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喜文
江蘇省江陰中等專業學校,江蘇 江陰 214400
?
中等職業學校《哲學與人生》課程提高教學效果的策略
朱喜文
江蘇省江陰中等專業學校,江蘇 江陰 214400
《哲學與人生》是中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國家規劃新教材,本書把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觀點與中職學生面臨的人生基本問題密切結合,力求以哲學理論觀點指導學生的人生成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在人生道路上做出正確的選擇。但目前這門課程的總體教學成效并不明顯,鑒于此,本文淺談了中等職業學校《哲學與人生》課程教學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解決策略。
中職學校;《哲學與人生》教學;效果與策略
《哲學與人生》(修訂版)是中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國家規劃教材,王霽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在保留原書總體風格和主要結構的基礎上,調整了每課的內容結構,以更符合學生認知邏輯,方便教師教學。全書結構清晰、內容充實、生動活潑,具有較強的針對性、時代性。
《哲學與人生》這門課程,為學生提供了很好的人生方向,但是目前該課程的課堂效率較低,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強,課程知識的枯燥和抽象,學生對本課程的學習效果不理想,教師也是傳統方式來傳授知識,成效不大。為此分析中等職業學校《哲學與人生》課程教學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解決策略是本文探討的目的,希望借此對其他教師有所借鑒。
(一)《哲學與人生》課程分析
目前,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總體上學習興趣普遍很低,他們的基礎知識和學習能力相對而言普高學生較弱,由于初中成績的薄弱和不偏愛文化基礎課,所以擇校的時候選擇職業學校,他們認為學習興趣可以更偏向于與實踐相關的專業課程,對《哲學與人生》這一類的理論課程明顯毫無學習興趣。
首先,從《哲學與人生》這門課程內容出發來看,比較顯枯燥,哲學上描述的觀點與理論又非常的抽象。
第二,從職校生的學習角度看,這個年齡特征的學生理解這些知識應該說高度比較高,存在一定的難度。
第三,教師教學的角度來看,任課教師在課堂上新授《哲學與人生》該課程時,絕大部分的老師基本上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既吸引不了學生的注意力,也讓任課教師疲憊不堪,其實學生的接受能力卻被老師忽略了。中等職業學校《哲學與人生》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之間還是傳統的教學老方法,缺乏互動,課堂氣氛不活躍。
中職校學生真正需要的是實用性強,又充滿樂趣的課堂,他們希望進入職業學校以后會顛覆原先在初中固有的教學模式,他們喜歡新的東西去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所以固守原本的傳統教學形式,只會不利于學生學習知識。
(二)現階段中等職業學校《哲學與人生》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課程不重視,目標不明確,效果不理想
首先,大部分中職學校在開設這門課程的最初目的只是不想比其他學校落后,其他學校開設了這門課,我們學校也要開設這門課,而且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學校并沒有把《哲學與人生》這門課程真正重視,也并沒有聘用得當的師資團隊,讓這一學科的真正育人目的沒有得到有效的發揮,導致中職學生對這門課程的重視度也普遍不高,學生的哲學思想的底子薄弱,因此《哲學與人生》課堂效果不理想。
2.理論性過強,實踐性缺乏
中等職業學校的任課教師基于職校生知識基礎薄弱的緣故,在課堂教學目標中把教學知識目標僅停留在讓學生學會知識,缺乏實踐認識。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將知識的傳授仍保持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上,在平時與學生的教學練習互動中,并沒有注重融會貫通,這也阻礙了學生的學習發展。
3.教師資源結構不合理,專業師資力量欠缺,哲學師資隊伍匱乏
針對目前存在的不良現象,為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改變學習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幾種策略:
(一)從實際出發,以生為本
1.發揮學生主體性,變被動學為主動學
根據中職校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思維能力特性,基于三年的學習經驗,在學習中可以獨立承擔起自主學習的行為,在《哲學與人生》課程的教學中,中職學生可以承擔其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而教師可以在其學習中擔當引導的作用,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開發學生學習能力及挖掘學生學習興趣的現代新型教學模式,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2.注重團隊協作,培養合作學習
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發現,中職學生雖然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以及熱情度并不高,但是有著突出的合作能力,同一問題下,合作以后的成果和不合作以后的成果相差懸殊。一個人不能完成的問題,在小組成員的合作下就可以完成或者完成部分,這樣的結果激發了學生的成就感,積極性就高了。所以,教師在課堂中可以根據中職生的特點,開展適合他們的教學模式,改善教學環境,提高教學效果。
3.學會探究性學習,提高哲學課堂活力
教學重在過程,學生在探索問題的活動過程中,能夠主動認知建構創造力,使學生的潛力得到充分發揮,從而在學習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溝通能力、交談能力等。
(二)從生活出發,哲學即生活
1.課堂教學貼近生活、貼近學生,賦予生活味道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從學生實際出發,職校學生的生活閱歷并不豐富,所以我們的課堂教學中可以引入生活中發生的現象討論、熱點事件,讓學生展開討論,吸引興趣,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2.引進新聞時政,學生充當自己的老師,讓哲學課堂動起來
《哲學與人生》這門課程與新聞時政關系緊密。為了讓學生體會角色扮演的樂趣,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能力,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當自己的教學導師的樂趣,從而會以更加積極的心態來學習這門課程,從而增加了課堂興趣,提高了課堂學習的效率。
3.積極實踐,勇于創新,注重在活動中學習哲學知識
《哲學與人生》這門課程是要讓學生將實踐與學習相結合,這樣的方式比較吸引學生,不斷地有效拓展實踐課堂的教學方式,教師通過不同的教學手法,來觀察學生的接受效果,從而更好地變更課堂教學形式,引導學生學以致用。
為了提高中職學生學習《哲學與人生》這門課程的積極性,實現課堂教學最大化效益,教師根據現代中職學生重視實踐輕視理論的學習特點,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勇于創新,把枯燥的理論課程通過多樣性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學有所成,學有所獲。讓《哲學與人生》指導學生在人生道路上做出有效的選擇。
[1]王笑笑.淺談如何提高中職哲學課堂的實效[J].時代教育,2014(10).
[2]袁少柏.中職新教材《哲學與人生》(修訂版)述評[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6(01).
G
A
1006-0049-(2017)14-01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