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棉
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株洲 412001
?
車輛檢修專業教學相關問題研究
陳春棉*
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株洲 412001
鐵道車輛作為鐵路運輸直接運載旅客和貨物的載體,其檢修工作是鐵路運輸行業的一項重要任務。作為培養專業檢修人才的鐵道車輛檢修專業,承擔著保障鐵路運輸安全的重任。文章從鐵道車輛檢修專業教學的現狀出發,提出了進行教學改革的一些建議,以期為我國鐵路職業院校培養出更專業的鐵道車輛檢修人員提供幫助。
鐵道車輛;安全;檢修;監測
鐵道車輛是鐵路運輸中直接運載旅客和貨物的載體,在長期的大負荷及高速運行中,由于機械摩擦、振動和沖擊、銹蝕等原因,鐵道車輛會逐漸產生各種類型的故障。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及鐵道車輛在線監測5T技術的推廣,對鐵道車輛檢修的檢修質量及保障車輛的安全運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鐵道車輛檢修人員主要來自各鐵路高職院校培養的畢業生,其課程設置與鐵路運輸生產現場的實際情況相比,存在著較大的差距,課程設置不能滿足現行的先進檢測和檢修技術的需要;教學模式沒有達到快速提高學生專業技能的要求;教學資源較為緊張,重理論輕實踐的限制等因素的存在,使得車輛檢修專業的畢業生在走上工作崗位后,需要經歷較長的適應期和學習期才能滿足獨立作業需求。
(一)與現實崗位需求脫離
鐵道車輛檢修專業的教學應當以鐵路運輸生產現場的實際需要為教學目標,以解決實際工作問題為準則。目前的教學中,存在著教學內容設置與現場實際運用現狀的差距,教學內容明顯滯后于現場的實際需求。教學內容的編撰、選用、更新存在被動進行的問題。教學內容和教學設備處于落后陳舊的狀態,不適應現代車輛科技型、智能化運用現狀的需求。
(二)教學設置不合理
職業教育教學受文化教育影響,偏重理論體系的建立,更多的參照高等綜合院校教學設置,忽略自身以職業技能教學為主旨的教學目標。其一,課程設置上,理論與文化課程占比較大,基礎理論課程設置較多,且課時較長,這就壓縮了實訓操作的課時量。其二,實訓操作課時量較少,一方面是受到實訓教學資源缺乏的限制,另一方面是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人員對實訓環節的重視程度不夠。其三,教學活動沒有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教學規劃仍然以教師為中心進行布置。
(一)建立以實踐教學為中心的教學架構
鐵道車輛檢修專業是一個重實踐的專業,傳統重理論輕實踐的模式是完全不符合用人單位的用人需求的。首先,是具體車輛構造、作用機理的理論講解與實際拆裝相結合,抽象與具象的結合,教與學“活動”起來,理論鋪墊,拆裝強化,使學生深刻理解和掌握部件構造,作用原理。其次,加強對學生實際操作技能的提升,進行模擬演練,甚至到一線觀摩、實習,使學生對整個車輛檢修的規范、流程、要求等相關知識有詳細的了解,促進學生在學習中能夠聯系所見所聞所練,同時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提升技能。最后,專業教學目標是車輛檢修,在了解構造、原理、檢修工藝、工作流程等一系列環節后,對典型故障及現象進行分析,可以通過多媒體手段展示故障現象,鼓勵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原因,思考辦法。
(二)重視實訓,強化實踐技能
實訓教學是職業院校的學生必修的課程,也是體現職業技術教學特色的教學手段。實訓設備的配置要考慮當前技術發展水平,逐步淘汰落后的設備,拋棄落伍的操作技能訓練,確保以實際需要為準則。對關鍵構件設備要確保結構性能先進,數量充足,如車鉤、轉向架等。要重視機械基礎操作技能的培養,如鉗工技能,裝配規范,工具的使用等各個方面。
充分發揮校企合作模式,利用社會資源增加專業實訓機會和質量。發揮校企合作效用,與企業單位合作培訓,創新多種合作模式,各取所需,共同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到一線生產車間、組裝車間、檢修班組頂崗實習,參與到一線操作中去,更直觀切身感受專業需求和技能要求。與科研企業單位合作,人才流通交流,邀請科研人員、生產工程師,一線的技術作業能手等,到課堂或在現場,向學生講授專業知識和檢修技能。要重視專任教師的實踐操作技能的提升,讓教師進入鐵路運輸檢修作業的生產現場,實現校企合作培養師資。
(三)不斷優化課程內容,調整教學規劃
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鐵道車輛的檢測和檢修技術也處于快速更新和進步的狀態。教材及教學設備極易落后于行業的發展,落后于實際發展現狀和技術水平。所以,要時刻關注最新科技發展狀態,及時更新和優化課程內容,努力使課程教學內容緊跟新技術、新工藝、新系統、新材料、新標準的變化。
教學規劃設置方面,把握實踐運用準則。大膽拋棄傳統教學模式,剔除不必要的雞肋課程,體現務實教學。教學活動創新靈活,脫離課程限制,實訓現場、實習車間、企業基層,都是很好的教學地點,而且更能集中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積極性。教學效果的反饋調查,要充分引入學生及校外第三方參與,真實評估教學效果,有的放矢,進行改進和調整。
(四)教學手段的豐富創新
在教學過程中,將以教師為中心的“教”為主的模式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為主。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利用影音圖像等方式,展示車輛結構,工作原理,故障現象,檢修規范等。調動學生積極性,鼓勵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充分利用學生比較熱衷和熟悉的媒介平臺,如微博、微信等,與學生互動交流,延展教學時間,增加互通交流渠道。
科技的發展與運用,對車輛檢修專業教學內容的設置和教學手段的更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車輛檢修教學必須以實踐應用為準則,圍繞提高學生知識技能為中心,不斷改革創新,優化調整教學模式,確保車輛檢修教學效果和質量。
[1]師玲萍.多媒體輔助教學對鐵道車輛專業課程改革的教學研究[J].山東工業技術,2016(13):164.
[2]陳宏媛,高艷艷,張芳.基于理實一體化的《鐵道車輛機械檢修》課程教學模式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5(12):177.
[3]王艷.淺談鐵道車輛檢修教學[J].赤子(上中旬),2015(07):193.
陳春棉(1981-),女,河南澠池人,碩士,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講師,從事鐵道車輛專業的教學研究。
G712.4;U
A
1006-0049-(2017)14-01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