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盈盈 劉雅楠
信陽師范學院,河南 信陽 464000
?
師范類大學生情緒調節的特征研究
王盈盈 劉雅楠
信陽師范學院,河南 信陽 464000
本研究采用網上問卷調查的方式,回收了150份有效問卷,對收集的數據分析后發現,男女大學生的情緒管理能力和情緒調節方式差別不顯著,情緒調節方式與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沒有相關關系,但是情緒的管理能力與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顯著的相關關系。
大學生;情緒管理能力;情緒調節方式;心理健康
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的生理基本成熟但是心理尚未完全成熟,非常容易受到社會環境的干擾,所以情緒豐富多變、相對不穩定,經常會面臨各種各樣的情緒困擾,因此大學生掌握情緒調節的相關知識和具體的情緒調節方式,對其學習、生活很有好處[1]。本研究鑒于情緒調節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就大學生的情緒管理能力和情緒調節方式進行了調查和分析。一方面揭示和描述當前大學生情緒調節的特征,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的實踐提供一定的現實依據,同時也探究了情緒調節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為大學生自己了解分辨自己的情緒管理能力和調節方式來改善其心理健康方面的隱患和預防心理問題的產生提供了實踐依據[2]。本研究在對大學生情緒調節方式的調查采用的是Gross情緒調節方式問卷。
Gross認為在整個情緒發生的過程中,個體可以選擇的情緒調節方式有很多,但是最有價值和的最常運用降低情緒反應的方式有兩種,即表達抑制和認知重評。Gross等在大量的實驗與測量研究中發現表達抑制和認知重評兩種不同的情緒調節方式對認知、情感和社會行為以及心理健康會產生不同的影響。
(一)被試
由于是網上發布的問卷,所以規定師范類大學生填寫,年級和性別沒有要求。回收的150份有效問卷中,男生66人,女生84人。
(二)研究工具
1.大學生情緒管理能力的調查問卷。對大學生情緒管理能力進行調查采用的是經過信效度檢測合格的自編大學生情緒管理能力問卷。該問卷共有22個題目,分別為五個維度:情緒的調控能力、情緒的表現能力、情緒的覺察能力、情緒的理解能力、情緒的辨別能力。
2.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調查問卷。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進行調查采用的是Goldberg的一般心理健康問卷(GHQ-20),該問卷共20個題目,分為3個分量表:GHQ—自我肯定量表、GHQ—憂郁量表、GHQ—焦慮量。
3.大學生情緒調節方式的調查問卷。對大學生的情緒調節方式進行調查采用的是Gross在2003年編制的情緒調節方式問卷,該問卷共有10個題目,分別為兩個維度:認知重評、表達抑制。
(一)描述統計
此次問卷中,大學生的情緒管理能力量表數據的平均值為81.08,標準差為9.86;心理健康量表數據的平均值為9.22,標準差為2.77;認知重評量表數據的平均值為27.51,標準差為6.34;表達抑制量表數據的平均值為15.59,標準差為5.11.可以看出在大學生這個群體中,心理健康水平,情緒管理能力和情緒調節方式之間是有一定的個體差異的,但是差距不是太大,其中大學生的情緒管理能力的個體差異最大,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差異最小。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情緒管理能力和情緒調節方式的性別差異
對被試的心理健康,情緒管理能力和情緒調節方式在性別上存在的差異進行分析,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研究結果顯示: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情緒管理能力,情緒調節方式性別差異不顯著。所以可以說男女大學生在心理健康水平,情緒管理能力和情緒調節方式這三個方面沒有性別的優勢。
(三)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與情緒管理能力和情緒調節方式的相關關系
對被試的心理健康水平與情緒管理能力和情緒調節方式進行相關分析,研究結果顯示:大學生的情緒管理能力與心理健康水平之間有顯著的相關性,相關系數分別為-0.41**,它們在0.01水平上均有顯著差異;大學生的情緒調節方式與心理健康水平之間沒有相關性,它們在0.05水平上沒有顯著差異。
(四)大學生情緒管理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回歸分析
對被試的情緒管理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進行回歸分析,研究結果顯示:大學生的情緒管理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之間存在線性的相關關系,建立回歸方程為:y=-0.11x+18.46。其中y代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x代表大學生的情緒管理能力。這表示大學生的情緒管理能力對其心理健康有直接影響。
大學生在情緒管理能力、情緒調節方式和心理健康上不存在個體差異,也不存在性別差異,但是大學生的情緒管理能力與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之間存在相關關系,并且存在線性相關,也就是說大學生的情緒管理能力會直接影響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現如今對大學生的教育在心理健康方面還是有所欠缺的,并且大學生面臨許多的學業壓力,就業壓力,交友方面的壓力等一系列的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所以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預是十分緊急的。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受到其情管理節能力的影響,所以為了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對其進行情緒管理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大學生可以采用多種方式調節情緒,并且情緒調節具有個體性和情景性,所以在對大學生進行情緒健康教育的時候要注意大學生自身的特點,引導他們運用健康合理適合自身的方式進行情緒調節,這樣才能更好的發揮情緒調節的作用[3]。
[1]齊原.大學生情緒調節的調節的現狀分析[J].出國與就業(就業版),2007,7:193.
[2]付祉云,佘雙好.大學生認知情緒調節策略特點及啟示[J].當代青年研究,2010,2:22-29.
[3]方平,李改,劉金秀.大學生情緒調節方式的調查分析[J].教師教育研究,2007,19:60-65.
G
A
1006-0049-(2017)10-025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