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媛
(南京藝術學院碩士研究生,江蘇 南京 210013)
“鋼琴教育是藝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音樂藝術文化在教育中的具體表達。”[1]現代社會中,音樂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而鋼琴作為樂器之王,其地位又顯得愈發重要,受到廣大家長們的青睞。“在鋼琴演奏中,指法的科學運用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2]在鋼琴彈奏中,指法一直是使樂曲完整展現所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正確的指法往往能夠使演奏者流暢、快速地將樂曲和作曲家對音樂的表達體現得淋漓盡致。《哈農鋼琴練指法》(以下簡稱哈農)是一部在現今被廣泛運用且較具普遍性的經典鋼琴教材,針對性地為雙手指法問題設立練習技巧,對日后演奏高難度水準曲目鋪墊良好基石,而怎樣使《哈農》在最大限度上發揮其實際價值,演奏者如何更好地提升其表演水平,筆者試依據教學現狀,從《哈農》的訓練及利用價值等方面進行探析,來達到和廣大音樂愛好者共同交流各抒己見的目的,使日后學習《哈農》的少兒們對其有更深層次的了解。
查爾斯·路易斯·哈農是法國著名的鋼琴家,生于1819年7月2日,于1900逝世。他集音樂教育家、鋼琴家、作曲家、合唱指揮家多重身份于一身。哈農在1873 年為鋼琴基礎訓練編寫了一套鋼琴手指訓練法教材,進行手指的鍛煉是其主要功能。它能夠科學、合理地運用人的五指在鋼琴上不斷變化、發展,使五指的力量使用均勻,得當。全書共分為三個主要部分,第一部分是五指訓練的基本練習,使手指較為平穩,起伏不大,準備階段的五指練習,共有20首;第二部分是第一部分基礎上的升華,使五指技能有所提高,在技巧上也比第一部分復雜一些的過渡練習,共有20首;第三部分則是為克服日后曲目技術更加復雜困難的技術性練習,共有17首,是針對各種特殊奏法的專門手指訓練,如音階、和弦、顫音和八度等。通過《哈農》對練習者手指技能的訓練,能夠有所提高,并且使手指更加靈活,手腕更加放松,對以后演奏高難度曲目奠定堅實的基礎。
基本功的訓練,在鋼琴學習中尤為關鍵。一些琴童往往是為進步更加快速,選擇較為復雜、大型的作品,反而忽視了對鋼琴的基礎訓練,隨之會有越來越多的問題暴露出來。當下,少兒鋼琴教育中就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具體表現為:
人的五指中,最柔弱的手指是無名指(第4指)和小指(第5指),這兩個手指在整體上不如前三指穩定靈活,支撐力量也不夠。少兒在彈奏中遇到這兩個手指時經常一帶而過,不重視這兩個手指的訓練,造成以后彈奏有難度曲目時,手指僵硬,無法跑動,甚至彈到這里一瘸一拐,四五指總是會不由自主地“黏”在一起,無法獨立各自分開去觸鍵。粘連在一起的四五指容易使人聽不清具體的音和音色,在演奏曲目時無法傳遞出作曲家想要表達的真正曲意,也不能夠完整地演繹整首作品。
在彈奏有難度的節奏或音群時出現左右手明顯的差距,左手右手的跑動不一致,配合不夠協調,容易軟弱無力、疲勞,在遇到顫音、震音和八度彈奏時,聲音極為勉強,手臂酸痛,或遇到篇幅較為冗長的曲目,彈到一定程度雙手會因為吃力而無法繼續演奏,這些都對音樂的表現力產生了嚴重影響。更進一步說明了少兒鋼琴教育在初學以及學琴前期忽視了對基本功的訓練,會造成多么嚴重的后果。
《哈農》中的60條練習曲全部都是具有針對性的訓練,可以說每一條都有其存在的意義。它具有獨特的優勢:大部分練習為重復、卡農似的模進,在掌握了指法后,學生會更容易將注意力放在手指上,有意識地去控制及強化, 學會傾聽所彈奏的每個音符是否音色飽滿,指尖站立;它對于掌關節的靈活性能增強、五指較為獨立且平衡發展起到推動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一二三指使用相對頻繁,人們往往忽視了四五指,造成四五指的獨立性較差, 在快速跑動中雙手在速度上會出現很大程度的區別,而《哈農》練指法則更為強調四五指的練習, 特別是左右手同步的彈奏, 縮小了雙手五指間能力的差別,鍛煉了掌關節靈活獨立的能力,合理地運用《哈農》進行練習,對演奏速度的發展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演奏中,四五指軟弱無力,粘連是很多琴童的通病,一般可采用慢練、斷奏的方法。斷奏:又被稱作非連音彈奏和斷音彈奏,在彈奏斷奏時,要把手腕、手臂自然提起,自然落下,手型擺好,指尖在琴鍵上站穩,手指的第一關節呈垂直狀態,在抬起降落后,手臂、手腕要馬上放松,這是一個自然連貫的整體過程。斷奏時每一個音符都要放到琴鍵里,手指要處于積極主動的彈奏狀態,并且音色要均勻、飽滿。在彈斷奏時動作要盡量學會放松,注意手腕切勿抬得過高、手臂過于緊張,并且還要關注雙手各個手指動作的協調,這樣才能使聲音平均、統一。
雙手配合不夠協調的問題,通常體現在左手經常跟不上右手的跑動,應在斷奏練習彈好的前提下,采用連續的演奏練習。連奏,是音與音之間緊密相連、連續演奏的一種彈奏方法。在彈連奏時應注意手型呈抱球狀,擺好手型后,使手腕、肘部和肩部做到放松,控制好下鍵的力度和速度,手指與鋼琴鍵盤要貼近,在彈奏第一個音時手指下鍵要站穩,做好彈奏中轉移力量的接力準備,隨后快速把手指的力量傾向轉移到下一個即將要彈奏的手指上,在落鍵時候要有爆發力且不猶豫地彈下去,手指的一關節勾住鍵子,使得聲音結實、飽滿,手指抬起時不著急,這樣的訓練能使各個手指的獨立性增強,激發手指彈性,從而使聲音的前后具有連貫、流暢的音樂性。在連奏的練習中,特別要注意的是三指、四指和五指會出現粘指的現象,聽上去使聲音沒有顆粒性,像是“一鍋粥”。前后音符不連貫出現的斷音現象,打破了音樂的連貫性,在連奏中聲音不夠結實,比較單薄等問題,都體現出指尖觸鍵的正確性與關鍵性。連奏是使用較多的彈奏方法,是鋼琴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練習內容,如歌地連續演奏更是將音樂與歌唱性完美結合的有機體驗。
在當下的鋼琴教學中,《哈農》已被越來越多的鋼琴教師采用,并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在當下,我國政府的大力扶持,國家對藝術的重視,設立民間組織和藝術培訓機構紛紛開設私立藝術學校、鋼琴培訓班等,將國外先進的教學體制和教學模式代入進來,并希望學生在幼兒時期就建立對音樂對鋼琴的渴求和熱愛,而在這些鋼琴教育中,基本功的培養,必將成為教學中重中之重的內容,《哈農》成為這些培訓機構中不可或缺的訓練學生的經典教材之一。《哈農》的出現帶來了較為豐富的藝術價值,在熠熠歷史的長河中,首先,它為鋼琴鍵盤演奏的技術訓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音樂從巴洛克時期、古典主義時期過渡到浪漫主義時期。樂器的進化史推動了音樂的發展史,當時的音樂家中出現了被譽為“鋼琴詩人”的肖邦、“小提琴之父”帕格尼尼、“炫技大師”李斯特等,它們將音樂的感情色彩發揮得酣暢淋漓,把個人在樂器上演奏的高難度技巧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再次,《哈農》既適用于作為鋼琴初學者的入門練習,作為鋼琴演奏家的手指熱身跑動練習,也是十分合適的。鋼琴音樂文獻比比皆是,僅以一百多年來的鋼琴練習曲為例,這期間不知出過多少鋼琴技巧的練習曲譜和教程,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能夠被傳承下來并廣泛應用且獨領風騷的《哈農》,成為鋼琴技巧練習的經典教材,這怎么能不叫做成功呢?
作為一本專門攻克鋼琴演奏技術難點的手指練習教材,《哈農》的練習重點在質量上,需要目標明確、心靜神凝,制定練習的收獲目標,通過科學的練習方法和具有針對性的形式,以每次練習都有所新的收獲為旨向。練琴是一個長期的工程,需要掌握彈奏的要領,正確的理解,通過正確重復性的練習過程,循序漸進,腳踏實地實現技術水平的提高和演奏質量的優化。磨刀不誤砍柴工,持之以恒的彈奏必能使手指、手腕等手指機能得到更好的鍛煉與提高,將演奏達到干凈、自如、均勻、清晰的完美境界。
[1]劉璐.當代鋼琴教育的文化困境與反思[J].當代音樂,2015(07):84-85.
[2]趙倩.指法在鋼琴演奏中的重要作用[J].當代音樂,2015(05):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