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思銘
(成都大學美術與影視學院,四川 成都 610106)
四川省基層文藝人才隊伍建設研究*
韋思銘
(成都大學美術與影視學院,四川 成都 610106)
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離不開廣大勞動人民的艱苦奮斗,同樣也離不開眾多文藝人才的文化宣傳與思想熏陶,然而就目前而言,由于條件較為艱苦,我國基層文藝人才相對匱乏,人才隊伍的建設與培養較為困難,也正基于此,本文特以四川省為例,通過對基層文藝人才隊伍建設現狀分析,探究其存在的問題與缺陷,并從用人機制改革、強化人才培養、完善政策制度等多個角度出發,對未來四川基層文藝人才隊伍建設予以改革完善。
四川;基層文藝;人才隊伍建設;改革完善
對于我國現代化建設而言,文藝宣傳工作是推動我國文化進步、群眾自我思想素質提高的重要方式與手段,尤其對于基層而言,一支具有高素質水平與創新型精神的文藝人才隊伍不但有助于社會協調穩定、積極進取風氣的形成,對于社會主義奉獻精神培養與共產主義理想的實現也有著積極的幫助。自古以來四川巴蜀一直都是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的重要大省,為此更應重視對于其基層文藝人才隊伍的培養與建設。
四川地處我國西南部,地幅遼闊、人口眾多,根據2013年中國人口普查結果,截至2013年末四川常住人口達到了8107.96萬,居全國第四位,其中基層文藝從業人員大約占四川總人口1/4左右,在此情況下,如何加快四川基層文藝人員建設已成為未來四川省文化建設與改革重點所在。根據四川省“十三五規劃”相關政策,未來五年內,要加大對于基層文化建設,要以廣大基層人民群眾為基礎,以文化創新型人才培養為目標,重視民間藝術與文化實踐相結合,培養出一批高素質與文化水平的專業文藝人才。然而就目前來看,四川省在其基層文藝人才隊伍建設與人才專業結構設置方面仍存在很多問題與缺陷,下面就讓我們對其予以系統研究。
(一)人才流通與管理機制缺陷
人才的流動與管理一直是事業單位人事管理的重點也是難點,就目前來看,四川省基層文藝人員在人員調動存在“流動困難、管理混亂”的問題,原本某些劇組中不適合表演的人員可以通過人事調動,分配到同系統其他事業單位中,各盡所長,但自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事業單位納入社保、收支自理后,原先可以自由調度的舞臺演出人員,只能固守在原先事業單位或順向流動,其不但阻礙了基層文藝劇組發展,還對劇組正常新生人才引進與合理利用造成不利影響。另外,當前四川省事業單位實行“逢進必考”的招聘原則,多以公務員考試成績為錄用標準,然而藝術性人才由于其特殊性,在理論知識與考試方面處于不利地位,這進一步加大了四川省基層文藝人才引入困難的問題。
(二)基層文藝人才匱乏
基層屬于事業單位一線工作部門,其工作任務較為繁瑣、待遇也偏低,這也是導致文藝人才流失最為主要的原因。就整體文化水平來看,目前四川省基層文藝人才隊伍普遍文化水平不高,長期以來缺乏專職編劇、編舞及藝術指導人員,鄉村、山歌類劇團演員陣容良莠不齊,尤其在戲曲方面,由于審美意識的變化,人們對于經典的四川變臉等劇種關注度逐漸降低,年輕一代感興趣并愿意繼承與傳承川劇表演的基層人員越來越少,這些非物質文化魁寶瀕臨消散。另外,雖然近幾年四川省在各鄉鎮建立了文化站,但真正有能力做到文化宣傳組織與管理的人員并不多。
(三)缺乏復合型科學化管理
這幾年鄉鎮農村年輕人外出務工的比較多,有文化的青年多選擇去城里工作,大量精英的外流導致基層文藝人才隊伍更為凋零,很多文藝社團與文化局的干部多為半路出家,文化基礎與說普遍偏低,對于組織內部的具體管理工作難以展開有效的復合型科學化管理,嚴重影響了基層文化事業的發展。
要想提高四川省基層文藝人才建設我們必須始終把握“科技與人才是第一生產力”的重要觀點,要以文化藝術內涵為核心實行優先人才培養與開發利用。
一方面,四川省相關部門應優化人才引進機制。人事制度改革是基層文藝人才改革的重要方法與手段,我們應加快四川省基層文化制度改革步伐,鼓勵人才培養,上文我們就曾提及文化藝術人才具有特殊性,在對其人才引用與招聘時,可是適當降低其學歷與工作經驗。
另一方面,當地政府還可以和高職高校教育聯合起來,加大文化藝術專業人才培養,增加基層藝術人才后期儲備。學校可以積極聯系校外文藝工作部門,實行“校內學習、校外實踐”的互動式教學體系,通過建立專門的基層人才聯合培養委員會,專門根據當前市場與企業實際文藝人才需求,及時動態調整校內藝術人才的培養方向與培養目標,搭建“就業信息互通、校企資源共享、師生聯動互助”的優質教學平臺。另外,通過這種政府與高校間的相互合作,部分在基層文藝表演與實踐學習的學員還可以提前與基層文藝事業單位簽訂合同,不但有效提高了文藝專業學生的就業率,還為避免基層文藝事業單位人才流失、提高四川省基層文藝人才整體素質水平。
綜合全文論述,我們不難看出,要想實現基層文化藝術人才隊伍的優化改革,打造四川省特色地域文化氛圍,必須要在機制創新與改革的基礎上,強化對文化藝術人才的綜合培養與開發利用,要積極開展文化與社會主義奉獻精神宣傳,轉變年輕人對基層工作不重視與逃避的認知態度,要學會利用系統內部培訓機制,以優化復合型科學管理手段,提高基層文藝人員整體素質與能力,從根本上實現我國文化事業與經濟同步穩定改革優化與發展。
[1] 王濤生.成都試驗區公共文化服務創新及其發展方向的政策思考[J].大學教育科學,2012,05:125-127.
四川省教育廳四川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研究中心項目資助科研項目《四川省城市基層文藝人才隊伍建設研究》研究成果(JY2015D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