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 亮
民航類高校構建“互聯網+共青團”工作格局的探析與研究*
倪 亮**
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四川 廣漢 618307
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下,青年團體無可避免地被打上互聯網的時代烙印,其思維特點、行為模式和成長成才深深地依賴著互聯網,特別是對于民航類高校,準軍事化管理的背后必然加大了通過互聯網交流聯系的需求,這就給民航類高校共青團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因此,深入探析構建民航類高?!盎ヂ摼W+共青團”工作的新格局,厘清問題,并針對性地提出應對策略,進而引導青年成長成才,服務、奉獻民航,很有必要。
民航高校;共青團;互聯網+;對策研究;成長成才
民航青年群體,是我們國家發展民航事業不可或缺的陣地和基石。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浪潮下,民航類高校構建“互聯網+共青團”工作格局,牢固樹立互聯網思維,將共青團與“互聯網+”深度融合,意義重大。概括起來,主要有:一是有助于把握時代脈搏,落實國家政策,推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二是助力于轉變固守思維,完善思想體系,促進共青團工作的深刻變革;三是有利于改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基層團建和“青”字品牌的打造;四是進一步突出民航特色,保障民航安全,助益民航業健康發展;五是更深入地緊密團結青年,真情服務青年,有力引領青年成長成才。因此,這既是時代發展的要求,又符合共青團變革的需要,既是對民航從業者的呼聲,也是青年成長成才的必須。
二、民航類高校構建“互聯網+共青團”工作格局的現狀和問題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互聯網+共青團”工作格局的構建雖意義重大、刻不容緩,但對于民航類高校而言還需要面臨和解決存在的諸多現狀與問題。
(一)思維淡化,整體重視不足
民航高校立足、面向民航領域,政治性強,行業特色鮮明,但同時也具有一定的封閉性,因此互聯網思維相對淡化,對互聯網發展的整體認重視顯得不足。普遍而言,互聯網被當作一種渠道、工具,用之則來,揮之即去,難以作為一種良好的思維習慣入腦、入心,這就使得很多時候共青團工作不能很好地引領青年思想、走進青年心聲,效率不高,與青年形成距離和鴻溝。
(二)資源分散,各級聯動不暢
由于專業的設置、教學功能的分區等原因,民航高校各級團組織多而分散,有基層班級團組織、二級學院團組織、飛行大隊團組織、分院團組織、飛機修理廠團組織、校級團組織等眾多團組織,然而往往因彼此地域相隔遠和服務職能特殊等諸多現實造成各級團組織之間相對割裂,聯動不足,致使各類互聯網資源的使用不均衡,共享不暢,難以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巨大作用。
(三)宣傳乏力,青年參與不夠
守護好宣傳高地,是共青團工作成功開展的重要和行之有效的手段。緣于目前多數干部軍轉民而來,年齡結構老化,習慣于用電視、報紙、電臺等傳統媒體進行信息的獲取,所以造成對微信、微博等新媒體的認識不足、投入不夠,不能迅速地占據青年學生的精神高地,團學宣傳呈現出乏力的狀態。由此,以互聯網及其衍生產品為依托的青年,對團的認識變得僵化、感受不到親和力,久之則疏遠,很難主動參與到共青團工作中去。
(四)隊伍薄弱,教育管理不好
在團學隊伍中,作為“互聯網+共青團”工作格局的核心部門,全媒體中心被作為“累”的代名詞,青年教師加班成為家常,青年學生工作望而卻步,都不愿意從事微信制作、博文創作等互聯網相關工作,不能形成一批能力強、素質高、眼界寬的團學干部隊伍,為構建有效的工作格局提供隊伍保障。同時,對教師而言,壓力大、工作重,忙于各類團學活動,而對隊伍建設則常顯得捉襟見肘。
“互聯網+共青團”工作格局的構建并非是簡單相加、一蹴而就的,其要求我們必須突破限制發展的諸多問題,提出應對策略,進而為民航類高校共青團培養政治合格、思想正派、技術過硬、作風良好的民航英才的重大使命提供新的理論和實踐支撐。
(一)深化思維,高度重視
思想指引行動,思維創造價值。民航類高校要構建“互聯網+共青團”的工作格局,就必須從思想上高度重視,自上而下對“互聯網+”進行重新認識、全面理解,不斷深化和徹底樹立“互聯網+共青團”工作思維,并將“互聯網+”思維入心、入腦,深入地融合到共青團工作中去,創造更多、更新的價值。
(二)資源整合,加強聯動
發展依賴資源,資源促進發展。民航類高校要構建“互聯網+共青團”的工作格局,就必須沖破地域限制、教學分區等問題,有效利用校園網絡、公眾平臺及辦公系統等加強各級團組織之間的聯動,充分調動和發揚基層團組織活力,整合資源,最大限度地服務共青團發展需要?!熬凼且粓F火,散是滿天星”,團結協作、合力齊心、同頻共振的共青團才最強大。
(三)營造氛圍,鼓勵參與
好的宣傳是沖鋒集結號,是指引前行的明燈。民航類高校要構建“互聯網+共青團”的工作格局,就必須善于宣傳,充分利用好各種互聯網平臺,營造良好的氛圍,將共青團思想價值迅速發聲,為正能量、正青春代言。而且,要注重用戶主體互動性、參與性,構造共青團“線上”和“線下”的工作格局,及時反饋青年心聲和訴求,讓互聯網成為青年的精神之家,從而“走”進青年、“粘”住青年、“留”住青年,為青年服務,引導其成長成才。
(四)打造隊伍,齊抓共管
互聯網隊伍的建設是共青團不斷發展、深化變革的保障和驅動力。民航類高校要構建“互聯網+共青團”的工作格局,就必須始終將互聯網隊伍的打造與建設放在突出位置,一方面注重互聯網指導教師的投入、培訓,另一方面鼓勵互聯網學生隊伍的壯大,著力塑造出一批勇于擔當、甘于奉獻的互聯網工作隊伍。
[1]吳笑兵.互聯網境遇中高校共青團工作的新思路[J].共青團建設,2015(3).
[2]秦宜智.積極探索“互聯網+共青團”的工作新格局[J].中國共青團,2015(6).
[3]謙敦實.揭秘“互聯網+共青團”[N].中國青年報,2016-8-23.
*中國民航飛行學院青年基金結題項目(項目編號:Q2016-94)。
D297;G
A
1006-0049-(2017)16-0049-01
**作者簡介:倪亮(1988-),男,四川宣漢人,文學碩士,就職于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團委,主要從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和實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