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洋
我國社會發展過程中的治理模式變遷研究
周 洋*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山東 青島 266580
人類的發展史分為五個階段: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我國的發展史變為: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社會主義社會四個階段,把我國發展史過程中的各個統治階級看成一個“領導者”,按照馬克思·韋伯的領導權威理論來看,我國發展過程中社會的治理模式便成了由“魅力型”、“專制型”、“合作型”、“法理型”四種治理模式任意搭配的混合治理形式。
社會發展史;社會治理模式
(一)我國的社會發展歷程
人類社會發展史分為五個階段: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由于我國擁有特殊的國情,我國也擁有自己獨特的社會發展史: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社會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的初級階段)。
(二)社會治理類型的種類
彼得·德魯克在《后資本主義》中指出:工作團隊至少有三種類型:棒球隊或者板球隊類型、足球隊或者籃球隊類型、雙打網球或者雙打乒乓球類型。
馬克思·韋伯在權威理論有三種類型:魅力型,傳統型,法理型。
魅力型權威正好對應著棒球隊或者板球隊的運作模式;傳統型權威則對應著足球隊或者籃球隊的運作模式;在我國可以被成為“專治獨裁型”治理模式。
隨著社會的發展,傳統的治理模式已經越來越滿足不了現實社會治理的需要,這也催生了第四種治理模式的出現——“合作型”治理模式,這種模式正好對應著雙打網球或者雙打乒乓球類型。
把我們的政府看做一個“領導者團隊”,那么它在實行社會治理的過程中便會更好的體現這些團隊類型。
二、原始社會——“魅力型”與“合作型”混合的治理模式
(一)“魅力型”與“合作型”混合治理模式在原始社會的體現
酋長和軍事首領是原始社會“魅力型”治理模式的具體體現。氏族會議和部落議事會是“合作型”治理模式的雛形。
酋長和軍事首領展現了“魅力型”治理模式在原始社會中的實現方式。每一個血緣家族都有一名酋長,酋長的選出和日常事務的處理靠自己的“人格魅力”。血緣家族還會選出軍事首領,軍事首領的選出同酋長一般依靠“人格魅力”。部落議事會是由組成部落的各個氏族的酋長或者首領組成,部落議事會的會議是公開的,所有部落人員均有權參加,并發表自己的意見,部落議事會最后總結意見做出決定,并得到組成人員的一致通過。氏族會議和部落議事會的設置恰恰體現了“合作型”治理模式雛形的出現。
(二)“魅力型”與“合作型”混合治理模式在原始社會的作用
1.凝聚人心、規避風險、促進經濟的發展。
2.經濟發展、私有制生、促進氏族的瓦解。
三、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專制獨裁型”與異“法理型”混合治理模式的橫行時代
(一)“專制獨裁型”與異“法理型”混合治理模式在奴隸社會的表現
奴隸主對奴隸的殘暴統治是“專制獨裁型”模式的真實寫照。殘酷刑罰的設置是奴隸社會異“法理型”治理模式的具體行為。奴隸是奴隸主的私人財產。奴隸社會中“專制獨裁型”社會治理模式發揮的淋漓盡致,統治階層把奴隸當成是“可以開口講話的工具”。同時,奴隸連同土地被君主分封給自己的下屬。夏朝為例,《禹刑》作為我國歷史上第一部奴隸制法典出臺了,但是此法律的出臺并不是為了保護全體國民,而是為了維護奴隸主階級的統治,鎮壓奴隸的反抗。因此,此法的出臺并不會得到奴隸階級的信仰和支持。異“法理型”社會治理模式用一部部充滿血腥不等的法典來強行約束奴隸階級的行為。
(二)“專制獨裁型”與異“法理型”混合治理模式在封建社會的表現
“專制獨裁”和異“法理型”治理模式在封建社會里更是如虎添翼。中央集權統治下,實現君主獨裁。封建君主是封建國家的絕對管理者,皇帝用自己的意志決定一切,皇帝的命令就是圣旨,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力,統治地位神圣不可侵犯。君權涂上神授的色彩。為了在思想上愚昧百姓,各朝統治者都打著“君權神授”、“天子”的幌子蒙蔽百姓,維護地主階級的封建統治。
(三)“專制獨裁型”與異“法理型”混合治理模式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的作用
1.過分強調“領導者”的權力和地位,影響生產積極性,減緩了經濟的增長速度。
2.對下屬同樣實行專制領導,領導團隊并不和諧。
3.強制壓力下的文化愚民專制政策以及民族問題的影響。
四、社會主義社會——“魅力型”、“法理型”和“合作型”混搭模式新局面的到來
(一)“魅力型”、“法理型”與“合作型”混搭新模式在社會主義社會的表現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魅力型”治理模式的集中體現。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合作型”治理模式的集中體現。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制度。無論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還是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成員的組成,甚至是基層村委會的成員都需要選舉產生,被選出來作為人民的代表行使公權力,治理我們國家的代表們都是獨具人格魅力。中國共產黨和各黨派、團體、各族各界人士對國家的重大問題和事關人民利益的問題組織相關人員進行協商,各代表通過批評和提建議的方式發揮監督權力?!昂献餍汀敝卫砟J皆诙帱h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法理型”治理模式的堅強后盾。我國的法律不論是憲法還是其他法律、法規都是經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或者是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討論通過的,各代表是人民經過選舉產生的代表人民的意志,換句話說,我國法律的出臺都是經過人民的同意和支持的,這也就從法理上具有了權威。我國的“法理型”治理模式在各部法律的基礎上也具有了實施的條件。
(二)“魅力型”、“法理型”與“合作型”混搭新模式在社會主義社會的作用
1.“合作型”治理模式的“領導者”在做出決策時,征求、接受、采取其他“合作者”的意見和建議,這就有益于做出決策的正確性和有效性。
2.“魅力型”治理模式的“領導者”充分體現了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以及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
3.“法理型”治理模式是依法治國的突出表現形式。
[1]彼得·德魯克.后資本主義社會,21-22.
[2]馬克思韋伯.經濟與社會,1922.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93-94.
[4]楊文士,焦叔斌,張雁,李曉光.管理學原理(第二版).
[5]李兆祥,馬言寶,牟樹勛.社會發展史.
周洋(1991-),男,漢族,山東萊蕪人,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馬克思理論中國化方向研究。
D
A
1006-0049-(2017)16-0138-01