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莎莎 王 佳 于泳紅
中央財經大學,北京 100081
?
社團參與對學校認同的作用研究
——社會支持的中介效應
劉莎莎*王 佳*于泳紅*
中央財經大學,北京 100081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對高校1008名在校大學生的社團參與、社會支持感和學校認同情況進行調查和分析。結果顯示:(1)社團參與和學校認同成顯著正相關關系;(2)社團參與和社會支持成顯著正相關關系;(3)社會支持和學校認同成顯著正相關關系;(4)社會支持在社團參與和學校認同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大學生;社團參與;學校認同;社會支持
學生在學校中有認同的需求,而且較高的學校認同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也是學習的強大動力。Finn(1989)的研究表明,對學校認同可以減少輟學行為[1]。學校社團作為高校第二課堂的引領者,在校園文化建設、學生個人發展、校園管理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是學生形成學校認同的一種更為主動的方式。目前關于影響大學生學校認同因素的研究,主要關注學校的硬件設施、學校聲望、師資隊伍等,對學校社團所起作用的研究較少。本文將通過實證研究,來探討社團活動對學校認同所產生的作用及其機制。
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設:
H1:參加學校社團的學生學校認同得分更高。
H2:參加社團活動的學生獲得的社會支持感更高。
H3:社會支持在社團活動和學校認同之間起中介作用。
本文的研究框架:
(一)研究方法
采用隨機抽樣的方式,對某財經大學本科生開展問卷調查,獲得有效數據1008個。
本次調查樣本的總體情況為:男生占36.3%,女生占63.7%,平均年齡19.6歲,大一學生占37.0%,大二學生占19.9%,大三學生占20.07%,大四學生占22.3%。
(二)測量指標
1.學校認同
社區認同感量表分為功能認同和情感認同兩個部分共8個問題。功能認同部分包括“居住在這所大學,生活很便利”、“我很認可學校的管理水平”、“與其他大學相比,這里的學習環境很令人滿意”、“在這所大學就讀符合我對自己未來規劃的需求”四道題;情感認同通過“我所就讀的這所大學對我有特殊的情感意義”、“我覺得自己就讀的這所大學已經成為我生命的一部分”、“我所就讀的這所大學讓我有家一樣的感覺”四個題來測量。答案是從“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的六級量表,賦值分別為1到6分。將每組問題得分加總,分數越高則認同程度越高。學校認同分數就是兩個部分分數的加總,分數越高,認同程度越高。該量表在本研究中的信度系數為0.898,功能認同信度系數為0.826,情感認同系數為0.860。
2.社會支持
對社會支持的測量,運用了領悟社會支持量表。答案由極不符合到極其符合七個等級,分別賦值1到7分。總共12個題目并且都為正向計分,知覺到的社會支持是12個題目得分的加總。該量表在本研究中的信度為0.962。
3.社團參與
對于社團參與的測量,原問卷中設置的題目為“到目前為止您參加社團的時間總計為__年__月”。在數據處理時,生成一個新變量“到目前為止是否參加過社團活動”把參加社團時間為“0年0月”的編碼為“否”,其他編碼為“是”。
(一)不同年級學生的學校認同情況
四個年級對學校認同有顯著的差異:大四學生對學校認同最高,其次是大一的學生,大二和大三的學生。
(二)社團參與、社會支持和學校認同的相關分析
參加社團與社會支持存在顯著正相關(p<0.05),即在學校參加社團活動的學生能體會到更多的社會支持感;參加社團和學校認同存在顯著相關(p<0.05),參加社團活動的學生對學校更認同;社會支持感和學校認同存在顯著正相關(p<0.01),高社會支持感的學生對學校更認同。參加社團和社會支持感與獲得獎學金沒有顯著相關。
在本研究中,大四學生學校認同最高,其次是大一,大二、大三的學生。本研究和以往的研究結果有較大的差異是有原因的。大四學生的學校認同得分不是最低反而最高的年級,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分析,原因主要有三個:第一,大四學生和學校有將近四年的相處,對學校各方面最熟悉,和老師、同學建立了聯系并且有了情感;第二,面臨畢業離開學校,有依依不舍之情;第三,該財經大學大部分學生大一到大三在新校區上課,新校區設施不完善、交通不便,大四搬到老校區,設施齊全、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學生對學校的滿意度提高。
社會支持感更高的個體對學校更認同。一方面,較高的社會支持感促使個人更容易、更早的發現社團的吸引力,然后積極的融入到社團中。另一方面,作為一種當前的狀態,能知覺到較高社會支持感的個體在學校有更多的朋友,相應的會擁有更多的資源和機會,那么他們的需要就會得到更好的滿足。
通過該研究,得到一些新的啟示。社團活動讓學生以一種積極的姿態參與到學校認同過程中,并且在親自參與實踐的過程中形成的集體記憶也加深了學校認同。在實踐意義方面,本研究表明參加學校社團活動能增強學校認同。因此,發展學校社團活動成為解決當前高校管理問題的一種有效的途徑。
[1]Finn J D.Withdrawing from School[J].Review og Educational Reserch,1989,59(2):117-142.
[2]林輝,潘小焮,陳新苗.大學生學校認同、集體自尊與生命愿景關系研究[J].閩南示范大學學報,2015(1):120-125.
劉莎莎,中央財經大學社會心理學院,應用心理學專業,研究方向:管理心理學;王佳,中央財經大學社會心理學院,應用心理學專業;于泳紅,中央財經大學,副教授,研究生導師,應用心理學專業。
G
A
1006-0049-(2017)10-02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