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娟
衡水職業技術學院,河北 衡水 053000
?
高職院校與無人機合作集團化辦學模式的初探
高 娟
衡水職業技術學院,河北 衡水 053000
隨著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和辦學模式的完善,逐漸形成了以資源集中化、規模化以及有著校企合作優勢的集團化辦學成為了高職教育的主流,全國眾多高職院校已經有較大數量的職教集團成立并運行著。通過院校與院校、院校與企業合作,形成了集團形式的資源優勢,為職業教育服務,為經濟的發展服好務。本文以高職院校與無人機合作集團化辦學為例,初次探索與企業合作集團化辦學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提出合理優化對策與建議。
無人機;集團化辦學;對策建議
職業教育集團是職業院校、行業企業等組織為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合作發展而組織的教育團體,是近年來我國加快職業教育辦學機制改革、促進優質資源開放共享的重要模式。從1992年我國出現第一家職教集團算起,集團化辦學已有24年,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是我國職業教育“十二五”“十三五”時期的重要改革措施,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規劃提出,到2020年職教集團要基本覆蓋所有職業院校,初步建成300個富有活力和引領作用的骨干職業教育集團。直至2015年6月教育部出臺了《關于深入推進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意見》,提出推進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一攬子措施,意味著我國職教集團發展已經進入新常態。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和辦學模式的完善,逐漸形成了以資源集中化、規模化以及有著校企合作優勢的集團化辦學成為了高職教育的主流,全國眾多高職院校已經有較大數量的職教集團成立并運行著。通過院校與院校、院校與企業合作,形成了集團形式的資源優勢,為職業教育服務,為經濟的發展服好務。本文以高職院校與無人機合作集團化辦學為例,初次探索與企業合作集團化辦學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提出合理優化對策與建議。
自高職院校集團化辦學以來,已經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實踐模式。與無人機項目合作無疑是院校與企業之間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的模式,高職院校通過合作可以實現資源分配,另外通過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技術輸出優勢與企業的資源、人才需求結合,雙方達到共贏的效果。這種模式不但可以使學生充分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而且還能有很好的實際操作技能,做到教育與實踐真正相結合,對教師隊伍素質在過程中也會大有提升,這無疑對高職教育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我國民用無人機發展起步較晚,開設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的高等院校目前少之又少,“有機無人”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無人機產業發展的瓶頸。據統計,目前無人機飛手已經有10幾萬的缺口,又由于人數較少,專業開設較晚,畢業生數量往往無法滿足社會需求,人才缺口大。無人機用途十分廣泛,可用于農業植保、警用安防、測繪航拍、電力巡線,物流配送等。
一是高職院校在集團化辦學過程中,高職院校要提前進行周密的調研,防止無人機專業時下熱過后涼。二是高職院校與企業合作中,對企業服務力度不高,導致雙方合作不緊密,跟不上節奏,合作模式固定單一。三是師資跟不上,教師能力有限,在課時量多企業培訓最多只是表面上的東西情況下,教學質量跟不上,無法滿足企業的要求。新專業涉及到方方面面,例如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教材的制定,和企業合作商議有分歧等方面。四是集團化辦學的制度和法律尚不健全,沒有政策層面上的互利互惠共贏發展機制。目前,國家尚未出臺無人機領域的具體政策和規定,在快速崛起的產業背后,無人機帶來的安全問題也自迅速發酵。近年來,出現無人機頻繁闖各地機場“凈空區”,多次造成航班晚點,另外,還有拍家庭人員,暴露隱私的情況也有出現。這些問題跟專業的設置是否有不利影響。五是對集團化辦學缺少深入研究,對無人機的合作只重申報,輕建設,達不到企業的期盼值。學院與企業需求脫鉤,很難合作。
一是通過與企業合作,與無人機聯合辦學,提高招生量,集聚優質人才。與企業達成協議,可以以前兩年學理論知識,最后一年學習無人機專業操作技能。二是雙方共同協議制定和實施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重點培養無人機操作維護技能型人才,促進產學結合,真正實現校企優勢互補,利益共享。三是根據市場需求和企業崗位需求,雙方協商要不斷地調整專業設置,改革教育模式,轉變人才培養模式,進一步探索多種聯合辦學形式。四是與企業合作辦學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培養模式的創新,同時是促進工學結合辦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改革,為我市經濟建設提供優質服務,有助于企業吸納優秀人才,達到雙向共贏。五是通過合作,充分發揮學院與企業雙方優勢,實現高等教育為社會、為企業服務功能,更好的為社會、為企業培養高素質、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為打造集航空、科研、飛行、服務、管理、制造為一體的高端配套人才培養基地具有戰略意義。六是利用高職院校已有的優勢,可建立創客中心無人機實訓基地,可有效帶動高職院校及周邊學生對于無人機的熱情,培育出一批對無人機有特殊感情的群體,對今后無人機維修、保養、應用等人才培育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一是加強校企合作深度,進一步提高校企合作的有效性。校企合作的深度和有效性最終決定發展的廣度和深度,以院校為主體,組建一套完善和高效的機構,使院校和企業的合作能進行系統的管理,而不是目前盲目的簽約式、暫時性的合作,即無合作意識輕描淡寫,又沒有長遠的發展戰略。二是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模式,既能保證院校教育的需要,又能滿足企業的人才需求和科研開發等。三是完善高職院校自身建設,尤其是完善專業、課程體系的資源整合。四是聯合專業優勢單位,提升社會服務功能,打造出自己的品牌特色。
[1]陳偉.供銷行業背景下高職教育集團化辦學模式改革的探討.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5.
[2]崔巖,王曉江,劉向紅,黎煒.裝備制造業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探索與實踐.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
G
A
1006-0049-(2017)10-018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