公寓管理大多按照校內職能分工進行多頭管理,在公寓文化建設方面缺少統一規劃和建設共識。如:后勤服務部門只是將學生公寓作為管理場所,以完成事務性的服務工作為工作目標;學生管理部門雖然重視公寓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但因缺少相應的制度或部門間的聯動支撐,難以開展深入性的工作;而作為公寓主體的學生在自我意識中大多只是把公寓作為生活場所,自我教育和服務的意識沒有充分發揮。
(二)公寓文化建設層次較低。學生公寓文化建設的另一個突出問題就是建設層次較低。一些高校的公寓文化建設,圍繞著宿舍衛生,如室內物品擺放等基本層次開展;或者開展寢室文化節,宿舍文化月等展示評比類文體活動,不僅參與度低,而且缺少持續性,活動的開展往往達不到觸及學生思想的深度。③
(三)公寓文化建設效果有限。一些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進公寓,如開展輔導員入住公寓、黨員掛牌等活動,但對學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開展缺少深入的研究和規劃,部分工作浮于表面;部分公寓文化建設活動因缺少頂層設計和后續評估,成了湊數量、走過場的形式主義。
因此,學生公寓問題的存在是客觀的,也是急需認真思考和深入解決。高校在教育、管理、服務工作上,要進一步大力推進學生公寓文化建設和發揮環境育人的作用。
[ 注 釋 ]
①丁笑生.大學生公寓文化建設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4.
②王維.高校和諧宿舍文化建設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
③顏廷芬.山東省高校宿舍文化建設調查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8.
G
A
1006-0049-(2017)15-029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