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運寶 云南藝術學院舞蹈學院
所謂的教學改革,實際上是針對原有教學制度中存在的缺點和劣勢進行改善和調整,通過對其教學方式和教學質量的提升來響應素質教育對學生綜合能力發展的要求。教學改革的成效,需要通過一定的外在機制和因素進行考察和歸正。改革之后,相關人員可以從學校教學環境、教師授課方式、課堂設備是否完善等方面對教師教學改革進展情況進行考察。在學校中,教師是主導者,學生是主體,教師需要始終堅持以學生為課堂的主體與核心,通過指導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而且,動作編導本身就是舞蹈的核心和精髓,加強對高校舞蹈編導專業改革,不僅能夠使舞蹈教學發展進入新的局面,同時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學生在課堂中所學的知識需要與社會市場發展相結合,才能夠真正滿足現代化發展的需求。但是,就目前高校舞蹈編導教學情況來看,教學存在單一性,是影響舞蹈編導專業發展和人才培養的重要問題。公共課和專業課構成舞蹈編導課程的主要內容,將文化和技能進行結合,不僅能夠協調好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關系,還能夠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但就目前實際情況來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并不能夠關注到學生的全面發展需求,導致理論重于實踐。這就存在一個問題,學生進入社會工作之后,并不能夠將所學知識及時轉化為工作技能,在不具備創新能力和意識的情況下,其舞蹈編排也存在問題。
舞蹈教學存在一定的強制性,學生需要聽從教師的安排才能夠使課程順利開設。在這種課堂下,教師更多地趨于強勢灌輸,不僅不能夠關注到學生自身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同時也不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況且,舞蹈編導本身需要發揮編導個人的創造能力,在教師主導的編導課程中,學生只能盲目聽從和跟隨,這種僵化的教學,使學生的發展受到束縛。
舞蹈教學應更加注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和提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平衡理論和實踐的比率,盡量減少單純的理論化教授,避免學生對課本中的內容進行機械化的重復。在教學過程中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和理念,將實踐與理論進行融合,從而提高教學質量。也就是說,改進教學模式,需要根據不同年級、不同專業來安排比較合適的課程,立足學生的知識儲備,將課堂時間更多地交給學生。在這種以學生為課堂主體的教學模式下,學生擁有更多的主動權,同時能夠在更大程度上發揮創新意識和創造力。
教師的教學方式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所以教師需要對課堂內容進行豐富和充實,利用外在的教學條件和設備使課堂更加趨于飽滿[1]。教師可以定期安排學生觀摩大型舞蹈演出,并在觀摩之后進行討論、模仿。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和靈感能夠得到鍛煉和發揮。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就某一具體動作進行評價,讓他們探討是否還有其他方式來改進或是提升。這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對相關動作和表達的理解,還能夠加深記憶。此外,教師還可以邀請比較專業和優秀的人士,對學生的舞蹈作品進行點評,讓學生更加能夠了解當前自身存在的優勢和不足,從而提升自身的舞蹈編導能力。
就舞蹈編導這一專業的發展情況來看,其實踐活動對學生的專業技能會有更加直接和全面的考查。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進行劇目訓練、即興表演,或是社會實踐活動考驗他們的舞蹈編導能力。劇目訓練更多的是對學生知識技巧掌握和綜合知識運用能力的考查;即興表演中,能夠對學生的風格、基調、音律的應變能力進行考查。實踐是檢驗學生綜合素質和舞蹈編導知識掌握水平的最好方式,所以學校可以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和實踐活動,讓他們對自我有更加準確的認識,激發起創新欲望。
優美的舞蹈能夠讓人感覺到肢體語言的美,而舞蹈編導通過對節奏、韻律和肢體動作進行創新編排[2]。高校需要積極響應國家對創新人才的要求,通過對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的更新,真正為社會培養出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舞蹈編導人才。
[1] 章娟.高師舞蹈編導教學過程問題研究[J].鄂州大學學報,2014(1):36-37.
[2] 譚建斌.關于高校舞蹈編導專業教學改革的思考[J].戲劇之家,2017(15):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