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彥朝 張 偉
遼寧工業大學汽車與交通工程學院,遼寧 錦州 121000
微時代背景下大學生黨建工作初探*
韓彥朝**張 偉
遼寧工業大學汽車與交通工程學院,遼寧 錦州 121000
利用微時代所帶來的優勢,將信息資源以更方便、快捷的方式宣傳黨的先進思想、傳播社會熱點、分析國外政經形勢、宣揚黨的政策,闡述自己的理論觀點,分析高校黨建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初步探討微時代背景下黨建工作的對策和建議。
微時代;高校;黨建;大學生
高校大學生黨員作為一個特殊群體,時刻受到關注,學生黨員培養、發展、繼續教育以及日常管理中普遍存在著諸多問題,如臨時入黨、相關材料銜接不夠完善、管理體制存在漏洞、后續的教育斷層、學生黨員之間交流不夠順暢以及支部內部普遍存在臨時抱佛腳的現象、弄虛作假的事情更是時有發生,從而大大影響了學生黨員的質量,也降低了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基于此,利用微時代所帶來的優勢,將信息資源充分利用與高校學生黨建當中,將利、弊因素充分進行分析對比后,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對于提升學生黨建工作來說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微時代即以網絡微博、微信等作為傳播媒介代表,以精煉、簡潔、直白作為文化傳播特征的時代,其信息傳播更快、內容更具沖擊力和震撼力[1],這種沖擊和震撼使得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發生巨大的變化,從而為高校的黨建工作提出了挑戰,與此同時,也為高校黨建工作創造了新的條件,因此,如何將“微時代”充分融入到學生黨建工作當中,對于提升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來講具有重要意義[2]。
(一)豐富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內容與形式
以往的學生黨建工作,主要采取召開黨支部會議進行充分發言和討論等形式進行,這就要求學生黨員必須要親身到會場,或者采用稿件的形式找人代替宣讀,這就造成獲得會議的內容難免會有偏差,對于確實臨時有事情或者不在校的大學生來講,特別是大四出去找工作的學生來講較為困難,畢竟學生外出找工作,時間和地理因素直接影響黨支部會議的進行。進入微時代,完全可以采用群聊或者視頻會議的方式,將自己的思想和發言內容通過媒體展示給大家,同時也會在第一時間獲得其他與會人員的相關內容;與此同時,可以充分利用微時代的作為載體,更加方便、快捷地宣傳黨的先進思想、傳播社會熱點、分析國外政經形勢、宣揚黨的政策,闡述自己的理論觀點,這將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輿論引導工作的質量,從而開拓學生視野的同時做好學生黨建工作[3]。
(二)以學生黨員為主體,加強思想交流
人與人之間溝通通過思想的交流來實現的,通過交流可以拉近人之間的距離、密切人際關系。學生的思想發展方向在很大程度上多取決于教師,若教師能夠在正確的時間和空間上給予學生良好的引導和幫助,大學生的思想就可能會朝著良好的方向發展。如果教師不能對學生的思想進行良好的引導與幫助,甚至是起到負面的影響,那么學生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將向著背離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方向發展[4]。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師只有時刻關注學生、懂得學生,不時與他們入行思想交流和心靈碰觸,做他們的良師益友,才可能實現師生關系的真正和諧與平等。
(三)創造黨員學習氛圍、提升黨建工作效率
高校是一個教書育人組織,是教學科研重鎮和人才聚集高地,是最善于學習和創新的地方,以高校教育育人為背景,借用微時代的特點建立學習型黨支部能夠樹立符合時代要求的學習理念,具有健全的學習機制、濃厚的學習氛圍,從而培養和推動學生創新力和凝聚力,不斷增強集體的活力,形成具有先進的學習理念[5]。進一步提高廣大黨員黨性覺悟,推動黨內教育由“關鍵少數”向廣大黨員普遍推進,從集中性教育到經常性教育的轉變,開展討論會,切實加強對專題教育活動的督促指導。
(一)“微時代”信息繁雜,加重學生黨建工作
微時代帶來快捷方便的同時也產生了一系列相關的問題,例如權力解構、規則缺失等問題。在校園中,一些同學因對學校、學院相關的管理制度了解不是很深入或者有不同的意見,從而將自己不滿的情緒或者負面的言論傳至微博或者微信上,這些不好的言論迅速在微博上形成信息流,在短時間內匯集,這種匯集如不加以疏導,勢必會造成嚴重后果,特別是在未進行思辨前提下參與討論之中,對信息可信度的判斷往往并不是建立在自身的理性思辨基礎之上的,而是簡單轉載或者評論,這與當前我國道德規范的多元性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已有的互聯網的法規盡管已經出現,但對于具有微時代特征信息傳播的不確定和準確來源還有待于進一步完善。
(二)多元化信息沖擊大學生思想觀念
微時代到來使得信息多元化格局表現最為興盛,信息傳播范圍大、速度快、多樣化,所涉及的內容更是五花八門,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外交以及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面都有所包含,且不受其他條件約束和限制。因此,目前形成了“足不出戶知天下”的現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也可以快速地了解學生關注的焦點及社會輿論的動態,進而指導學生特別是高校學生黨員向著積極健康的、充滿正能量的方向發展。因而,信息的多元化勢必對高校黨建工作和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帶來巨大挑戰。
(三)對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方式方法提出新挑戰
以往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內容相對較為單一,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不是很強。微時代背景下,信息網絡的高效性、時效性、便捷性打破了傳統的民主集中制的某些限制,同時信息網絡的無限性、不確定性、難操作性[6],使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也不同程度上受到來自信息網絡影響,這也對高校黨建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戰。網絡技術的發展與應用,正在逐步改變黨內民主方式、評價標準與管理機制,在為黨內民主構建全新管理和評價平臺的同時,也使黨內民主建設面臨著新的挑戰。
(一)充實“微時代”黨建工作內容
當前大學生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和接收新鮮事物的能力,特別是在微時代背景下,高校黨建工作可以利用網絡,搭建黨建工作新平臺,從而形成以學生為主導地位的黨員教育新平臺,使學生與老師之間建立一種新的聯系渠道——微渠道[7]。通過微渠道轉變工作觀念,強化網絡培訓,建立一支高效、充實的高校黨建工作隊伍,鑒于此,可以采用集中面授結合網絡“微黨課”授課方式,把通俗易懂的知識通過微博或微信的方式發布給學生,形成課內課外互補,充分形成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育局面,從而提高黨校教育效果。
(二)加強網絡輿情的監測與引導
針對當前微時代所帶來對高校黨建工作的沖擊,高校內部要逐步形成分級負責、信息溝通、上下聯動的網絡輿情監測與應對機制,以早發現、積極應對、妥善處置、確保安全為原則,密切關注網絡輿情,把握正確輿論導向,有效降低負面信息的不良影響,做好網絡輿情檢測。重點關注可能引發不良社會影響的網絡輿情,包括突發公共事件、惡性事件、涉外事件及不利于高校黨建工作以及有所黨員形象、誤導公眾的言論等負面信息。要加強正面宣傳力度,形成良好的輿論氛圍。
(三)創新黨建教育新方法
在網絡時代,網絡快速發展給高校黨建工作創造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這就更要引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重視,通過反復強調和學習,首先要由大理想、大責任、大視野和大胸懷,要適應微時代要求,不斷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工作,運用網絡信息技術不斷加強黨的自身建設,逐步建立健全具體的、明確的高校黨建工作措施和方法。高校黨建工作者作為輔助部門,積極開展“大講堂”活動,用實際現場講解和微博微信互動方式,積極引導學生深入學習“兩學一做”內容,遵守“三會一課”制度,營造良好的高校微時代黨建教育新模式氛圍。
隨著社會進步和時代變遷,特別是在網絡“微時代”背景下,高校黨建設工作也需要追隨時代腳步,讓學生黨員深刻感受時代脈搏。微時代對高校黨建工作帶來沖擊的同時,也對帶來新的機遇與挑戰。高校學生黨員培養與發展,也要適應時代的要求,要充分利用微時代的積極因素,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黨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開辟有效路徑,促進學生黨建工作水平的提升。
[1]楊銀平.簡論“微時代”高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創新[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4(16).
[2]戴喆.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微博模式的可行性探析[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11(12).
[3]朱旭旭,周亞茹.微時代背景下高校統戰工作創新路徑探究[J].河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5(3):58-60.
[4]許典利,李明輝.“微時代”語境下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管理探究[J].欽州學院學報,2014(10):39-42.
[5]蔡曉平.網絡時代高校學生黨建工作面臨的挑戰及對策[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8(5).
[6]曹興信,佘廉.網絡時代的黨建策略與反腐預警[M].科學出版社,2014:3-7.
[7]梁海波.時代背景下提升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水平的路徑探究[J].亞太教育,2016(14):246-247.
*2016年度遼寧省高校黨建研究立項(項目編號:2016GXDJ-B019)。
D
A
1006-0049-(2017)06-0026-02
**作者簡介:韓彥朝(1983-),黑龍江齊齊哈爾人,碩士研究生,遼寧工業大學,講師,主要從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學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