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鋼黃 梅
(1.安徽藝術職業學院,安徽 合肥 230001;2.皖西學院,安徽 六安 237012)
中國鋼琴音樂作品創作技法初探
丁 鋼1黃 梅2
(1.安徽藝術職業學院,安徽 合肥 230001;2.皖西學院,安徽 六安 237012)
在新中國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鋼琴音樂創作已經有了十分漫長的發展歷程,在該階段中,中國的音樂工作者們都一直在為創造中國民族音樂氣質的鋼琴作品進行不斷摸索,中國音樂風格在現有的社會背景下也在不斷的充實。本文對中國鋼琴音樂作品創作技法進行分析和討論。
中國鋼琴;音樂作品;創作技法
經過多年的改變,中國的作曲家們為了讓鋼琴在中國的土地上擁有自身特有的魅力,具有中國風格的音樂內容,創作家們已經創作了上千首鋼琴作品。鑒于此,對二十一世紀的鋼琴音樂理論的研究而言,對中國鋼琴音樂創作的基礎概況剖析具有十分長遠的意義與價值。
在新時期下,中國鋼琴音樂創作有了全新的面貌展現。首先,展現于鋼琴音樂創作的思維轉換,這種思維模式的轉換就是新時代鋼琴音樂創作從“文革”時代的單一改編曲目向現階段的多元化個性創作模式改進的過程,創作的思維模式也從之前的內部世界轉變為外部世界,不斷通過外部環境的描繪進行人物情感的抒發,作曲家在這樣的社會創作模式下,多數關注于音樂自身的內涵挖掘[1]。由于現階段擺脫了之前非音樂元素的影響,使得作曲家不斷增強創作的主體意識形式,在創作家的作品中不斷滲透出自我意義以及真實個性的內容,這種內容的展現使得新時期的鋼琴音樂創作向更加寬闊的道路發展;然后,現階段的音樂創作內容對于民族化的文化滲透不斷深入,新時代的音樂作品將之前對于民族化的文化理解進行了進一步的深化,將之前采用的民歌旋律進行和聲的手法滲透,深層次的認識到民族文化的根本性內容,這種內容就是一種民族精神以及時代精神的集中展現。對于民族化的思維來說,這種創新的思維意識能夠在當代的作曲技法以及中國民族的音階中得以更大程度的展現;最后,在體現鋼琴音樂創作的語言變化階段,新時代作曲家能夠將創作的手法進行進一步的豐富,這種手法的運用使得現階段的音樂作曲家在鋼琴創作的過程中不斷進行新鮮事物的摸索,他們通過創作對現實的社會進行心態與精神狀態的表述,從而引起全社會的共鳴,這種全新的創作形式和技巧使得我國鋼琴創作的發展有了更加寬廣的發展空間[2]。
(一)中國鋼琴音樂創作技法的意義
按照鋼琴音樂的普及程度來說,內容性的普及在不斷深化,鋼琴的教學也變成提升音樂學習者音樂素養的一項必要因素,在中國的鋼琴教學階段,由于中國的民族審美意識比較突出,人們更容易接受有關于中國的鋼琴曲目,對于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培養也是一個比較快捷的途徑,對學習鋼琴及其理論知識也有十分有力的幫助,對于自身的審美能力培養也有很大程度的提升[3]。
在鋼琴音樂創作階段,還可以通過鋼琴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文化,在演奏鋼琴的過程中,可以結合相關的樂曲風格進行意境的表述,以此來幫助更多的人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理解[4]。在演奏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傳統的民族樂器與鋼琴進行配合,以傳統的民族演唱形式來進行文化的交流,通過鋼琴進行文化的傳播,能夠同世界文化進行音樂因素的融合與貫通。
(二)中國鋼琴音樂作品創作技法的思考
從中國鋼琴音樂創作的發展中可以看出,鋼琴音樂作品的創作屬于一個不斷探索與創新的過程,在該過程中,相關的作曲家與鋼琴發源地歐洲進行不斷地文化融合,并在該過程中積累了十分豐富的經驗,逐步摸索出富有中國特點的鋼琴音樂創作規律以及相關音樂創作技法,這種經驗性的內容是值得今后人們進行進一步總結與研究的[5]。
在現階段進行中國鋼琴音樂作品創作技法的模式提升,就是將中國鋼琴音樂作品進行推動的一個過程,中國鋼琴音樂作品在現階段的發展過程中在不斷地進行改進與完善,對于中國鋼琴音樂作品技法的創新問題也有了進一步的細化。
在中國鋼琴音樂作品創作技法的內容中進行分析,技法的創作展現就是鋼琴作品的根本性內容,創新思維的技法內容將是今后中國鋼琴音樂作品創作的一項長遠目標,想要將該目標得以實現,就需要我國作曲家以及理論家的一同努力,以保證最終中國鋼琴音樂作品創作技法的優勢展現。中國鋼琴音樂作品進行創作技法上的考量,能夠讓鋼琴音樂作品有根本性的內容提升,中國的鋼琴作品在這樣的趨勢下才能逐步展現我國的音樂文化魅力,與西方樂器進行更加細致的融合。
在中國鋼琴音樂作品創作技法分析的過程中還有很多展現不足的方面,想要將細節性的內容進行進一步的改進,就應該在創作階段時刻將自身的特色加以融合,保證最終的作品能夠有獨特的一面,為中國鋼琴作品今后的發展進行基礎性的建設與發展方向的引導。
[1] 賀思媛.中國鋼琴音樂作品創作技法初探[D].陜西師范大學,2009.
[2] 關瑞子.根據維吾爾族音樂改編創作的中國鋼琴作品的演奏與教學[D].中國音樂學院,2016.
[3] 周文嬌.巴托克三部舞臺作品的戲劇觀念及創作技法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14.
[4] 劉月芳.論丁善德早中期鋼琴音樂的中西音樂文化因素融合[D].華中師范大學,2006.
[5] 樓燁.中國鋼琴音樂作品聲韻藝術與演奏初探[D].江西師范大學,2010.
丁鋼(1975-),安徽合肥人,安徽藝術職業學院助教,本科;黃梅,皖西學院副教授,本科,主要研究方向: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