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玲
赤峰日報社,內蒙古 赤峰 024000
?
淺析新聞理論的魅力
李家玲
赤峰日報社,內蒙古 赤峰 024000
中國當代新聞理論有著堅實的現實基礎。其現實基礎包括如下內容: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和黨的三代領導人的新聞思想;中國新聞理論在長期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精華;中國當今生生不息、豐富多彩的新聞實踐。
新聞的發展;新聞實踐;新聞理論的魅力
中國的社會主義新聞理論,屬于馬克思主義思想體系的無產階級新聞理論,它和中國社會的政治、經濟體制和文化傳統相聯系,是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長期進行新聞實踐的產物。新聞理論研究始于德國,是總結、闡明人類新聞活動,主要是新聞事業的基本規律。它是從新聞實踐中抽象出來,又指導新聞實踐,是新聞、新聞事業活動規律的一般原理,是新聞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
十七世紀中葉,歐洲率先進行了新聞發展,報紙開始在社會廣泛應用,其中一些發達國家的學術組織,開始以報紙作為新的研究對象撰寫學位論文。德國學者科赫教授在海德堡建立了最早的新聞理論研究機構。早期的新聞理論研究,在于培育全面新型的新聞工作者,對學習的探討研究十分的嚴格。由于報業競爭日趨激烈,促使辦報人不僅要知道辦報方法,還要掌握新聞工作的規律。于是人們在研究辦報具體方法的基礎上,概括出關于新聞事業的基本觀點,逐步形成新聞學的理論體系。繼德國之后,報業發達的美國也重視新聞理論研究。20世紀初期,西方新聞理論形成兩大派別:以德國為代表偏重于研究新聞基本原理的理論派;以美國為代表偏重于研究新聞工作業務規律的實務派。由于美國新聞事業迅速發展,西方新聞理論研究中心轉向美國,并且出現了基本原理和技術業務研究并重的局面。同時一些政治學家、社會學家、心理學家、新聞學家,從輿論調查、傳播效果等方面入手,對傳播者、信息、媒介、受傳者、效果等進行比較系統的研究,形成了當今在西方廣為流行的“大眾傳播”理論,一些西方新聞學者稱它為廣義新聞學。從事實角度出發,大眾傳播學,這一在當時來講算是新興的學派,它所涉及的范圍,要比當時流行的新聞學寬廣得多,這兩種學術不能混為一談。在中國,也出現過不少新聞業的良才巨子。在新聞理論上,出現過的眾多歷史名人,是新聞理論的亮點之一。太平天國運動的領袖,洪仁軒也是新聞理論的奠基人之一,戊戌變法的領導人之一,梁啟超先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梁啟超先生是我國最早開始研究新聞理論的名仕之一,梁啟超先生為中國的新聞理論研究做出過杰出過貢獻,梁啟超先生曾在《時務報》中發表過《論報館有益于國家》的文章。梁先生這篇文章是我國最早的論述新聞用途的學術性論文,梁先生的這篇論文,開啟了中國新聞理論的熱潮。梁先生在論文中,把新聞比作耳目,確定了新聞對社會,對時代的重要意義,并且提出了“去塞求通,厥道非一,而報館其導端也”的具有跨時代意義的獨特理論,也指出了“閱報愈多者其人愈智;報館愈多者,其國愈強”的強國思想,這兩句話也成為了后代新聞理論的名言格句。上個世紀初,擔任北京大學校長的蔡元培先生對新聞理論也極為重視,蔡先生創辦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新聞研究機構“北京大學新聞研究會”,這在當時造成的影響十分巨大,北京大學新聞研究會的建立,轟動了全國,諸多社會名流,學者專家慕名而來,并聘用了后世被稱為“新聞教育界第一位大師”新聞學術界的開山鼻祖徐寶璜先生作為研究會的會長。我國偉大領袖毛澤東同志,曾在北京大學的圖書館里工作過,在工作期間,也積極的參加了北京大學新聞研究會,成為了其中的一份子,為新聞事業做出了杰出的貢獻。北京大學新聞研究會的成立,標示著中國,已經專業成體系的對新聞理論開始研究了。
我國僅用了短短的百年在新聞理論的探索中已經取得了十分優異的成績,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國情與歷史文化背景的完整的理論知識,并把這些優秀的知識理論,整理成冊,以供后人學習參考。隨著近年來的不斷研究探索,我國的新聞理論刊物不斷增多,理論與教學水平也不斷提高,并且又出現了許多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經典新聞教材,隨著這些教材的出現,豐富了我國在新聞理論上的教學,同時也培育出了很多的新聞業的優秀人才。我國新聞理論的基礎理論十分的博大扎實,新聞業先驅們的理論基礎給我國現代的新聞理論帶來了強大的推動力。隨著我國與國際上交流的日益頻繁,增強了我國的新聞理論的快速進步,與其他國家的交流合作,促進了新聞理論的日益完善,我國對其他國家的新聞理論的翻譯,學習,研究規模也逐漸加大,國外許多經典的理論教材,進一步地完善了我國的新聞理論。新聞理論,為我國的新聞事業做出了巨大而又穩固的發展基礎,新聞的種類多種多樣,報紙,電臺,電視,網絡等,都大大的豐富了新聞市場,在現今信息大爆炸的時代,新聞,成為了這個時代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的生活,休閑,娛樂,對社會乃至全球的了解,都離不開新聞,新聞信息的閱讀已經成為現代人的標志。新聞作為一種信息渠道,起著溝通地域的重要作用,是人們的眼睛和耳朵,也是人們的嘴巴和舌頭,地域信息的傳遞,就是新聞的交流,新聞的交流互動,是協調國與國,國與人,人與人之間關系的重點,是社會的平臺,是國際的平臺,新聞的建立是交流的需要。隨著社會的發展,群眾思想的進步,人民意識的增強,對獨立自主,平等民主方面的要求越來越強,人們的思考能力正在逐步地得到強化,社會主人翁的概念已經被所有人所接納,對新聞消息的渴望也越來越高,人們對新聞信息的依賴感也越來卻強,新聞報道,具有很強的引導力,新聞報道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社會輿論,在良好的環境下,新聞可以很好的為國家服務,為人民服務,無論對于國家,群體,還是個人,新聞的重要性無法替代。雖然新聞理論在理論的基礎層面上不能與其他具有深厚背景的其他理論知識相比,但由于當今社會的發展需要,新聞理論的重要性已經被更多的人廣泛認識,新聞理論的指導性意義影響著新聞業的發展,新聞理論的魅力,就在不斷地需求與發展中得到體現。
[1][美]仙托·艾英戈,唐納德·R·金德.至關重要的新聞——電視與美國民意[M].新華出版社,2004.
[2]潘知常,孔德明.講“好故事”與“講好”故事——從電視敘事看電視節目的策劃[M].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7:5-6.
G
A
1006-0049-(2017)10-027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