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宇晗
遼寧大學外國語學院,遼寧 沈陽 110136
俄譯漢翻譯單位淺談
吳宇晗
遼寧大學外國語學院,遼寧 沈陽 110136
對翻譯單位的研究對翻譯理論和翻譯實踐都有著重要意義。本文認為,我們應該從語言的角度,并在多元互補理論的基礎上去研究翻譯單位。翻譯單位只是與翻譯過程有關的,而在翻譯的過程中我們要通過許多不同的方法對翻譯單位進行取舍與加工,從而實現譯文的“信、達、雅”。
翻譯單位;語言單位;翻譯單位的取舍
翻譯單位是翻譯理論研究的一項重要問題,翻譯單位的研究對翻譯實踐和翻譯理論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一直以來,對于翻譯單位的界定眾說紛紜。
在眾家之中,俄國翻譯理論家巴爾胡達羅夫和捷克語言學家馬泰休斯分別從語言學和言語學的角度對翻譯單位進行了定義。本文認為由司顯柱提出的翻譯單位的多元互補理論是對翻譯實踐具有很大指導意義的理論。他指出,任何一級的翻譯單位都有其適用性,但同時又都存在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翻譯單位作為一個多元互補系統,對它的選擇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只有在具體的情況下對翻譯單位進行研究,才能真正指導翻譯實踐并促進翻譯理論的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們談到翻譯單位的時候,經常會將其與語言單位混為一談。對翻譯單位的研究必須在語言的角度下進行,因為翻譯的最終結果是把一種語言符號轉換成另一種語言符號。但是,我們并不能斷言翻譯單位就是語言單位。翻譯單位只與翻譯的過程有關,在內容上,翻譯單位也是思想單位,是在言語層面上的。因此,它與語言單位是絕不可以一概而論的。
從語言學的角度進行對翻譯單位的取舍,有許多種方法,例如:省略法、補充法、抽象化、具體化以及反面著筆法等。由于俄語與漢語屬于兩個完全不同的語系,其表達方式和語法等方面都有著很大的差異,利用以上幾種方法,在翻譯過程中,在不改變原文意思的前提下對譯者選取的翻譯單位進行加工,可以使譯文更加符合漢語語言習慣,幫助譯文讀者更好地理解原文。下面將主要介紹其中的省略法、補充法和反面著筆法。
(一)省略法
所謂省略法,即在翻譯活動中,從譯文角度來看,原文中有些東西是多余的,可以在譯文中省略、不必翻譯過來。由于俄漢語言用詞習慣和表達方式不同,根據漢語的表達習慣進行省略,可以使譯文更加通順流暢,更符合漢語語言習慣。
在俄語中,代詞的使用頻率很高,但有些俄語表達中的代詞在漢語表達中是不需要的,如果直譯出來就會顯得啰嗦,這種情況漢語譯文就會將其省略。其次,在俄語中經常將意義相近的詞語重復使用,從而起到強調或者概括的作用。而當我們將它譯成漢語時會省略一個詞,以使表達更簡練。此外,相對于漢語,俄語中的用詞有著具體與重復的特點,如譯者按字面的意思將其譯出就會顯得啰嗦。若將其其換成漢語中普遍使用的反義合成詞,就會顯得十分精煉,同時也表達出了原文中的意思。
但是要注意的是,省略的是譯文角度多余的成分,在省略時不能省略原文的意思,要根據原文的意思省的恰當。
(二)補充法
在俄譯漢翻譯過程中,補充法也是一種常用的方法。補充法就是在翻譯時按意義上和句法上需要增加一些詞來更加通順地表達原文的思想。
俄語和漢語的詞匯在眾多方面都存在著不同,因此在俄譯漢翻譯過程中,在忠實原文的基礎上,根據漢語的表達習慣,在原文詞的前后增加符合漢語表達習慣的詞語,可以使之更加符合漢語的規范。
另外,原文中有些語言是具有一定文化特征的。俄漢兩種文化顯然全然不同,因此我們經常不能理解有些詞匯的引申義或是典故,這時就需要對其進行注釋。例如在中國,沒有像俄羅斯一樣認為數字13不吉利的文化,因此在俄語原文中出現的13這個數字所蘊含的這樣一種特殊的文化就需要譯者在譯文后面加上注釋,以便于譯文讀者的理解。其次,針對一些原文中隱藏一些信息的翻譯,譯者也需要在譯文中補償出這些信息,使其更加形象的傳達出原文的意思。
補充法通常是在語音、詞匯、語法、句法、語境、文化這幾種因素導致的需要補充翻譯的情況下使用的。當然,補充不是無中生有,譯者需要在上下文的語意基礎上增加原文中沒有的詞匯,幫助譯文讀者理解原文中為譯文讀者所不理解的表達。
(三)反面著筆法
所謂反譯法就是指原文從正面表達的,譯文可以從反面著筆翻譯,如把肯定句譯成否定句,或者把否定句譯成肯定句。
漢語和俄語在表達中都有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在表達過程中,有的意思可以從肯定和否定兩方面來表達,但也有些意思按照常用的表達習慣只能從正面或者反面進行表達,如“Близкиесоседилучшедальнейродни.”我們就會翻譯成“遠親不如近鄰”。在翻譯的過程中為了符合譯入語表達的要求,有些情況下必須從反面著筆進行翻譯,否則就會顯得生硬拗口。而有些表達是俄語習慣用反面表達,但漢語中與其相同的意思通常習慣用正面表達,例如:“Нелёгкаяситуация в экономике США продолжается.”,我們就會將其譯為“美國的經濟形勢依舊嚴峻”,而不是“不輕松”。還有一種需要經常使用反譯法的情況就是,盡管從正面也可以翻譯,但是從反面著筆更加符合原文的語氣,也使譯文更加簡潔自然。
反譯法是一種使用非常廣泛的翻譯技巧,它之所以十分必要,是因為漢語和俄語經常有著各自不同的表達習慣。需要注意的是,這種肯定與否定之間的轉換只是句子形式上的轉換,不能變動原文的意思。
總而言之,俄譯漢翻譯的過程中需要譯者通過上述等一系列方法對翻譯單位進行取舍,從而使譯文符合漢語語境,能夠更好地為讀者所理解。
[1]ТюленевС.В.Теорияперевода:Учебноепособие.—М.:Гардарики,2004:336с.
[2]巴爾胡達羅夫.語言與翻譯[M].蔡毅等譯.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85.
[3]司顯柱.翻譯單位多元互補性理論探析[J].山東外語教學,2001.3.
H
A
1006-0049-(2017)06-026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